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彭萨科拉级是美国按照《华盛顿海军条约》标准建造的第一级重巡洋舰。它的设计思想就是为了对抗日本同时期的“条约型”级重巡洋舰。也是在建成时唯一在火力、装甲、速度等方面与日本重巡洋舰相当的舰艇。  相似文献   

2.
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了海军列强的航空母舰和主力舰的数量,但是对于排水量10000吨以下的巡洋舰只规定了主炮口径不超过203毫米,数量则未作限制。1930年的伦敦条约对各国的巡洋舰的数量和吨位作出了进一步要求,因此,怎样在条约的规定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巡洋舰的战斗力成为海军列强面临的问题。30年代初,日本率先开始建造最上级轻巡洋舰,装备15门155毫米主炮,满载排水量超过10000吨。美国也不甘示弱,于30年代中期开始建造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装备15门152毫米主炮,标准排水量达9700吨。出现了轻巡洋舰重型化  相似文献   

3.
1922年华盛顿条约在美国签订后,各海上强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海军竞赛。这次竞争的主角是条约型巡洋舰。法国海军也参与其中,研制了一系列符合条约限制的该舰种。其中在1925-1928年,法国海军开工建造了四艘,它们就是后来的“絮弗伦”号,“科尔贝尔”号,“福煦”号,“迪普莱斯”号。  相似文献   

4.
设计背景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签定。条约限制了各国大型水面舰艇(战列舰、巡洋舰)的发展计划,美国海军的造舰步伐也因此而停滞。条约规定在1934年和1935年美国海军只能各建造1艘重巡洋舰。与此同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艇和飞机的技术和战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战列舰的海上霸主地位由此受到很大的冲击。一方面,战列舰的舷侧装甲和分舱设计需要加强以抵御鱼雷攻击;另一方面,战列舰需要配备更强的防空火力来保护自己,甲板装甲也需要加强来降低炸弹的伤害。因此,各国海军迫切需要这种新型战列舰来应付这种新局面。 但1922年《华盛顿海军军备限制条约》以及后来的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为战列舰的设计和建筑制定了2个基本指标:一、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在35595吨(以下单位均为公吨)以下;二、新战舰的主炮口径上限为16英寸(406毫米)。应条约要求,各国在11年都没有建造新型战列  相似文献   

6.
妙高级巡洋舰在日本海军造舰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日本海军在《华盛顿条约》签署后完成设计建造的第一种万吨级巡洋舰。该级是在设计建造中贯彻了日本海军以质量求胜的理念,与其他国家的条约巡洋舰比较,该级保有了速度和火力的优势,因此甫一亮相就震惊了整个海军界,被西方认为是当时最强大的条约巡洋舰(以至于英国人曾经向日本索取该级的设计图纸)。但是,为了达到  相似文献   

7.
科罗拉多级是美国在《华盛顿条约》签署之前制造的最后一级战列舰,也是“珍珠港事件”时美国太平洋舰队最强的战舰。虽然该级舰在珍珠港事件中受到一定损失,战时也没有担当重任,但它体现了美国海军在20世界20至30年代内战列舰的设计特点和作战思想,对它进行一番回味也别有乐趣。 1917年造舰计划 日德兰海战后,战舰在战争中体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强国家纷纷开始建造更大吨位更强火力的战列舰,后起之秀美国也不例外。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海军大规模扩充计划,该计划将建造10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和10艘巡洋舰。  相似文献   

8.
根正苗红“最上”号本是日本海军最上级轻巡洋舰的首舰。该级是日本海军根据1930年 4月22日签署的《伦敦海军条约》,于当年 7月23日修订规划的8500吨级轻巡洋舰。海军军令部的设计要求是:名义上是轻巡洋舰,但是按照可迅速升级为重巡洋舰的标准设计(在1939-1940年的现代化大改  相似文献   

9.
☉设计综述 上世纪30年代中期,英国根据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建造了9100吨级南安普敦级轻巡洋舰。该型舰的设计非常出色,火力防护和动力方面优秀而均衡,在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英国海军轻巡洋舰的绝对主力,表现可圈可点。然而,在1936年的海军军备会议上,英法美签订了第二次伦敦条约,条约限制了巡洋舰的排水量不得超过8000吨。于是,英国军方在南安普敦级的基础上设计建造了斐济级轻巡洋舰。斐济级于1938-1939年先后开工,二  相似文献   

