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诸多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中,家庭因素至关重要。主要包括破碎、重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父母有不良行为家庭。作为父母应切实担负起责任,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而努力。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与矫正,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家庭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构建青少年不良行为习惯的干预体系,不仅能有效制止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深远的影响。预防和矫正青少年不良行为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学校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
闲散青少年是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不在学、无职业的青少年。主要包括既没有在学校接受教育、又没有固定工作,游离于社会控制之外,处于社会边缘的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据权威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大约有1000万闲散青少年。他们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大部分有学业失败经历,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就业技能比较差,许多闲散青少年还有一定的不良行为甚至严重不良行为,尤其在14岁前后为高发年龄段,  相似文献   

4.
一些国家接连爆发的社会骚乱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其中青年作为各国社会运动的主力和街头政治中最活跃的群体,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骚乱中凸显的青年问题也给我国青少年政策和青少年工作带来挑战。我国需要制定青少年福利政策,完善青少年工作体制,创新青少年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行为学角度分析"空心族"的成因:需要是行为动力的源泉;价值现影响青少年行为的方式,是行为的精神支柱.进而提出相应对策:青少年要树立学习意识;家庭、学校、社会要刺激青少年的需要,并对其进行理想价值现教育.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冒险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冒险行为,又称反社会行为、问题行为、不良行为、违反规范行为或偏差行为.解释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理论主要有人格特质理论、问题行为理论、决策理论、生物模型以及原型/自愿模型.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研究视角有四个方面认知发展与冒险行为、情感发展与冒险行为、冒险行为的生物基础以及社会发展与冒险行为.目前该领域有关预防、干预冒险行为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措施还不完善,未来应多关注政府、社会对于冒险行为的干预力量以及青少年思想意识层面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文通过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来自XX儿童教养中心的120名青少年进行随机概率抽样,深入探讨了家庭结构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定量统计分析显示了下列重要关系:青少年罪犯大多来自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青少年罪犯的道德教育工作,多数由他人而非他们的亲生父母进行;大多数青少年罪犯来自于较低的社会经济阶层;约三分之二的青少年罪犯来自于家庭人员结构相对拥挤的家庭;大部分的受访者父母从事低薪的工作,并且长期远离他们的子女。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主流稳定、进取务实和健康向上态势,但主流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与青少年正常思想道德发展不和谐的暗流。因此,认真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成因、思考对策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吸毒的群体诱因及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吸毒并非一种孤立的个人行为.青少年往往是在熟识甚至与其联系非常紧密的群体环境中开始接触、逐渐认可并最终沉溺于毒品的.存在吸毒行为的交往群体对青少年的诱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毒品的获得与尝试、吸毒的"高峰"体验、吸毒亚文化的习得与传承、社会压力的消解和吸毒行为的认同,以及重复吸毒的发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主流稳定、进取务实和健康向上态势,但主流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与青少年正常思想道德发展不和谐的音符。因此,认真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成因,思考对策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社会大环境、家庭资源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影响着不良亲子关系的形成,不良亲子关系又通过模仿、预言的自我实现、挫折--攻击、认知方式等途径导致青少年社会化中问题行为的产生,因而需要从社会大环境以及父母自身入手(包括态度转变、减少家庭惩罚和提高父母自身修养等)来优化亲子关系,以减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研究者们开始按父母教养行为的三个维度(即父母的支持,父母的心理控制,父母的行为控制)来研究教养。大量研究发现,心理控制是危险的教养行为,而行为控制是积极的教养行为。父母支持则会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自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近期的研究也发现,教养行为各维度的结合对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有特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行为.青少年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亲社会行为的特质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标志,也是主流社会的价值期许.当前,受宏观社会环境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社会化关键因素中一些负面作用的影响,以及青少年自身成长中存在的一些不健康心理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少年出现亲社会行为缺失现象.社会可以对青少年个体采取适当的干预方法,训练和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离家在外打工,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會群体.改革开放以來,农民大量涌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儿童远离父母,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中国留守儿童已达两千两百万.本文作者通过走访,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相信能对我国处理"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针对我国青少年犯罪尤其是未成年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的问题,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将预防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犯罪提升到战略高度给予重视的强烈呼声。以行政省区为单位,将每个省内的青少年矫正人员集中矫正,体现了对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犯罪问题的特殊重视,这应是预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四个方面的因素即社会生存环境与文化氛围、父母教育作用的弱化与家庭结构的变化、学校教育导向、未成年人自身道德的扭曲和法律认识的误区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国家要有明确可行的立法,要有强大严明的执法力量,要大力解决就业难问题,社会要营造文明向上的成长环境,家庭要负起青少年初次社会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社会大环境、家庭资源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影响着不良亲子关系的形成,不良亲子关系又通过模仿、预言的自我实现、挫折——攻击、认知方式等途径导致青少年社会化中问题行为的产生,因而需要从社会大环境以及父母自身入手(包括态度转变、减少家庭惩罚和提高父母自身修养等)来优化亲子关系,以减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8.
“富二代”是当今中国的一个特殊群体,近一二年来,一些“富二代”事件频频受媒体关注,屡屡触动社会神经,他们很多人现在还处在青少年的阶段,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当代青少年的示范作用非常大,反思“富二代”的问题,我们要检讨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青少年教育的内容,在青少年中重点加强五个:手面的教育,培养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在客观上表明,父母无法履行对留守儿童的法定监护之责.不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文章分析了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强化父母对孩子的法定监护职责、完善委托监护制度,尤其是明确受托监护人的条件、建立监护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年龄及年龄群体问题,更是一个与社会整体状况相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全球性的青少年问题反映了现代性文明的结构性困境;青少年问题与现代性与生俱来的共生关系,证明了青少年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只有将当代社会的青少年问题放在现代性文明的整体框架中,青少年问题才能得到全面解析;只有据此转换研究青少年问题的理论思路和观察角度,才能全面把握青少年问题的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