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维 《国际展望》2016,(1):76-97
城市外交是当前中日韩三国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际、国家和地方三个层次考察中日韩合作中城市外交的发展动力,发现全球化、国家激励和地方主导三个因素共同推动着中日韩城市外交的发展。在保持友好城市双边交往的基础上,中日韩通过建立论坛机制、搭建协作平台等形式,将友城外交推向深入,并积极发展基于议题领域的跨国城市网络,推进城市外交发展模式的完善。目前,中日韩城市外交在加强沟通、完善全球治理、塑造区域认同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受制于东北亚政治局势以及城市外交本身的限度。加强在观念、机制和能力层面的持续建设,是中日韩未来城市外交稳步推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姜跃春 《当代世界》2015,(12):25-28
<正>2015年11月初,中断了三年之久的中日韩首脑会谈在韩国首尔重启。尽管重启会晤实质性成果不多,但三国首脑能在"坡上熄火"后实现"重启运行"本身就颇具重要意义,何况三国首脑会晤后也发表了联合声明,并在加强安全、经济合作等方面达成一致,这将为中日韩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当然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情况复杂,各国都在不同领域存在不同压力,加之三国间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种种障碍,东北亚区域合作仍难一帆  相似文献   

3.
王双 《国际展望》2010,(6):63-80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危机诱发机制下的东亚区域一体化合作进程一度进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东盟无论从自身能力和意愿上,都无法为东亚区域提供有效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为区域合作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日韩三国合作出现重大进展,三国之间紧密的经济合作可以发挥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作用,成为区域合作的新动力。本文试图阐述金融危机下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的新进展,以及中日韩三国在金融、贸易、能源、环保等经济领域的合作可以为东亚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可能性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中日韩合作启动20年来,三方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为亚洲和全球经济增长增添了重要动力。美国与中日韩三国互为主要贸易伙伴,贸易依存度高;随着全球价值链下的贸易利益日益交融,中美贸易关系对日韩贸易利益影响显著。全球化新阶段日渐增长的区域内贸易为中日韩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大区域贸易协定为中日韩在国际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外部空间和可行性。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贸易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凸显,中日韩特殊的地缘关系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竞合态势等,都是未来中日韩深化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中日韩经济合作几十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于三国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其目前也遭遇到很大的瓶颈和局限,三国相互之间的贸易额大幅度下降,经济合作受到了领土争端、政治摩擦、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难以有大的突破,从而也牵制了政治、安全关系的改善。中日韩三国从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入手,加快签署的速度,引导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大方向,不仅有利于促进三国各自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三国政治、安全关系的改善,从而带动三国在东亚和世界范围内整体实力和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梁云祥 《当代世界》2009,(11):31-33
2009年10月25日,第四届东亚峰会在泰国华欣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了构建的东亚共同体原则。东亚共同体仍然坚持以东盟为主导的结构框架,追求各国利益的共赢。中日韩作为东亚地区的主要经济体,三国间的合作以及以三国合作为基础的东北亚合作为实现这一伟大构想提供了更多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处于21世纪第二个十年,面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和中韩建交20周年的契机,在日本经历了“3·11”特大地震及核泄漏等次生灾害之后,备受关注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于5月21日至22日在东京举行。以“守望相助,共谋发展”为基调的东京峰会是中日韩在合作大道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彰显出不少“亮点”,体现了三国合作的持续深入与发展。同时,它对当前三国关系的改善与推动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强 《国际展望》2011,(3):70-82
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和历史宿怨等问题,使得中日韩三国军事安全困境并未消除,甚至有所加深。制约中日韩军事安全合作深入发展的最大障碍,既有现实的领土争端问题,也有互信的缺失和国家情感与民族情绪问题,更有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同盟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而消除中日韩安全困境的途径尽管存在但难度极大,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国间军事安全合作的深入发展。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三国也的确存在着共同的安全利益,只要三国能够在以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问题上达成共识,真正拥有超越历史积怨的未来视野、超越冷战思维的战略智慧和超越自我的勇敢和自信,三国在一些关乎世界安全的重大领域中的军事合作仍然存在可能,尽管这种合作可能是有限的,但仍能为维护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勇 《当代世界》2023,(12):71-72
<正>2023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韩国釜山同韩国外长朴振、日本外相上川阳子共同出席第十次中日韩外长会。三方积极评价中日韩合作取得的进展并同意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创造条件。此前,三国外长会及领导人会议机制被按下“暂停键”,既有疫情肆虐的影响,也受制于东北亚关系中双边关系特别是日韩关系遇冷以及域外大国的干扰。在后疫情时代,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庆熙大学校长赵正源先生、副校长朴桂弘先生,尊敬的亚太地域研究院院长金达铉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 我们十分高兴地应庆熙大学校长的盛情邀请,来参加中日韩三国学者共同关心的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地区安全问题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能够顺利举行,首先应衷心感谢庆熙大学亚太地域研究院金达铉教授、高成彬教授的辛苦贡献,为这次会议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和周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日韩三国近代历史观的比较,指出民族主义既是三国近代历史观得以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造成三国历史认识相互冲突的重要根源。东亚三国要在历史认识问题上达成共识,就需要超越民族史观的局限,从构建东亚未来国际秩序的高度,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历史。  相似文献   