10.
舰型规划 华盛顿海军裁军条约和伦敦海军军备条约中均规定,日美主力舰的比例是3:5,而一战后日本的假想敌就是美国。如果两国开战,主力舰数量上的劣势是肯定了的事实。作战方式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为了与意大利海军对抗。法国共建造了7艘“条约型巡洋舰”,“阿尔及尔”号是其中最先进、最强大的一艘。但由于法国过早战败,“阿尔及尔”号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法国海军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高雄级是日本继妙高级后建造的第二批条约型万吨级重巡洋舰。在同时代建造的重巡洋舰中,很少有哪型舰能与它相媲美,所以高雄级在当时赢得了“日本巡洋舰之王”的称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高雄级曾在战争初期得意一时,但是很快就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以舰队决战思维设计的该级并不适应南太平洋岛屿争夺战。而且,海军航空兵和潜艇力量的崛起,使得防空反潜能力异常薄弱的高雄级更加显得落后。最终,在盟军如潮的攻势面前全部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13.
据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9月6日报道,乌克兰政府5日决定出售“乌克兰”号导弹巡洋舰。“乌克兰”号导弹巡洋舰是原苏联第4艘1164型光荣级巡洋舰,1984年根据苏联海军的订购,由乌克兰“61名公社社员”造船厂建造。1990年8月1日举行了下水仪式,1993年,已经完工75%的“乌克兰”号移交给乌克兰海军。目前建造工作已完成96%。据估算,该舰完工尚需1.5亿格里夫纳(约合3000万美元)。按照乌俄两国1993年签署的政府间协定,事关苏联解体时未完工的大型项目的决定,由两国共同作出。“乌克兰”号巡洋舰的所有权属于乌克兰,但其无线电电子武器占全舰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一、导言(一)问题的提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军控政策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从积极推动军备控制到抵制甚至反对军备控制。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单边军控领域,老布什政府单方面宣布大幅度裁减战术核武器;在双边军控领域,美国与苏联(俄罗斯)签订了《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和《进一步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在多边军控领域,美国积极推动并签署了《欧洲常规力量公约》、《开放天空条约》、《禁止化  相似文献   

15.
长门级战列舰日本海军“八八舰队”计划建造的战列舰,共建造了两艘:分别是“长门”号(Nagato)和“陆奥”号(Mucsu)。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低速、高火力、重装甲的旧式战列舰和高速轻装甲的战列巡洋舰都不适应未来的海战条件。于是决定建造高速重防御的新型战列舰。该级舰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410毫米主炮。并且为了410毫米主炮远距离炮战中测试弹着点、以及观通和指挥的需要,采用了高大的塔式舰桥。1920年华盛顿裁军会议召开,对美、英、日、法、意五个主要海军国家的战舰吨位、火力  相似文献   

16.
乱世孕育 1922年(大正11年),《华盛顿裁军条约》签订,根据条约的规定,日美主力舰的比例是3:5,而此时,日本的假想敌就是美国。如果两国开战,日本主力舰数量上的劣势是肯定了的事实。作战方式上如果是美方处于进攻势态,根据兰切斯特方程,在双方主力舰队交战之前必须使用小型舰艇对其进行逐次削弱,有较好的航程、适航性以及强大重型鱼雷攻击能力的舰队型驱逐舰很适合担当此任务,因此军  相似文献   

17.
伦敦级是英国在二战的建造的一级条约型重巡洋舰,从技术指标上看,伦敦级算不上十分出色。但在二战中,伦敦级却有着出色的表现,从海浪滔天的北大西洋到危机重重的太平洋,都出现过伦敦级巡洋舰奋战的身影。  相似文献   

18.
引子1942年8月8日夜晚,正在萨沃岛水域巡逻的美澳海军联合部队突然遭到了袭击,在黑暗中5艘重巡洋舰被密集的火炮和凶狠的鱼雷击中,4艘沉没,1艘重创。就在美澳海军懵然不知所措之时,袭击者们又悄悄溜走了。然而,这场几乎导致美军瓜岛登陆行动彻底泡汤的海战究竟是谁策划的呢?他就是本文的主角,当时的日本海军第8舰队首席参谋神重德(重字音Chong,为多重的意思)大佐。  相似文献   

19.
伯纳德·爱尔兰所著的《1919-1945的海上作战》展示了从英德海军造舰竞赛开始,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长达半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海上战争画卷。全书共分四章:英德海军竞赛;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条约时代1918-1939;第二世界大战1939-1945。本刊特选第三章刊出,以飨读者。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编辑时有删节。  相似文献   

20.
俘获之商船1910年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一架柯蒂斯飞机,从经过改装的轻型巡洋舰“伯明翰”号上起飞成功,次年1月他又在装甲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的后主甲板上,利用尾钩钩住制动索,平稳安全地完成飞机降落。这两件事情极大地刺激了正在迅速扩充中的日本海军,海军当局立即作出反应,于1912年(明治45年)成立了“海军航空术研究委员会”,研究飞机的使用问题。同时在横须贺的追浜成立了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