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假日逛书店,在“贵州五之堂库存图书流通中心”内见到一副颇有意思的对联,上联是“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下联为“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要做的好事多得很,为什么要把读书称为第一件好事呢?笔者伫立在对联前,沉浸在书香四溢的店堂里,让思绪追随读书这第一件好事去寻觅,去思索,去发问……记得著名经济学吴敬琏先生在《这是一个需要读书的时代》一文中有言:“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是理性的、优秀的;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是健康的、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进行史就是一部读书史:人类文明,正是靠着书才得以传承、繁衍、光大。”…  相似文献   

2.
郝安 《新湘评论》2010,(8):12-14
读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比如古人读书,意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责任就不可谓不大,大到使命如山。  相似文献   

3.
郝安 《学习导报》2010,(8):12-14
读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比如古人读书,意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责任就不可谓不大,大到使命如山。  相似文献   

4.
教养     
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要是论教养,你真的是读书人,你不要讲出来,读书也好,画画也好,不能弄成一种身份。  相似文献   

5.
陈晋 《新湘评论》2014,(9):40-41
读书与革命,毕竟是两件事。读书取代不了革命,革命也取代不了读书。毛泽东1964年8月25日对一个外国青年学生代表团说,“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书教育我们怎样革命,但是也不等于读了书就知道如何革命了,读革命的书是一件事情,实行革命又是一件事情。”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正是在“实行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感到,  相似文献   

6.
读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想这世上,号称是“读书人”的有多少,而真正读懂的能有几个?不说太深奥的,就金庸那种“童话”,很多人都读过,但谁敢说读懂了?要是真读懂了,这世界上许多不该发生的事也不会存在了。基于这种想法,这一次打算向大家推荐《东坡志林》。反正读书的人不用我啰嗦,不读书的人跟他说什么都没用。  相似文献   

7.
张启明 《学习月刊》2011,(21):13-13
自古以来,读书就是一件令人纠结的事。国人好似非常尊崇读书,士大夫阶层自矜"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耕夫灌叟亦是"勤劳不足再加俭,耕有余闲且读书",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便是明证。然而,又好像并非这么一回事,"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相似文献   

8.
近日翻阅报纸,读到一则令人振奋的新闻:贵州省安龙县平乐乡政府将3名不送未成年子女读书的家长告上了法庭。读后不禁为当地政府这种告状行为叫好。笔者曾经在基层工作过多年,深知基层工作的门门道道。送孩子读书,凭心而论,是绝大多数做家长乐意干的一件事。但就有部分家长,认为送子女读书是种负担,加之现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经济困难,更给这些家长不送子女读书提供了理由和借口。笔者工作过的乡有一个苗族村寨,有相当一部分适龄儿童在家中放牛、拾柴禾,问及他们家长,回答是:我们这辈人没有读书还不是照样过来了,读个啷子书,…  相似文献   

9.
正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有书在手就好像乾坤在握,整个世界都是你的,这是多么充实的一种感觉。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主持人李潘说:"一个人读过的所有书是一块块石头、一层层台阶,让你成为今天的你。"读书的记忆源于儿时,儿时我生长在一个交通极为不便的矿区,那时放学回家,学校只是布置了少量的家庭作业,只要我们抓紧时间,经常在课堂上便完成了。多余时间,我便与一帮小子们爬山、溜冰、打沙包、踢毽子,完全变成了个疯疯癫癫的野丫头,时常只顾疯玩,而忘却了回家吃晚饭  相似文献   

10.
瓜田读了大半辈子的书,从未考虑过“读书的姿势”同“读书的效果”之间的关系,也未琢磨过“无谓的读书不如打麻将”的道理。日前看了韩石山先生的《读书的戒忌》,才豁然开朗,大受启发。在中国,读书从来都是一件雅事。老婆本来要命令你去打酱油、买醋。可一见你手不释...  相似文献   