12.
1996年6月27—29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韩国庆熙大学亚太地域研究所、日本大学商学部联合举办的“东北亚发展模式与国家间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勺园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梁柱教授、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梁守德教授、庆熙大学副校长赵正源教授、日本大学代表长谷川启之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北京大学外事处副处长潘庆德、外国留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黄道临、社会科学处副处长何淑云等同志出席了开幕式。 与会的中韩日三国学者,分别就东北亚发展模式、区域协作及其前景、环境与安保协作、“冷战”后的东北亚国家间关系等问题,作了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学者重点讨论了东北亚经济发展模式和中、韩、日关系,并取得许多共识。会议促进了三国学者的学术交流,加深了相互理解,取得了圆满成功。本刊现将提交会议的论文,按发言顺序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抗朝鲜,日韩势必强化与美国的军事联系,日本更有可能将朝鲜局势作为扩充军备的理由。这反过来又引起中国的疑虑。如何避免可能的恶性循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韩三国能否理顺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5月28—29日,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天津静海县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财团法人日中经济协会、韩国循环资源流通支援中心协办的首届"中日韩循环经济论坛"在津举办。来自中日韩三国的官产学研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城市矿山·循环子牙"为主题,共同探讨三国在循环经  相似文献   

15.
蔡亮 《国际展望》2011,(4):148-153
2010年4月24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办了"中日韩三边关系与东北亚形势"学术研讨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发展研究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马辉 《当代世界》2015,(7):14-17
<正>应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5月24日至6月2日率中共代表团访问三国。这是习近平主席2014年成功访问上述三国和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后,中国对大洋洲地区的一次重要外交行动,是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落实习主席访问成果、深化广东省同三国友好交流合作、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之旅。任务明确,内容丰富,取得积极成果。中国同三国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冷战时期,中国和韩日分属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政治上相互敌对,军事上相互对峙。尤其是中韩关系,自朝鲜战争以来,相互隔绝,长期冷淡。冷战结束后,集团政治宣告瓦解,建立在多极化和力量均势基础上的中日韩三角关系日现雏形。 冷战结束给东北亚各国的发展与变革创造了有利时机,中韩两国的变化最为显著。韩国以强劲的经济增长为基础,以积极的外交  相似文献   

18.
中、日、俄三国能源博弈:花落谁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日本的半路杀出,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项目中修建由俄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石油管线波澜骤起,中、日、俄三国围绕俄远东能源进行着激烈的博弈,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并牵动着东北亚国家关系的走向。 中俄能源合作与日本的介入 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最早起源于1994年,当年,俄向中国提出修建一条从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北地区的输油管线。1996年4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该项目纳入两国关  相似文献   

19.
雷墨 《南风窗》2013,(25):72-74
中日韩三国的FTA战略,都有强烈的政治、安全动因。中韩FTA走在中日FTA前面,正好说明了韩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没有日本那么敏感,同时也反映了中日之间战略竞争的现实。继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第八轮谈判11月22日在韩国仁川落下帷幕后,11月26日至29日,中日韩三国间FTA的第三轮谈判在日本东京举行。12月3日在新西兰首都奥克兰,还将举行有日本参与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新一轮谈判。2014年1月,  相似文献   

20.
正在美日韩三边关系中,美国居于主导地位,但由于日韩关系的脆弱与不确定性,以及美日韩三国在处理与应对外部危机时出于维护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等因素影响,事实上三边关系并不如美国所希望的那样和谐与稳定。近期,东北亚局势由于朝鲜进行核试验与发射卫星而显得愈发复杂多变、扑朔迷离。面对朝核问题的新一轮危机,地处东北亚地区的日本与韩国以及与日韩两国都分别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