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2011年10月召开的全市依法治市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让一流的法治成为深圳经济特区新时期更为显著的城市特质,成为深圳最具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环境,成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坚强保障。”深圳市委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市民群众寄望深圳能够学习借鉴香港、新加坡的法治经验,把深圳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国际化法治城市,从而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重要的软实力.深圳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走过三十年的光辉历程,正在迈向科学发展的金色时代.过去三十年,法治为深圳挺立潮头、创造人类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奇迹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未来三十年,法治必将为深圳再领风骚、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创造良好的环境.牢固树立法律权威,全面建设法治城市,增强深圳的城市发展软实力,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而得出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是体现城市社会特点、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生活文明程度的区域性特征极为突出的文化形态。城市文化的形成、积淀和演进与乡村文化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其法治化程度更高。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法治文化,在法治价值观上应当着重强调和正确处理城市法治中的几个重要关系,也就是引导全体城市居民正确树立文化价值观中与法治文化紧密关联的权利义务观、正义观、效率公平观和人文观。应当以权利优位、恪尽义务为指引,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权利义务观;以提升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利益为出发点,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正义观;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效率公平观;以人为本,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人文观。  相似文献   

4.
正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开启了法治中国新时代。法治中国的蓝图越来越清晰,道路越来越光明。有了完善的顶层设计,法治中国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靠落实到位,才能让理想照进现实。——让法治中国的理想照进现实,靠的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  相似文献   

5.
正法治中国是指法治主体在法治信念与法治精神的导引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制约法治的客体,实现全体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通过提升中国在全球的法治竞争力实现国家发展的根本价值。一、法治中国的主体维度1.法治自觉。指社会主体对法治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应有的高度并从一种知识发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以《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为题,提出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瞄准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让深圳发展成为更为开放、更富活力的高技术、高增值经济体;成为“五大中心”,成为“市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平安和谐、发展模式体制机制、文明法治更加完善并具有较强辐射引领作用”的先进城市;成为“多元文明和谐共生”的东方魅力都会。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让外国人看中国;那么,上海世博会主要是让中国人看世界.上海世博会,是人们学习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的大课堂.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对领导干部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者是否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的深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衡量领导者执政能力的新标准、新要求和新高度.为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使领导者的执政思维由“人治的思维方式”向“法治思维方式”转变,注重法治思维、法治精神的养成,切实增强领导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维护法治权威和法治的统一,使法治在治国理政和社会管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成为党和国家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主要法治目标.与“法律体系”相比,“法治体系”从“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这个基本认识出发,更加注重实践、更加关注法律文本变为现实法律关系,因而,行动要素成为法治体系的一个基础性制度分析理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行动要素包括: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每个行动要素都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五个行动要素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深圳市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提出建设“廉洁城市”。同年7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建设廉洁城市的决定》,就廉洁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法治健全完备,政府廉洁高效,市场规范有序,社会文明和谐。同时,该决定还勾勒出了建设廉洁城市规划的具体路径: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法治建设,加强社会领域反腐倡廉建设,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道德建设以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农村法治建设是我国依法治国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农村法治建设相对于城市仍比较滞后,法治主体的法治思维和依法治理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这不仅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改进农村普法形式,依法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深入贯彻依法行政,杜绝司法腐败,还需要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城市资源实现双向流通,引导农民入城,同时支持、鼓励城市人口进驻农村,为农村法治建设提供深层次动力。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多次就依法治国发表重要阐述,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向和基本思路.其中最为重要的论述有五个方面: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分层,是一个阶级概念,也是一个身份地位划分的概念.城市社会分层,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城市人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层次,可以说是自城市发展之初就存在的.城市社会分层不仅仅具有一般社会分层的共性,而更重要的是它更表现出城市所具有的特点.城市社会分层不简单地体现出一种身份差别,它更是一种社会认同和地位标识.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社会分层即为其提供了积极的影响,加速了社会流动和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使得不同阶层的人群间冲突加深,影响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以自由主义思潮为代表的西方法治话语渗透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方方面面,甚至一度成为衡量我国法治建设成败得失的重要依据。然而,自由主义法治理论并不是唯一的法治话语知识,更不是普世性的价值判断标准,相反,其理论预设和实践效用都展示了其与生俱来的局限性。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建构既是我国法学理论体系逻辑自洽的内在规定,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客观要求。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的法家思想为建构中国法治话语体系提供了方法论指引。立足当今中国法治建设实践,"法"就是礼法合流,"术"就是人民民主,"势"就是党的领导,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作为矛盾的统一体,它是中国特色法治话语体系建构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是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推进城市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法治城市基本要素的基础上,试对法治城市的建设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城市管理创新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是近年十分流行的基层社会管理模式。但网格化治理渗透了"管制型思维",实质上有悖于法治与民主的方向,应当受到合法性考量。更优化的社会治理,必须发挥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建立法治导向、民主协商、文化融入的新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一流法治城市是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重要保障。深圳要抢抓机遇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增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国梦"做出特区新贡献。建议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探索建立"一线一票一考"制度,不断提升依法执政的能力水平;改进立法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完善行政执法机制,建设一流法治政府;推进司法改革,提升司法效能和公信力;创新普法内容形式,全面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更深刻的解读和把握,催生了执政理念的历史性飞跃,由此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现实基础;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价值取向,由此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由此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9.
法治伦理是从法治本质出发,由法治化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应当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当代中国法治伦理的形态,即中西治理文化的结合、时代和传统融合、民族性和全球性统一。法治伦理的形态蕴含当代中国法治伦理的特质,即民主、保障人权、和谐和德教。当代中国法治伦理蕴含的四个特质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构筑了当代中国法治的灵魂,成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同时也是法治实践的行动方向、法治实践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始终踏踏实实地坚持民主、保障人权、和谐及德教的中国特色的法治伦理,以此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法治实践中,中国逐渐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权力限制模式,即在依法治权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内法规的控权功能,从而形成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共同限制权力的“双笼关虎”模式。“双笼关虎”模式是权力限制法治化的中国式表达,表现出显著特征与优势,即实体标准上的更严格、调整范围上的更广泛、责任配置上的更周延、实施执行上的更高效、价值取向上的更人本,为更有效破解权力限制的法治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