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嘉庆十矩,四川总督勒保觐见皇帝。在君臣闲聊盼时候;皇帝问他:“以你历任督抚的经验,觉得在官员中间哪一类人最占便宜?”勒保回答说:“会说话的人最占便宜。”皇帝赞同道:“是啊。能干的人,因为善于说话而显得更加能干;不能干的人,也因为善于说话,使自己的毛病得到遮盖。”  相似文献   

2.
俸禄是古代官员收入的重要部分,不同朝代待遇不一。但不管是在厚禄之宋,还是薄俸之明,都有不少官员如巨蠹般大肆揽财,而廉洁自守的官员却可能因“没钱”而陷入窘境。可见廉洁更多地是个人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细节远比今天的电视剧精彩。《中国武官场——回望千年潜在规则》通过史料碎片缀织拼接的方式,复原了古代官场的些许风貌和具体细节,读来饶有趣味且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4.
古代官场虽然有规矩和准则,但仍有不少官员不守规矩。他们或者本来就是混迹于官场的品行不端之人;或者进入官场后受到不良影响而被“染黑”。虽然类型各异,但巴望着走捷径、不守规矩的官员,最终都没有好下场,更别说好口碑了。  相似文献   

5.
异地任官,国家提供住房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夕卜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即“官舍”,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郭庆晨 《党课》2011,(13):125-126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可以说是我所知道的评判官员政绩优劣的最为经典的概括了。说起来,道理也很简单:官员在位的时候,有权有势,有上司保着,有下属护着,寻常百姓的命运都捏在他的手里,所以没人敢说“不”字。  相似文献   

7.
《天津支部生活》2012,(5):56-56
“雷人雷语”,不独为当下热词。其实史上也很多见。一些当政者或官员的“雷语”水平。和当下相比也是“难分伯伸”,甚至流传了上千年。但那些制造“雷语”的皇帝或官员,多数都是——要么被摘掉鸟纱,要么遗臭万年!  相似文献   

8.
中和 《廉政瞭望》2014,(7):56-56
在古代,官员改年龄的现象依然普遍,公然成为一种陋习,以至于连雍正这样严厉的皇帝都拿这个没办法。在宋朝以后的文献中,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不同文献、甚至是同一种文献.对同一个人的年龄记载往往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差达到十数岁。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2,(5):73-73
历朝历代都希望保持稳固、长久的统治,而不希望官员贪贿腐败,加剧跟民众的矛盾,自毁统治根基。为此,就要加强对官员的管理,包括对其私生活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眼下人们都在热议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据说这起源于240年前的瑞典。中国古代没有这一制度,但不乏各具特色的“晒薪族”。  相似文献   

11.
晋朝初年.武帝司马炎准备攻伐吴国.同时西部凉州戎羌猖撅犯疆.一时国家急需贤才猛将.虽然早有荐举人才的法律。但程序繁琐,难以应付紧张的局面。于是下诏求贤.要求各州县大力推荐优秀人才,不限人数。不限资历.朝廷自会破格任用。不久兖州推荐了一位名马隆的年轻人.荐举书中说马隆“智勇双全、颇具名节。”武帝立即召见.在问对中,马隆对...  相似文献   

12.
《廉政瞭望》2013,(18):63-63
“四其御史” 武则天当政时,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武则天为了培植亲附势力,破格任命大批官吏.钻营之徒乘机表忠献媚.以求升迁。宁陵县丞郭弘霸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当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对抗武则天政权。郭弘霸在朝见武则天时便自告奋勇请求前去讨伐徐敬业,声称要捉住徐敬业:“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武则天听了十分高兴,便授予他左台监察御史,时人称他为“四其御史”。可笑的是,这位御史没有吃到徐敬业的肉,却尝到了上司魏元忠的粪便。魏元忠当时任御史大夫,偶感风寒。 为  相似文献   

13.
板桥霜 《廉政瞭望》2014,(21):32-33
为防止夫家滥用“七出”,古代也有“三不去”的规定:“有所娶无所归”,即指妻子被休无家可归的不能休;妻子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的不可休;“前贫贱后富贵”,即指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的也不能休。  相似文献   

14.
古代官员把休假叫“休沐”。《史记》中说:“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古代官员一旦进了公堂,一连五日不得擅自离开。到了衙门官府的五天里,不得从事私事。五天的工作完了,才能外出访客见友游玩。如果在工作日生病,不得不休息,要用一个休息日顶替。身体确实不好的,则要被迫告老还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官吏的问责机制成熟于唐代。明清前的问责机构主要由御史监察和谏宫言谏两大部分组成。这种机构创建于秦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健全于隋唐,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度的完备。  相似文献   

16.
陈事美 《廉政瞭望》2014,(14):64-64
皇后通奸害死皇帝 通奸,古称“和奸”,早在汉代就有记载。据汉代墓葬出土的张家山竹简记载:“诸与人妻和奸,及其所与皆完为城旦舂。其吏也.以强奸论之。”普通人通奸,男女都要被罚千苦力,男的去修城,女的去捣米。如果是官员通奸,则按强奸罪论处。最残忍的,会直接没收男人的“作案工具”,也就是宫刑。  相似文献   

17.
<正>从制度层面来说,现代"两会"制度为新中国首创,古代中国是没有的。如果从议事形式来讲,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形式。那么,古代的议事会怎么开、官员们又是如何表达民意的呢?"朝参"与"集议"古代中国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但难免有局限性,因此才有了"朝参"和"集议"这两个会。"朝参"由皇帝亲自主持,是小范围的。原本是百官进入皇帝的办公大厅(朝廷)参拜皇帝的一种形式,古装戏中常出现的君臣在朝廷上问答的场景,其实就是  相似文献   

18.
假如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那么以此为前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鉴于官员在国家机器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官场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9.
感光 《大特区党风》2002,(11):47-47
在我国古代,一些司法监察官员正直不阿,秉公执法,其品格、精神深受世人敬仰,这里据辽亍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事典》所载,摭录其中几个感人的事例。李离以死护法李离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狱官,因下属审理讼案的差错以致错杀了人。李离事后发觉这事就下令将自己囚禁起来,认为应该处死。晋文公对他说:“判错了案,杀错了人,那是下属官吏的错误,并非你的罪过。”  相似文献   

20.
正在古代,官员改年龄的现象依然普遍,公然成为一种陋习,以至于连雍正这样严厉的皇帝都拿这个没办法。在宋朝以后的文献中,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不同文献、甚至是同一种文献,对同一个人的年龄记载往往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差达到十数岁。今人不要误以为这是传写致讹,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