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声音清脆悦耳,节奏明快激昂。 今年8月14日上午,在綦江县东溪镇三镇村办公室院落里,一间挂有“三镇村文化活动室”牌子的屋子内传出来阵阵锣鼓声,吸引着赶场过路的群众。20多平方米的屋子,10多名川剧爱好者齐聚一堂,正在“咿咿呀呀”地排练着。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群威震敌胆的特殊女性。 官名“中国女警”,俗名“中国霸王花”! 眼泪流完后之后 成都远郊有座凤凰山,凤凰山下有座武警部队的营区。这天,一条“特大新闻”在悄悄地传递着。从这个中队到那个中队,从这个班到那个班:“咱这里要来女兵了!” 这么多年了,这里还从未有过女兵,从未有过和男兵一样舞枪弄棒、学拳习武的女兵……所以,大家感到新鲜,似乎还有些神秘。 “咚咚锵!” “咚咚锵!”  相似文献   

3.
"锵、锵、锵咚锵,匡、匡、匡平匡,咚咚咚……"威风锣鼓的声音,是从二师二十七团文化中心楼前发出的,在现场的该团工会领导说:"这是我们一支70余人组建的业余威风锣鼓队,利用冬闲进行训练15天,是‘三冬’培训活动里的一课,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凝聚团队力量,有拼搏向上的意识,也是迎春系列文化活动之一。"笔者看到,12月的寒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榕江县寨蒿晚寨侗族琵琶歌遐迩闻名,它的特点是婉转抒情,悠扬动听感人,令人心驰神往,陶醉入迷…… 说到侗族琵琶,在侗乡还有个神奇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侗族人民本没有“侗歌”,也没有侗族琵琶。一天,七仙女下凡到侗乡的一条清澈明亮的河里洗澡。她们看到侗家人个个都很朴实、善良勤劳,但不会唱歌,既爱慕,又同情。她们回宫后,就把这事跟玉帝说了。玉帝也  相似文献   

5.
<正>当你进入贵州省榕江县"七十二寨"侗乡的时候,就会看到寨边路旁有众多的男女青年聚集在那里倾听男女青年歌手对唱侗族情歌,这就是"七十二寨"侗族拦路歌。  相似文献   

6.
正正月初三,记者行走在黔东南州黎平县永从乡三龙中罗村沙吉侗寨里,村寨古木参天,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串接起一栋栋吊脚木楼。循着优美的歌声,记者走进一户人家,几位身着侗族便装的女性正在为县里即将举办的侗族大歌比赛用心地练歌。三龙侗寨分九龙、沙吉(中寨)、罗寨三个大寨和十余个自然寨,有千余户人家。千百年来,在相对封闭的时空里,侗家人以歌声交流情感,赞颂自然与生活,守望并丰富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被外界誉为"歌窝"。尽管当前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但侗族最具辨识度的鼓楼、风雨挢等文化元素在这里仍清晰地存续着,尤其是侗族大歌早已走出寨门、蜚声海内外。  相似文献   

7.
“鼓楼文化”,是以“侗寨鼓楼”为代表,含鼓楼、戏接、花桥(风雨桥)等侗族建筑在内的民俗建筑文化体系。贵州东南角的黎平,从江、榕江一带是侗族的高度聚居区,历史上,其地曾以“峒”为行政单位,故将其地村民称之为“峒民”、“硐民”或“洞民”。据说,这是侗族称谓的由来。侗族自己,则自称“甘”。侗寨鼓楼酷似一棵大杉树,村民称为“遮荫树”,可见它来源于自然,是仿生学在建筑文化中的具体运用。侗  相似文献   

8.
民间文学苗族古歌(台江县、黄平县)、刻道(施秉县)。民间音乐侗族大歌(黎平县)、侗族琵琶歌(榕江县、黎平县)、铜鼓十二调(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丰县)民间舞蹈苗族芦笙舞【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山珠】(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台江县)传统戏剧花灯县【思南花灯戏(】思南县)、侗戏(黎平县)、布依戏(册亨县)、彝族撮泰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傩戏【德江傩堂戏】(德江县)、安顺地戏(安顺市)、木偶戏【石阡木偶戏】(石阡县)曲艺布依族八音坐唱(兴义市)民间美术苗绣【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剑河苗绣…  相似文献   

9.
中央红军长征于1934年12月上旬进入广西龙胜县境内。奇怪的是,自从进入苗族、侗族地区后,晚上经常有红军驻地发生火灾。12月10日,军委第一纵队进驻龙坪寨,并在此地宿营。龙坪寨居住着四五百户侗族老百姓。部队宿营以后,周恩来特别交代大家要注意火烛,他特地到战士们的住地巡视了一遍,看看水缸挑满了水没有,然后再回自己的住地休息。  相似文献   

