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牛年说牛     
徐康 《中国监察》2009,(3):64-64
按我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相配,并以“十二生肖”与之对应的纪年方式,从农历的正月初一起,便进入了乙丑年,也就是“牛”年。牛年之“牛”,数千年来,不仅与人类亲和、亲切、亲密,而且具备相当丰富的人文、历史、语境内涵,话题宽泛,值得一说。  相似文献   

2.
汪强 《法制与经济》2009,(21):45-45
在“史上最牛团长夫妇”事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二师221团副团长陈伟的一段话:“你们不要浪费警力,这里不就是一个景点吗?不就是一个小服务员吗?我们是有身份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身份,而陈副团长所说的当然是指特殊身份),几分钟的一个小事,你们不要把事情搞大了。”(《北京青年报》10月14日)  相似文献   

3.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0,(17):34-35
什么叫“钉子户”?《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在城市建设征用土地时,讨价还价,不肯迁走的住户。其实,在中外历史上,都不乏这样的拒不搬迁的主,其中有六个不畏强势的牛气冲天的“钉子户”,令要求其迁走者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网友时常把诸如"最牛……"之类的帖子发到网上供人点阅.应当承认,大凡能够称得上"最牛……"的人,大都是一些方方面面的"雷人".据说,时下有好事者对以往网上发布的那些"最牛……"的牛气指数进行了一番统计对比,结果显示:贪官身上的牛气最重、牛气指数也最高.  相似文献   

5.
自从牛德生当上局长后,就很少回家看望住在乡下的父母亲。乡下离县城有七八十里地,平常联系也不方便,遇到有急事还得跑到五六里远的小镇打电话。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八点多钟,牛局长刚到办公室坐下,女秘书就接到一个电话“:请找牛娃接电话!”电话是牛局长父亲从家乡小镇的电话亭打来的,老伴儿昨夜去世,他一大早跑到镇上打电话通知儿子,结果儿子家没人接电话,只好打到儿子办公室来。“牛娃”是牛局长的乳名,女秘书自然不知道。“我们这里没这个人!”女秘书“啪”的一声将电话压上了。牛局长父亲不禁纳闷:自己的儿子不是一局之长吗,怎么会没这个…  相似文献   

6.
虎虎生威     
《法律与生活》2010,(4):M0001-M0001,3
虎年春节已至,人们在经历了去年的“牛气冲天”之后,大家普遍的一个期待就是今年再来个“虎虎生威”,这可能会成为今年春节拜年短信最热的一个词儿。  相似文献   

7.
知青时赶场,牛马市上常见一种中介人,青布的长衫掖半幅在腰上,既不买牛也不卖马,却很忙,一会儿踅到买主这边,手指比试一阵,又到买主跟前,比试一阵手指……这种人,辞书上叫“掮害”,乡亲们管这种人叫“牛谝二”,没有他们,买牛、卖马的生意是做不成的。现在的乡下,仍时兴赶场,且牛马市比先前更加红火,但“谝二”已经少见,市场经济的经历已使我的乡亲们成熟,用不着“谝二”们当中介了,但是,在市场经济逐渐发展的中国,这类中介活动却堂而皇之地进入政治领域。笔者接触过几件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深感这类“谝二”作祟之恶…  相似文献   

8.
在邯郸县户村镇牛叫河村,提起党支部书记谢海文,老百姓个个都竖起大拇指:“海文是我们的好当家”,“以前我们村什么样,现在我们村什么样,这可都是海文带领大家一点一点地干起来的”……享受到小康生活的牛叫河人,对村里的领头雁谢海文心存感激。村民们都说,我们有这样的好干部、好代表、当家人,真是好福气啊!  相似文献   

9.
霜凌  黑丁  鑫刚 《法律与生活》2011,(20):40-41
2011年7月20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曾经轰动一时的“最牛山寨局长”章宁泉一案作出判决。章宁泉虚构了“中国天平调查员管理局”,他自封局长,实施诈骗,敛财1500余万元。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章宁泉案发的一个导火索,是他为因车祸去世的情人郑洁举行的一场风光葬礼……  相似文献   

