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表(SCV)对某警校213名本科生与某地方大学25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以分析比较警校大学生与地方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差异。结果表明:警校大学生和地方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处于中等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中上水平,说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总体趋于积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较高。警校和地方大学生在积极心理资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均呈显著差异,警校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均高于地方大学生。发展价值观能显著正向预测积极心理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2.
职业适应性水平是衡量个体职业生活是否和谐的最重要指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整体上处于良好的状态,其中职业技能适应性和职业人际适应性程度高于其职业心理适应性和职业环境适应性程度。政府政策支持、市场组织支持、社会网的规模、社会网节点地位、社会网关系强度等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影响显著。因此,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提高高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水平:(1)积极构建与拓展政府政策对高校毕业生的支持网络;(2)积极构建与拓展社区对高校毕业生支持网络;(3)构建与拓展就业单位的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3.
研究警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我们可以发现警校和普通大学的学生消费有什么区别,通过研究警校大学生的学生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可以从侧面发现警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准大学毕业生离校前夕越轨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越轨行为集中表现为酗酒滋事、破坏物品等形式;解释该行为主要有宣泄说、社会控制说、标签透视说、从众说、边际说等理论视角;为妥善解决这一难题,准大学毕业生需加强自律和心理调适,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社会应积极提供舆论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研究自尊、人际交往对警院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的影响,增进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方法为采用自尊量表(SES)、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对河南警察学院44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为从自尊、人际交往及个人基本情况等多角度研究分析,发现不同性别警校生在自尊、人际关系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并且自尊与人际关系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51),这两者均有别于以往研究。结论为应从完善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家校有效沟通渠道,开设警校生就业指导课,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促进警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压力知觉对监狱民警焦虑水平影响的心理机制,本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理论和相互作用模型构建了一个调节模型,并采用压力知觉量表(CPSS)、一般健康问卷(GHQ-20)、心理弹性量表(CD-RISS)对西部某省某监狱406名民警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压力知觉与焦虑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与焦虑显著负相关;(2)压力知觉直接预测焦虑;(3)心理弹性在压力知觉对监狱民警焦虑的作用中起调节作用:心理弹性可以有效调节在压力知觉下监狱民警的焦虑水平。心理弹性水平较高的监狱民警在感知到压力时,有更多的应对手段,保持积极的认知和情绪,从而降低焦虑水平。研究结果解释了监狱民警的焦虑情绪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为降低监狱民警的焦虑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46名警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校园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辅导、体育活动等心理健康干预手段对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校园活动、心理辅导和体育活动是改善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影响效果有限。并在探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多种心理健康干预手段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2016年全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机制改革和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启动以来,警校毕业生尤其是公安专业毕业生成为四川省D市公安机关关注的重点。四川省D市公安机关在这场改革中面临着本地籍贯警校毕业生外流的问题,并且由于区位劣势、家庭团聚等原因,已有的警校毕业民警也出现流失可能。为吸引警校毕业生充实公安队伍,保持公安队伍稳定发展和提升公安机关专业化水平,不仅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机制改革需要再深化,从而提升市级公安机关选人用人自主权,D市公安机关也必须在拴心留人方面拿出实际管用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心理弹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43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在年级、性别、独生子女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各因子(除乐观因子外)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各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索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利用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弹性进行预测,从而更有效地展开干预。方法:运用SPSS19.0对200份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感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公安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效能感能起到对心理弹性的预测作用。可以通过改善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其心理弹性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用心理测量的方法,探讨与公安职业特性相关的品德特征测验。在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上,自编警校大学生品德特征测验,并以警校准警察以及不同经历的在职警察为被试,然后对测验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警校大学生品德特征结构的八维度模型。由此,警校大学生品德特征可以从八个维度描述,即忠诚、奉献、守纪、理想、正义、勤俭、协作、文明。  相似文献   

12.
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46名广西警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广西警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家庭因素,包括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收入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所在地、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收入等因素是影响广西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并在探究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培养适应社会和时代要求的警务人才,关注广西警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家庭和警察院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心理误区,本文从毕业生就业中心理误区的概述、产生的原因以及走出心理误区的途径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希望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大学毕业生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是其综合素质高低的体现,而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则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分析新形势下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及其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做好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策略,对做好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方法对222名大学生进行社会支持、心理幸福感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2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各维度大部分相关显著;○3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能影响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错失焦虑在女大学生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采用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错失焦虑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956名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错失焦虑、手机成瘾均呈负相关(r=-0.29,-0.44),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朋友支持、家...  相似文献   

17.
择业焦虑作为一种情绪体验,在大学毕业生中普遍存在,却较少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择业焦虑是个人、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通过适度激发、形势解读、心理疏导、朋辈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引导工作,更好地解决大学生择业焦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扩招、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薄弱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时面临的心理误区不断增多,心理压力逐渐加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必须得到社会、高校及大学毕业生的重视,本文提出从四个方面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工作,引导他们以积极地心态面对择业。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高职院校殡仪专业学生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与死亡态度之间的关系,采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埃克森人格问卷,对殡仪专业273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殡仪专业学生死亡态度总体比较乐观;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因子和死亡态度中的逃避因子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水平通过人格特征间接影响死亡态度,神经质是社会支持和逃避接受之间的中介变量.社会支持与人格特征对死亡态度有预测作用;人格特征中神经质因子在社会支持对死亡态度的预测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犯罪事件频繁发生,引发社会和网络媒体关注,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全和稳定的社会问题。大学毕业生犯罪呈现出多样性、规律性、突发性和智能性特点,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法制教育缺失、法律意识淡漠、缺乏法律敬畏,以及心理发育不成熟。因此,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特别是高中和大学阶段开设法律通识课程,增强其知法守法意识,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减少和降低毕业大学生犯罪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