10.
傩戏,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又称为傩堂戏、傩坛戏、傩愿戏、傩神戏、神戏、脸子戏、师道戏、师公戏、阴戏等。这种戏剧在南方各地、各民族中都有流行。傩戏,产生并依附于原始的宗教祭祀仪式,是傩祭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傩坛祭祀中除了包含有叫做“正戏”的傩戏外,还有大量的祭祀仪程——“法事”。法事与正戏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祭祀的整体,以达到一个共同的愿景:或祈祀丰年、或禳灾纳吉、或求子赐福、或超度亡灵。傩戏剧目的内容与祭祀的目的有着密切的关联。如:傩戏正戏《搬先锋》与除驱鬼疫的目的直接相连;《三妈土地》与农业丰产和人…  相似文献   

11.
经济开发中的侗族原生文化: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侗族原生文化的基本结构侗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目前总人口有251万,散居于湘、黔、桂、鄂四省(区)交界的山地丛林之中,为古越人之后裔。千百年来,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侗族人民不仅继承和发扬了祖国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文化资源,而且也因地制宜地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我们把这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的文化称之为“原生文化”。除了像鼓楼、花桥①和大歌②(通常被誉为侗族传统文化的三大瑰宝)这样一些极具民族文化个性色彩的标识性文化事项外,侗族还有许多独具特点又鲜为人知的原生文化内容和一套…  相似文献   

12.
杨和钧,又名老牛,侗族,贵州省锦屏县婆洞乡(今启蒙镇)人。杨和钧从小喜爱读书,曾写下“英雄豪杰用功夫,不外先生孔孟书。学业高超成大为,还需苦读就鸿儒”一诗贴于床头,用来激励自己以求上进。1936年,杨和钧因书写革命诗歌、外出找寻红军而被反动势力杀害。  相似文献   

13.
熊力 《廉政瞭望》2023,(17):50-51
<正>音乐渐起,黑红配色的面具遮盖住凝肃的表情,身躯开始律动,四肢舒展,旋转、跳跃,动作逐渐夸张,大开大合……近日大火的影片《封神》的首映礼中,舞蹈演员张力天向所有人展示了一段粗犷而神秘的舞蹈——“傩舞”。傩舞是“中国戏曲活化石”傩戏的表现形式之一。“傩”意为“惊驱疫厉之鬼”,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图腾崇拜,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刘祯将其分为四个系列:傩祭(即傩仪)、傩俗、傩艺和傩技。傩戏在过去具有宗教和艺术的双重色彩,后受戏曲影响逐渐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14.
“鼓楼是一株杉树”,侗族老人如是说。 相传古代的侗家人在大杉树下围坐议事,烤火烧死了杉树,于是,侗家人仿照杉树的形象,建起了鼓楼。侗家人珍爱杉树,也珍爱鼓楼。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曾经多次到过黔东南的黎平、从江、榕江三县的侗族地区。进入侗乡,任何人都会被她那迷人景致深深地吸引。依山傍水的侗寨,古榕枝繁叶茂,干栏木楼鳞次栉比,层层叠叠紧紧地围绕着高大的鼓楼。寨子里,曲曲折折的石墁小径,一方方鱼塘,一排排禾晾,横卧于小溪之上的花桥……咚—咚—咚,鼓楼中悠悠地响起了鼓声,不知哪个寨子的人们要举寨前来拜访。于是,寨门处…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灿烂的历史底蕴,而这些恰恰使贵州具备了发展生态博物馆的良好条件。1995年,贵州开始探索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合理途径。1997年至2005年间,中国与挪威合作,先后在贵州六枝梭戛(1998年)、花溪镇山(2002年)、锦屏隆里(2004年)、黎平堂安(2005年)四个古老的民族村寨建立了苗族、布依族、汉族、侗族四大生态博  相似文献   

16.
三宝侗族“萨玛节”每年春耕之前,贵州省榕江县“三宝”千户侗乡的侗民们都要聚集到“萨坛”里“祭萨”,并举行热闹非凡的“多耶”活动,这就是侗族一年一度的“萨玛节”。  相似文献   

17.
寨卜昌是豫北博爱县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它因牧野之战前夕,周武王在此作战前总动员时,占卜出“祥瑞昌盛”而得名;更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千岁军”第十五军在这里诞生而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2011,(5):48-48
《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我省成县城西13公里处天井山下的鱼窍峡(今名丰泉峡)中,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因摩崖文中有“郡西狭中道”一语,而称为“西狭”。《西狭颂》之名由此而得。碑下,有一清潭,相传古代有黄龙自潭中飞出,故俗谓潭水为“黄龙潭”,《西狭颂》为“黄龙碑”,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2,(23):32-33
遵义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仡佬族傩戏(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仡佬族傩戏是以驱鬼逐疫、祈福纳吉,兼有巫教仪式、戏剧表演的民间艺术。是研究民族民间戏剧和仡佬族先民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寨沙侗寨:金融扶贫激活"沉睡"资源巍巍梵净山麓,有一个美丽的村寨叫寨沙侗寨。进入侗寨,错落有致的76户侗家吊脚楼映入眼帘。穿着节日盛装的侗族妇女杨元菊与丈夫夏用发正风风火火地经营着"侗家驿站"农家乐。"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环境脏、乱、差’的贫困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说起过去的贫困日子,杨元菊满是心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