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红 《党史纵览》2002,(7):35-37
超然物外的宁静 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漫画大师华君武先生的寓所在北京月坛南路.他的书房非常简朴,右边并排放着三个书柜,书柜前摆着茶几与藤编沙发,靠北的窗旁是一张写字台.华老衣着很随便,与他书房的风格刚好浑然一体,两者都充溢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一股不为世俗所动所累的自信、自在,一派自得其乐的沉醉、祥和.恰如他笔下的漫画:简约,拙朴.客厅里鸟在叫,鱼在游.两个玻璃柜里,琳琅满目地摆放着他从全国各地搜集到的民间工艺品:无锡的"大阿福"、天津的"泥人张"、陕北的剪纸窗花等,一切,都洋溢着浓浓的民间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2.
华君武的漫画,在世间常态里,挖掘出人性中许多习见的卑琐现象;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批评着人群中可笑、该弃的不良行为……这使他的作品有了超越一般作品的生命力,也是他作为漫画家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在华君武人生及艺术成长的过程中,延安时期给了他许多滋养。这使他终身受益,也永难忘怀。  相似文献   

3.
杨建民 《党史博采》2011,(11):41-43
向往延安 华君武喜欢漫画,是在他上中学时期。在杭州读书时,他看到一些学生害怕打预防针的心理和神态,觉得有趣,便画出一幅漫画,在学校刊物上发表了。这使他的兴趣大大增加起来。不久,他以古代民歌为题,画出一幅《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来。这幅漫画被《浙江日报》发表之后,还发给他一块大洋的稿酬,对一个中学生来说,这真是可以影响后半生发展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4.
高处的药匣     
刘心武 《新湘评论》2012,(18):52-52
他头一次把女朋友带回家,那姑娘很乖巧,到厨房去帮助未来的婆婆烧菜,他和父亲坐在厅里看电视转播球赛,忽听厨房里传出“哎哟”一声,女朋友竞不慎烫伤了手指,他母亲心疼得握住那手指头不住地吹气,又大声呼叫他父亲:“快拿獾油来!”他父亲便赶忙去往书房,书房的一排书柜,靠门的那架最高一格只摆了半边书,剩下的那个空间放着一只藤编匣子...  相似文献   

5.
高处的药匣     
刘心武 《学习导报》2012,(18):52-52
他头一次把女朋友带回家,那姑娘很乖巧,到厨房去帮助未来的婆婆烧菜,他和父亲坐在厅里看电视转播球赛,忽听厨房里传出“哎哟”一声,女朋友竞不慎烫伤了手指,他母亲心疼得握住那手指头不住地吹气,又大声呼叫他父亲:“快拿獾油来!”他父亲便赶忙去往书房,书房的一排书柜,靠门的那架最高一格只摆了半边书,剩下的那个空间放着一只藤编匣子,那是他家的药箱。  相似文献   

6.
张萍 《当代贵州》2011,(33):58-58
工作之余,步入我的书房,书柜里各种书籍琳琅满目,书香飘逸。捧一纸书香,打开温存的灯,字里行间,静静地享受着书房的情趣,不知不觉的,就会体悟到,读书是一件多么让人快乐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5,(12)
<正>今年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100周年诞辰。他从事漫画创作70余载,留下了许多针砭时弊、惩恶扬善的传世之作。"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华君武的意义所在。华君武是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国内"漫坛四老"之首,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华君武100周年诞辰之际,我参与了有关部门组织的一系列纪念活动,越发深深感到:华君武既是一座富矿,又是一所大学。从  相似文献   

8.
明红 《党史纵横》2002,(11):35-36
漫画人生华君武1915年9月生于浙江杭州,原籍是江苏无锡荡口镇。华君武从小就喜欢画画,1930年,他在浙江省立第一中学上学,处女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漫画就发表在校刊上。那次他平生第一次得到了一块大洋的稿酬(还扣了三分印花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成了日本统治下的“满洲国”。为了支援东北的抗日义勇军,他参加了中学的义勇军童子军。1936年,他从上海大同大学附中毕业后,到一家银行当最低一层的小职员。日本兵对中国人专横跋扈,国民党当局又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上海滩给了他正反两方面教育…  相似文献   

9.
《学习导报》2011,(2):63-63
华君武(1915年-2010年),我国著名美术活动家、漫画家,祖籍江苏无锡,生于浙江杭州。70余年来,华君武创作漫画几千幅,出版漫画作品集20余部,被誉为"当代中国漫画的旗帜"。他的漫画作品,早年长于政治时事漫画,富有战斗性;后期以讽刺画为主,富有幽默感。  相似文献   

