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涉外经济合同的主体,是指签订涉外经济合同的当事人,也就是在涉外经济合同中确定的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它是构成涉外经济合同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之一,关系到合同是否有效和能否顺利履行的问题,因而有加以明确和重视的必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下称《涉外经济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的适用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订立的经济合同……”这就是说涉外经济合同的主体必须有一方是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即中方主体;而另一方是外国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即外方主体。这是法律对涉外经济合同主体的特殊要求。在有三方以上当事人签订的合同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涉外经济合同,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与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对于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以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已公布并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涉外经济合同法。它明确规定了我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订立经济合同所涉及的各种法律问题,对于保护涉外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正常经济交往和技术交流,加速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涉外经济合同的两个法律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涉外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特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的适用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订立的经济合同(以下简称合同)。但是,国际运输合同除外。  相似文献   

5.
<正> 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订立经济合同所涉及的各种法律问题。由于涉外经济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在不同的国家,因而这种“涉外”因素必然带来一系列其他的特点。如不同国家的双方当事人其合同适用哪一国家的法律,权利义务应由哪一国家的法律来确定,这就是所谓法律适用问题。又如涉外  相似文献   

6.
国内经济合同与涉外经济合同都是当事人之间以平等互利、协商一致为原则达成的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1982年开始施行的经济合同法与1985年7月1日起施行的涉外经济合同法及其一些配套法规,对这两种经济合同作了具体规定。本文就从几个方面对两者的不同法律规定作如下比较:一、合同主体方面:国内经济合同当事人双方都是我国的经济组织与个人.(包括法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公民个人),涉外经济合同当事人一方是我国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在法律、  相似文献   

7.
<正> 经济合同如涉及到不同法域之间彼此歧异的法律效力,在合同的成立、效力、解释及履行等方面出现争议时,适用不同的法律将会得出不同的判决结果,这样就产生了经济合同关系的法律冲突以及适用哪一个法域的法律问题。例如,关于涉外经济合同主体的形式的法律冲突: 涉外经济合同中的当事人包括: 中国一方的——企业、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经常遇到涉外经济合同转让的现象。然而,对于涉外经济合同的转让及其要求,知之甚少;为此,请你给予解答。读者:王山王山同志: 涉外经济合同的转让,指涉外经济合同订立后,当事人一方将自己所享有的合同权利或者应当履行的合同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方(受让方)享有或者履行。  相似文献   

9.
合同适用法律是涉外经济合同特有的问题。其主要作用是,在当事人关于合同的争议不能经协商解决,也不能依据合同规定或者它援引的国际惯例、当事人国家间缔结的条约或它们共同参加的国际公约解决时,就要依据合同的适用法律来解决。据此确定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合同的适用法律直接地影响到当事人的利益,从而成为中外合同双方普遍关心的问题。最近,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涉外经济合同法》第五条对涉外经济合同的适用法律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指出:“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技术引进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从这一规定来看,我国基本上是把技术引进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与其他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等同对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用决国际技术转让合同法律适用问团的一般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5条规定:“技术引进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从这一规定来看,我国基本上是把技术引进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与其他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同等对待的。涉外经济合同法第5条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  相似文献   

12.
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订立经济合同所涉及的各种法律问题。现就其主要条款作一些探讨。第7条一款规定:“当事人就合同条款以书面形式达成协议并签字,即为合同成立。通过信件、电报、电传达成的协议,一方当事人要求签订确认书的,签订确认书时,方为合同成立。”成立合同,要有书面形式。关于书面形式,英、美法律是有规定的,但欧洲法没有规定。在国际交易时,为了维护法律的稳定性,采用书面形式是妥当的。  相似文献   

13.
在对外经济贸易中,如何确定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交易双方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因为仲裁条款订得适当与否,关系到日后发生争议时能否及时得到公正合理的处断与解决,关系到交易双方的切身利益.仲裁条款的内容繁简不一,也无固定的模式,一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尽量订得具体明确.现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结合我们处理涉外经济纠纷的实践经验,就订立涉外经济合同仲裁条款中存在和易发生的问题、仲裁条款应明确的内容、我国在涉外经济合同中常用的几种仲裁条款(中英文对照)三方面试作阐述:一、在拟定仲裁条款中存在和易发生的问题目前各外贸公司签订的涉外经济合同除有一部分未订立仲裁条款外,还有许多合同的仲裁条款不符合要求,给争议的解决造成  相似文献   

14.
合同仲裁,是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订立或履行发生争议时,由第三方对争议作出判断或者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包括民间仲裁、社会团体仲裁和行政机关仲裁。我国从六十年代初开始采用行政机关仲裁解决社会主义组织间的经济合同纠纷。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在第五章中,就合同纠纷的调解和仲裁,作了三条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日益频繁,涉外经济纠纷案件也随之增多,本文针对审理涉外经济纠纷案件中常见的须慎重处理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这里提及的涉外经济纠纷含国内当事人同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的经济纠纷。1.关于认定仲裁协议无效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哈干问题的意见》第145条规定“当事人在书面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在发生纠纷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但仲裁…  相似文献   

16.
涉外经济合同的违约责任□于会堂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第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构成违约,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的外,应当承担违反合同的责任。由于涉外经济合同具有特殊性,其违约责任的原则、范围及承担方式,与国内经济合同...  相似文献   

17.
一、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适用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就是整个合同受何种法律支配的问题。而处理合同争议的法律适用,在整个合同法律适用的诸问题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适用哪一国或地区的法律,处理有关涉外经济合同的争议问题,是实践中不容回避的关键所在。所谓处理涉外经济合同争议的法律适用,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发生合同争议时,仲裁机构或法院以哪个国家的实体法作为处理争议所依据的法律。这是因为涉外经济合同的主体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各国法律制度又不尽相同,对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定也不一样。即使在同一国家内,因不…  相似文献   

18.
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把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必将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对外经济交往和合作,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是调整我国法人同外国法人、自然人之间经济法律关系的规范。它参照了《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涉外经济活动的特点,把我国参加涉外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规定为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即只有我国的法人才有资格成为涉外经济合同的当事人,而我国的公民和个体户则不能直接与外国企业或商人签订涉外经济  相似文献   

19.
所谓涉外经济合同就是指中国法人及其他经济团体与外国的企业、经济团队、个人间的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为达到双赢的目的而签订的协议。于2003年我国加入了WTO,由此带来的涉外经济活动明显增多,并且在中外双方在谈判过程中对合同严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如此,合同中仍旧引发了诸多问题。本文就对关于在涉外合同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广泛地采用了国际贸易(货物买卖)、许可证贸易(技术转让)、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联合开发、国际租赁、国际劳务提供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国际经济交往,而这些经济往来都是通过合同的方式来实现的。我们把我国当事人参与签订各类有关合同统称为涉外经济合同。涉外经济合同的特点是具有“涉外因素”:或者是主体(当事人)的一方是外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