11.
悦读书讯     
<正>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书这个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但若你在这个习惯里找不到所谓的志趣,就会特别容易放弃。即便你强撑也没有多大意义。但对读书上瘾后,就很难戒掉了。那些喜欢读书,真正对读书这件事如此专注的人,大多都因为对读书上了瘾。  相似文献   

12.
<正>在今年两会上,"书香社会"、"全民阅读"是热词,不少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都出现了它们的身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上,不仅分享了自己个人的读书感受,还提议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政府层面,对阅读如此重视,这是往年所未见的。政府开始操心民众读书这件"小事",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我国阅读现状着实令人担忧。专家认为,读书这件事不像其他事,可以通过制定制度或规则  相似文献   

13.
正说起读书,我马上会想到许多名言名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等等。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关于读书的好处被人说的太多太多。作为一个天生爱美的女性,我要说,读书可以美容。进入21世纪,人们的物质生活极为丰富,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可以改变一切,有钱也能使人变脸。有些  相似文献   

14.
卢勤 《学习导报》2012,(12):28-28
为纪念世界读书日,《新湘评论》2012年第8期在主打栏目“本期话题”中推出“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专题,集中刊登俞平伯、童道明、老舍、贾平凹、培根、冰心、余秋雨等大家写的谈读书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世界读书日,《新湘评论》2012年第8期在主打栏目“本期话题”中推出“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专题,集中刊登俞平伯、童道明、老舍、贾平凹、培根、冰心、余秋雨等大家写的谈读书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王国麟 《当代贵州》2014,(20):23-23
正阅读的过程,就是修炼人格的过程,就是教化自己和修身养性的过程。今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用阅读点亮中国梦》,文章写到,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晚年叮嘱后人:"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曾国藩对家人要求"耕读为本"。人民大学教授陈先达写有"一世读书抵封侯"的打油诗。读书相当于"封候",是不是冷笑话暂不评论,但读书是安身立命之本,  相似文献   

17.
白岩松 《党课》2020,(4):104-105
中央电视台做过一个关于读书的公益广告,这几年一直在做读书的推广,我总纳闷,你见过国际上把哪个日子定为“吃饭日”吗?没有。既然国际没有吃饭日,那为什么要设一个读书日呢?对于人们的身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但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为什么我们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大西村委会是一个偏远的彝族山苏群众聚居村,长期处于相对封闭、落后的状态。我把发展大西村教育摆在首要位置。针对经常有学生辍学这一情况,村里实行了干部包组包户结对帮学制。2002年6月,有6个离家较远的小学生不想读书跑回家去了。我听说这件事后,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叫上两名老师,步行12公里,到尼去本村民小组做工二作。我们把6个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召集在一起座谈,交流各自的看法,并以自身的事例说明读书的重要性。我们的诚心和耐心打动了家长,他们终于答应让孩子返校读书。带着6个学生返程的路上,有个女生肚子痛,走不动,说不愿跟我们回校了。其他孩子一听,也跟着说要回家。我心里  相似文献   

19.
读书的秘诀     
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读得很累很痛苦,怎么办?我给大家说一些秘诀。这些秘诀很形象,分别是:减肥、抬头、排序、返回自己、脱敏。我们读得太多了,要减肥瘦身。有一句话,现在是可以说的,那就是我们读书太多了,要减肥瘦身。我们见过许多这样的读书人:他们勤奋地借书、买书、藏书、啃书,但是如果你问他们,这么多年读下来最喜欢哪几本书,最敬  相似文献   

20.
爱书者说     
人活在这个世上,大概都要沾染点什么嗜好。而我总是在想,有什么东西值得人钟爱一生呢?古代《劝学诗》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人读书囊萤映雪、悬梁刺股,旁人只道书生静坐书斋是一件极痛苦,极寂寞的事情。殊不知,个中滋味,存乎一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书呆子读书,自得其乐,似乎不足为外人道也。人各有所好,而我生来与书有缘,闲来最爱附庸风雅,窃以为人生至乐莫过于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