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号是一种好懂易记、鼓舞人心的宣传好形式。我国是一个“口号大国”。从陈胜、吴广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一直到现在“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口号,确实在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了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的作用。 但是,现在有的口号提得越来越离谱、不切实际了。特别是有的地方政府和行业提的口号,其荒唐程度不亚于“大跃进”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那样的口号。例如,有的地方政府提出“超常发展,提前实现小康”,有的行业提出“打破常规,赶超世界一流企业”等口号,就经不起推敲。试问:什么是“超常发展”、“打破常规”?它的内涵是什么?无人作出具体、准确的解释,但给基层带来的害处却很大,甚至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2.
“不做出版商,要做出版家”的口号,原是针对某些出版社见利忘义提出的.有人以为偏颇,提出质疑:出版社若不能赢利,在活尚难,何以“家”为?于是,口号改作了“既做出版商,又做出版家”.义与利在口号中似乎可以得兼.但依旧是两张皮——“商”以逐利,“家”以言义,义与利的矛盾并未消失.不妨看一看近两年出版的某些书籍,究竟追逐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陈智伦 《民主》2008,(9):14-16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举世瞩目的“五一口号”,今年是“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五一口号”秉承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政治主张,提出了建立新中国政治体制的构想,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历程,指明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五一口号”的发布,  相似文献   

4.
最近出版的某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中,在有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的部分内容阐述上,明确提出:“大会根据列宁的指示,决定暂时收回‘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政权归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战斗口号。”按照上述的这类提法,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收回“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的同时,曾明确地提出了用另一个口号——“政权归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来代替。由于教学的需要,查阅了一下有关历史资料,觉得这个提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口号也有个力度的问题。一个口号提出来,人们只当刮了一阵耳旁风,什么积极效果也没有,是不是可以说它的力度等于零?如果口号提出之后,人们不但把它当作耳旁风,而且听了立马撇大嘴,那“力度”显然就不只是等于零的问题了,称之为“负力度”,大约是不过分的。这类“零力度”、“负力度”的口号,与其层出不穷,何如干脆不提?问题是,那些蜗居高楼不出屋的人,那些闭门造车不知路的人,那些巧弄文词不请事的人,久坐无事,却热衷于“无事忙”,以“盛产”口号为能事,人们自然奈何不得。至于那些不疼不痒的“反腐倡廉”口号的炮制者,…  相似文献   

6.
刘经宇同志在《论“抗日反蒋”与“逼蒋抗日”》(见《党史通讯》1987年第7期)一文中认为:九·一八事变中,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反蒋”的口号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根本不存在“逼蒋抗日”的条件。这样,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抗日反蒋”的口号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为什么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形势没有按着“抗日反蒋”的大方向发展,反而形成了“逼蒋抗日”的客观形势?  相似文献   

7.
“行动农业”尚待持之以恒文大会拜读《望》周刊今年第15期“时事杂谈”栏文章《“口号农业”可以休矣》,深有同感,良多共识。但同感与共识,尚不足令人放。C。甚至,隐隐还有几丝担心:“口号农业”的确“可以休矣”,但“口号农业”“休矣”之后,并非必然是“行动...  相似文献   

8.
丁德云 《民主》2008,(7):8-9
在中国革命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此口号立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响应。我们民进,不但与其他党派共同签名致电毛主席,而且还在香港发表“宣言”,指出“五一口号”23条是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史的结晶,是今后中国政治运动舵向的指标,表示“本会(民进)对于中共的‘五一口号’,以十分的兴奋心。同意其号召”。  相似文献   

9.
热衷于提“新口号”,出“新主意”,因其脱离实际,且过多过滥,结果必然是“落实难”。我们提倡创新,但创新绝不等于口号新,绝不等于天天要有新精神、新主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2006年举办“俄罗斯年”,俄罗斯在2007年举办“中国年”,这在两国关系史上还是第一次。裹着中俄国旗的中国熊猫和俄罗斯棕熊挽手同行,它们的口号是:“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11.
日前去企业调查,一位党委书记反映:目前深化企业改革中,有些企业口号提得不甚恰当,如“用三铁(铁面孔、铁心肠、铁手腕)破三铁”,“人人下海,自主沉浮”,“没有效益的机构不设,不创效益的人员不留”,“要敢于闯禁区”等等,语义含糊,提法偏激。而一些主管机关还当经验介绍,甚至见报宣传,在干部职工中引起了思想混乱。 口号是为达到一定目的、实现某项任务用作号召、鼓舞、激励人们的  相似文献   

12.
1948年4月30日,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口号第五项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庄严的号召发表以后,立即获得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5月5日,民进和民革、民盟、致公、农工等民主党派以及有关团体的领导人联名致电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表示要“共同策进,完成大业”。同时,我会在香港还发表了《宣言》,公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指出“中国的民主人士及民主党派就是要团结在这口号  相似文献   

13.
李筱桐  李筱薇 《团结》2008,(2):37-39
今年是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现就我们所知道的父亲李济深在“五一口号”发表后为早日实现“联合建国”的主张及所作贡献加以回顾。 潘汉年给李济深、沈钧儒送来了毛泽东的亲笔信 1948年5月1日,中共中央“五一口号”通过新华社对外发布,新华社广播电台也进行了广播;5月1日《晋察冀日报》第一版头条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4.
严隽琪 《民主》2008,(5):3-3
1948年4月30日,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之时.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愿望,也反映了各民主党派和所有爱国民主人士的政治主张.立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从各民主党派响应“五一口号”到参与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恐怕从来不会想到他的学说会被当作“焚书坑儒”的理论根据。文化大革命中一个流传甚广的口号:“同传统观念彻底决裂”,似乎没有给这位革命导师带来好名声,以致今日人们仍噤若寒蝉。其实那种“决裂”是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严隽琪 《民主》2008,(7):3-4
1948年4月30日.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也反映了各民主党派和所有爱国民主人士的政治主张.立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拥护。  相似文献   

17.
口号当戒空     
口号当戒空湘亭“九五”伊始,各级政府乃至各单位和部门部制定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于是各种“战略口号”也纷纷出台.这是明确目际、统一思想、鼓舞士气所必要的。然而.最近见诸报端、电台、电视屏莫的一些地方性口号,却招来了当地人颇多微辞。’‘为...  相似文献   

18.
最近,江苏某县县委书记在一家媒体上谈了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不论先干”。该县委书记说:坚持“不论先干”,才能以全新理念、全新思路、全新举措,果断决策,超常规发展。 所谓“不论先干”,是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口号。面对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我们只能“摸着石头  相似文献   

19.
思想漫谈     
前一段,“砸烂‘三铁’”的口号在有的地方叫得很响。“三铁”者,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之谓也。且不说这“三铁”的提法科学与否,单说在“破‘三铁’”的口号之下,又出来一个“以‘三铁’破‘三铁’”,即以“铁面孔、铁心肠、铁手腕”来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听来就很觉得有点儿“那个”。我对“三铁”的说法,本来  相似文献   

20.
刘新成 《民主》2008,(5):4-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值此之际,回顾该口号发布的过程,我有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