10.
2010年9月11日,《北京青年报》刊载了邵燕祥先生的《华君武的一幅漫画》一文,介绍了华君武《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的漫画。这篇不长的文章有一篇不短的《附记》。在这篇《附记》中,邵燕祥先生谈到我的一篇短文《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并问我的短文和华的漫画是怎样的关系,以及华的漫画和我的短文被毛泽东看中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印发的问题。我觉得,邵燕祥先生这篇文章和《附记》有些史实不够准确.或者错讹。邵燕祥先生说,文章和《附记》中涉及的史实“有待于有历史癖的朋友们考证了”。我虽说不上“有历史癖”,但作为被提到的一个当事人,我想就我所知道的情况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11.
惊闻华君武先生逝世,心中不由生出无限悲戚。华君武先生是一位卓有建树的漫画大师,我未有面受教诲的机缘,但华老曾先后多次示函,教我在搜集考证著名木刻艺术家焦心河生平事迹时,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不轻信不迷信,在充分掌握证据后可以补充订正权威辞书的相关条目。他的信使我有所受益,终生难忘。其中一封信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2.
《廉政瞭望》2010,(13):54-54
前不久辞世的我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1915---2010),以讽刺漫画闻名于世。他早年长于政治时事漫画,富有战斗性。后期以讽刺画为主。使社会上种种丑陋、落后现象都尽入其笔端,具有超越时代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在其讽刺漫画中,有为数不少鞭笞时弊的佳作,至今仍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漫画界,提起华君武这个名字, 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中国最知名的漫画家之一,他在7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奉献给了读者无数的漫画,在不同的时期,都有能够代表或者解读当时社会风云的标志性的作品。欣赏他的漫画,就像在阅读一部中国社会的变迁史。用漫面表达爱憎华君武,原籍江苏无锡荡口镇,1915 年9月生于浙江杭州,1930年在浙江省立第一中学读初中一年级时开始画漫画。有一次,看到一群学生打预防针,有的装出  相似文献   

14.
北京中关村,马大猷院士的家,整洁而简朴。面积达30多平方米的书房,被两排倚墙而立的书柜“挤”小了很多。92岁高龄的马大猷,白发如银,微笑着缓步走来,向我伸出热情的双手。  相似文献   

15.
鑫金 《新湘评论》2008,(4):25-25
朝内大街上车水马龙.朝内南小街一胡同内,百岁老人,经济学教授、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躲进自己的“小楼”,闲适地享受着宁静。每天起床后,看看报纸、看看书,每天喝茶也不可少。来客人了,就在他的书房招待。书看完了,杂感还是有的。于是,103岁的他还是每月一篇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刊物上。  相似文献   

16.
请您评刊     
华君武的漫画幽默且颇具讽刺力量。但他不准夸大他自己的作用,也不愿别人过誉。 曾有一篇《画有风骨,人有风趣》的报道,说他“文革”期间蹲三年“牛棚”,没停过画笔。他看后批注:“无此勇敢。”  相似文献   

17.
正在十二师一○四团新闻战线上,有这样一位老同志,他没有高学历,却让很多年轻人自感不如;他没有笔记本电脑,却用手中的笔写出了几十万字的新闻、通讯,发表在各大报刊网络杂志;他没有高学历,只小学毕业的他,凭着惊人的毅力,在新闻宣传事业上创下了自己人生中辉煌的一笔色彩,他就是一○四团退休干部黄国双。十几年的耕耘——硕果累累在老人家中书房兼卧室内一角的书柜里,一排排大红色的荣誉证书整齐地摆放着,书柜里还存放着厚厚  相似文献   

18.
华君武轶事     
《廉政瞭望》2010,(13):55-55
据华君武在文章中说,学生时代的他不但数学很差,外语、语文、美术都跟不上班。当年在杭州四中学习时,华君武最怕做数学题,学到“鸡兔同笼”就卡住了;语文教师给他一篇作文的评价是“拾人牙慧”,所以他也不敢再写文章了。  相似文献   

19.
正周有光,原名周耀平,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经济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北京朝内大街上车水马龙,朝内南小街一胡同内,周有光在自己的"小楼",闲适地享受着宁静。每天起床后,看看报纸,看看书,每天喝茶也不可少。来客人了,就在他的书房招待。书看完了,杂感还是有的。百岁高龄的他仍每月一篇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刊物上。  相似文献   

20.
莫治江 《当代贵州》2009,(19):27-27
“在中国兼漫画、雕塑、陶艺、工艺于一身的当推刘雍,创作集讽刺、幽默、装饰于一炉的又是刘雍。”这是著名漫画大师华君武老先生对刘雍的赞誉。40多年来,刘雍纵横在漫画、陶艺、雕塑、挂毯、壁画、剪纸、书籍装帧等多个艺术领域。着力于民族民间文化与现代文化环境的交融,表现出强烈的艺术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出自这样一位大师之手的“多彩贵州&#183;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的奖杯。具有什么样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