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柳春清  刘玲灵 《学理论》2014,(23):279-281
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目标,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教育的过程,结合大学生的读书现状,提出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对策如下:高校应转变大学教育观念;高校应调整课程设置,开设文史哲类的经典研读课程;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读书;大学生自身应选择读经典文献,摒弃垃圾书籍;大学生还应增加读书数量,培养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2.
黄金 《学理论》2015,(6):251-252
当今大学的问题主要是价值观问题,即培养大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什么样的品格,实际上就是德育问题,读书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开展大学校园读书活动对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价值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姜尧  陈银 《学理论》2015,(7):232-233
国家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发展,使寒门学子"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多。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的"上学难"问题,"奖、助、贷、补、减、免"一系列资助工作迅速展开,贫困大学生就学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但笔者发现,我们往往只是单方面强调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物质帮助,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很大一部分受助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资助名额"争抢",造成同学关系紧张;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懂得感恩、奉献,甚至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推迟、逃避对助学贷款的还款。因此本文尝试从资助工作方面的德育入手,以德育教育推动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
自从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读书能改变命运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上大学的人也越来越多。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大学生在实现个人发展的道路遭遇挫折越来越明显。首先从挫折及挫折教育概念入手,讨论大学生挫折教育意义有哪些,从而探讨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与图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的思想倾向和特点通过对图书的自由择取此较其实地表现出来。因此,图书择取的动态指标,无疑是窥见大学生心灵的窗口之一。出于这种考虑,去年五月份,我对我院学生读书情况进行了一个月的抽样调查,现利用其结果,对经济院校大学生读书结构作一初步分析。一、我院学生读书的基本结构我院是有文、理、工十三个专业,一千三百多名学生的经济院校。据了解,学生取得图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1)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培养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语言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以"语言情境创设-语言主题探究-语言输出"的交互模式给当代大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的理论借鉴。在大学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任务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英语课堂活动的主观创造者、语言交际过程的协助者,而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大学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在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计中进行任务型教学应注意的相关原则,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媛 《学理论》2013,(8):192-194
大学新生教育是高校大学生生涯教育的第一站,也是帮助大学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教育领域,传统的大学新生教育侧重于对大学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辅导,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应把大学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纳入新生教育体系,通过对大学历史、理念和精神的诠释,使大学新生了解大学本身,为更好地开展新生教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名校与成才     
郑闽江 《民主》2014,(5):61-61
<正>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曾使很多没有机会读书的年轻人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一时间上大学就等于成才的观念悄然兴起。那时,匮乏的教育资源、紧缺的教育机会强化了这种概念——改变命运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上大学。那个时代,尽管图书馆不多,书籍也很少,但喜欢读书的人却非常多;在校大学生不仅读书刻苦,而且极富创造性:北京电影学院拍出了史无前例的学生作品《青春》,之后的毕业生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影坛盛事,连续获得了国际电影节的各项大奖;那时  相似文献   

9.
白志红 《学理论》2011,(13):230-231
"创新"的最高层次就是创造。只有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创新。大学教育应全力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从大学生要具备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大学生创造力形成的各种条件,并针对目前高校传统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却忽视学习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弊端,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代表作之一,凝聚着两千多年以前古人思想智慧的精华,其思想价值不可估量。通过对《大学》有益思想的提取,借鉴《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等思想来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层次分析,这对于指导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项瑜  吴星  郭超龙 《学理论》2013,(12):373-374
"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鲜明的时代特点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高校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如何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不断创新,帮助"90后"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崎松 《各界》2008,(11):86-89
1928年,17岁的聂耳在昆明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经朋友张庚候介绍,他认识了在"东陆大学"预科班读书的学生袁春晖和她姐姐袁令晖.……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5)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历史性地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做出了部署。在大力推广全民阅读的今天,我们应以怎样的理念和做法去读书,在阅读方式不断丰富的今天我们又应有什么样的素养和境界。通过对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孙犁的读书方法和境界进行剖析,告诉当代青年应具备一种崇尚读书的精神和努力读书,扎根民族文化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入伍以来,我先后被授予“优秀地方大学生排长”“优秀机关干部”“优秀教员标兵”等荣誉称号,得益于自身“悦读”习惯,读书用报成就了我成长成才“三级跳”。 从“青年大学生”到“优秀排长”的跳跃。2000年,我这个昔日地方大学生被任命为某团排长。大学我学的是党史、法律,对照排长的工作,感到学用不“对口”,工作不能得心应手。我坚持岗位工作、读书用报两不误。案头摆满了有关时事政策、理论武装、军事工作多种报刊,其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是必读刊物。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的、道德的、人生的信念应趋于确定;大学生所具有的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其个性本身应得到和谐的发展;未来工程师的雏形应在工科大学生身上初步塑就。总之,一个工科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在各方面都接近成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诸项全面发展的、具有潜在能量的、发展型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6.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大学》中的"内圣"主要指内修向度的廉洁修身,是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要求;"以义为利"的价值观念是大学生实现廉洁行为的关键,是内修与外行的桥梁;"外王"主要指外行向度的廉洁修身实践,是大学生实现廉洁行为的过程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姚传健  周隽 《学理论》2014,(2):167-169
教育的大众化与大学生的载体性、社会性推动着大学文化在社会中影响力的提升。在这一前提下,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对大学文化进行定义就显得必要。大学中的个性文化对社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整合大学中的个性文化的方法是构建大学"文化链";大学"文化链"有助于避免大学文化"趋同化",是大学之间文化差异的准确定位;最终把大学个性文化的历史使命引入到最普遍的社会责任中去。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有关民族政策的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上海等较为发达的都市读书。该群体的社会认同随着在都市新环境中日常交往的改变而变化。论文选择了上海四所具有典型性的大学:同济大学(985高校)、东华大学(211高校)、上海大学(211高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普通高校),对其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概括其社会认同的特征,发现其日常交往和社会认同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日常交往对社会认同发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犯罪案件频发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法律观念薄弱。我国只有在大学开设法律基础课程,这之前没有系统的法律知识普及,并且我国现今大学法制教育也没有发挥真正作用,法律基础知识作为大学的公共课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观念必须:切实有效地加强法制宣传学习;变革高校法律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切实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将法制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法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于承杰 《学理论》2011,(12):347-349
大学生就业,目前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作为从事高校大学生工作的基层工作者,在结合学生就业工作的同时,也切身体会到了当前"就业难"对于学生的影响,特别是对当前的大学教育产生的微妙影响。对于就业与大学教育二者之关系,实为当今教育发展规划需慎思考虑之实际。如何更好的平衡"就业"———眼前困难与"大学教育"发展———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需要广大教育者的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