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湘西边地的歌者,沈从文凭着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以及身上所流淌的汉、苗、土家族的血液而形成的独特气质,加之夹缝中求创新的文体意识,使其文本《边城》呈现出异样的风格,表现于其超前的叙事策略中。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和卡扎菲通过《边城》、《城市》的文学创作阐述对生命和人生的认识。通过对《边城》和《城市》的分析,透过小说创作的表层意识揭示反现代性的深层意识,即:独特环境下独特风情的再现,这种场面掩盖下的是对现实的不满、沉重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美好人性的呼唤及建立和睦友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强烈的反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边城》是一曲人性美的赞歌,它展现了一个人性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堂,唯其纯真到没有一丝恶性的人格,当作者将现实的悲剧加之于他们身上时,才更加令人心痛,然而作者最终目的是希望这刺痛能带给人们医治现实的启迪。从分析人性美以突显悲剧的艺术,引出悲剧意蕴的启迪,直达核心深度。 相似文献
4.
在19世纪的美国文坛,纳撒尼尔.霍桑无疑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与他同时代的著名作家艾伦.坡称他为真正的天才,而梅尔维尔在1850年为霍桑写的书评中也认为他是美国的莎士比亚。在他众多的优秀作品中,《红字》无疑是一部经典之作。从叙事学这一较新的文学评论理论出发,分析《红字》中的叙事视角和叙事交流。霍桑时而在零焦距、外焦距和内焦距之间变换视角,营造热闹的全景场面,神秘的人物对话以及复杂的内心活动;时而他又停下来与读者交流,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与可读性。 相似文献
5.
<呼啸山庄>作为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以其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研究的经典.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方面来诠释<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6.
7.
《资本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大众化著作。马克思于其中以隐喻叙事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借用“拜物教”“上帝”“息息法斯的苦刑”“摩奴法典”“魔鬼契约”等,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现代雇佣劳动制度下的工人阶级,被物质力量统治、彻底沦为工具并完全束缚于制度枷锁中的悲惨境遇;另一方面,马克思用“柏修斯的隐身帽”来形容他者对工人现状的全然漠视,以此告诫他们放弃完全依赖于其他阶级而获得解放的幻想。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最终运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隐喻,意在唤醒工人阶级被遮蔽的主体意识,重新彰显其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8.
《白衣女人》可谓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的典范之作,作者柯林斯突破传统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采用了与维多利亚时代其他作家不同的多重叙事视角,不仅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也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现代乡土抒情小说经典之作的《呼兰河传》与《边城》,都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小城",但相同的承载主体、大相径庭的叙事策略却使两部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建树和超越时空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卡森掀起的生态思潮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而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诞生,那就是生态文学思想。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很多学科都建立了与生态主义文学相联系的新的交叉学科,这其中包括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量描写崇尚大自然的文章,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作是生态主义文学的初期萌芽状态。以生态主义视角为基础,选择相应的叙事策略,对《狼图腾》和《草原日出》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借此向读者传达出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边防勤务学》是培养边防警察职业素养和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考核方式改革为突破口,形成对公安边防人才培养的职业素养、专业学科建设、教学方式及考核评价手段的反思,进而实现教学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边区因生产不足而导致的"鱼大水小"矛盾,在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后受外援支持而得到暂时平衡;后来,随着内部需求快速增长和外援断绝,这种矛盾逐渐演化成经济危机。针对危机,边区政府采取大规模发展自给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和改革公营经济等措施,成功化解经济危机,创造出世界战时财经史上的奇迹,也对中共经济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重庆市开县麻柳乡的改革经验为范本,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总结出服务型政府的四大行为要素:问政于民,决政于共,行政于和,监政于公,认为这四大行为要素对于当前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是党的传统工作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茜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3):50-56
产生于宋代的“情迹”审讯方法具有丰富的内涵,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司法制度的日臻完善、案件审理程序的严密及司法办案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情迹”审讯法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它在当时及后世的侦审办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代侦查讯问应当汲取其精华,实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5.
Daniel P. Clarke Sue L. Hrasky Caroline G.T. Tan 《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9,68(2):194-207
Research on local government annual reports has been limited,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report narratives. 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whether characteristics of narratives vary between the reports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listed companies. After considering the nature of the potential report audiences it was predicted that, if writers consider their audience, local government report narratives would be easier to read, less likely to be obfuscated, and use fewer passive sentences than those in corporate repor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ayoral letters exhibit higher reading ease and are less likely to be obfuscated than their corporate counterparts but they are also shorter and contain more passive constructions, making conclusions about readability and understandability ambiguous. This research acquaints readers with important aspects to consider when preparing or evaluating narrative reports.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要求老师在教学时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要从以前追求的"正式性、权力性、官僚性、僵化性等传统价值观念"中走出来,自觉形成"非正式性、平等性、灵活性、适应性、创造性"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完成"文本对话"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宽松、具有亲和力的氛围中走入文本,再走出文本,从而获取完全属于自己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三农"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宫希魁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1):29-32
中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国才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其根本出路是大量减少农民.这涉及到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因此,没有一个宏大的战略眼光,没有一个巨型的系统工程,是无法驾驭这件事情的. 相似文献
18.
"阳光救助工程"是青岛市2002年7月开始对中国的社会安全网建设进行的创新实践.它有效地保障了城市贫困人口特别是下岗、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权益.以青岛市"阳光救助工程"的创新实践为例,研究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对社会安全网建设的作用.通过分析"阳光救助工程"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并对该项举措的创新绩效进行评估后,认为,"阳光救助工程"的创新实践对完善中国社会安全网带来了许多启示.这些启示主要包括:第一,对城市贫困进行综合治理时,应在政府主导下扩大社会参与;第二,贫困问题并不单单体现在收入匮乏上,实际上还涉及到行为主体的物质、精神、社会地位等多个方面的表现;第三,从社会救济到社会救助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中,应该充分发挥个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第四,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社会系统,包括救济、就业、医疗等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第五,社区在社会安全网建设中应起到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社区的社会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6):50-52
马克思视野中的“人”是人的抽象和人的现实的统一。具体表现在人的抽象是人的现实的价值评判尺度和根本方法;人的现实是人的抽象的特殊表现;人的抽象在人的现实发展中生成。马克思关于人的抽象与以往传统人学中抽象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不同。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的根本变革在于两者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统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抽象和人的现实关系的学理层面的意义在于,人学研究要把人学的基础理论和人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实践层面的意义在于,以人为本要实现共性和差异、整合和分解的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