10.
卢木子 《检察风云》2010,(10):32-32
4月18日,青海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在震后废墟边复深。地震时,这所中学创造了830多名在校师生无一人伤亡的奇迹,被媒体称为“玉树最牛学校”。(4月19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1.
大汗 《公民与法治》2014,(18):54-54
浙江丽水有两兄弟。两家的母牛各自生了头小公牛,放养时混在了一起。小牛样貌相像,只是一只稍壮些。两人都觉得壮牛是自己的,为此大打出手。民警几番调解,终不相让。最后,两人提出为牛做亲子鉴定。鉴定费需5000元,而一头小牛不过2000元,合算吗?众人劝,不允。结果,鉴定表明壮小牛是弟弟家母牛所生。哥哥只得咬牙支付5000元鉴定费用。  相似文献   

12.
一位法官在自己的座右铭中这样写道:“做人要正直无欺,真实无伪;有了同情心,才能利人;有了谅解心,才能容人;有了忍耐心,才能做人。”他就是牛晓林。牛晓林是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法院的一名普通法官,他在16年的审判生涯中,以超常的毅力和耐心,细致和辛勤的工作,实现了办案质量、办案效率和调解结案率的“三高”,成为青海法院系统名副其实的一名优秀法官和人民群众满意的“调解状元”。牛法官真牛2005年11月初的一天,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来青海采访“2005年中国法官十杰”评选候选人牛晓林时,摄制组的张编导对此次采访有些许担忧和顾虑:牛晓林…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和跨文化的语境下,呈现出很多特殊翻译现象,其中之一就是从HappyNewYear到Happy牛Year这一转换的出现。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角度来阐释这一译语流行背后的深层内因。主要通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的多维度转换以证明Happy牛Year这一译语是符合中国牛年的这一宏观生态翻译环境之下的较佳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较好的翻译,是迎合了大众的普遍认知的译语,因而最终促成了Happy牛Year现象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怕”与“敢”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它们共存于每个人的意识之中,对引导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内心害怕些什么,敢做些什么,往往不仅事关个人,而且会影响社会。对于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来说,其从政生涯中的“怕”与“敢”,尤为如此。 “烟草大王”褚时健在临近退休时,有“一怕”:新的总裁来了以后,他就得把签字权交出去,如果这样,自己就“白苦”了一辈子。在这种“怕”的驱使下,他决定给自己“补偿一下”,“留条后路”,于是与罗以军等人私分公款350多万美元。然而正是这“一怕”,使他从高高的“红塔山”上坠…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龙岩市城建监察支队科员江进祥九年没有在单位上过一天班,工资却照发,被网民称为中国“最牛公务员”(2月10日《重庆晚报》)。  相似文献   

16.
“他什么都收,在什么时候都敢收,在什么地方都敢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国土局原局长王海风特大受贿案调查结束后,办案人员发出了如此感叹。  相似文献   

17.
高鑫  齐红 《政府法制》2010,(11):48-49
2007年,一段“局长”情妇豪华葬礼视频在网上流传,网友发现该“局长”为假冒局长,称其为“最牛山寨局长”。他行骗4年骗得1600万元。  相似文献   

18.
追求平凡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追求功名利禄:有的人追求权势地位;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求享受;有的人追求一生平凡。虽说对人生的追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但我认为,追求一生平凡的人最为可敬。因为,每个人都离不开平凡,平凡是伟大之母。追求平凡,做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平凡的人。一座雄伟的大厦,耸立在地平线上,人们总是赞叹不已。但真正应谊赞叹的不是大厦,而应是那砌起大厦的一砖一瓦,一沙一石。殊不知,如果没有平凡的一砖一瓦,一沙一石,哪来的大厦?大厦如此,人也如此。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国人魏宇走在纽约唐人街上,常常会被陌生人认出来:“你是不是拍过一部偷渡客的片子?”很久不联系的朋友也给他打来电话,开口就是:“我在网上看到你的片子了。”
  这一切让1991年出生的魏宇感觉自己好像突然“火”了,心情喜悦又忐忑。
  点燃这把“火”的是一部叫《漂》的纪录片。《漂》以魏宇为拍摄对象,事无巨细地还原及记录了他偷渡到美国后落脚、找工作、购物、去教堂、见律师、办合法身份的生活点滴。不少网友说,该片颠覆了他们对偷渡客的看法。有人惊讶“偷渡客也买得起LV(包)”,也有人懂得“偷渡客在美国的生活如此孤独”。  相似文献   

20.
孙勇杰 《政府法制》2008,(13):46-47
不到28岁,“80后”,副厅级干部,“史上最牛公务员”,这些都是人们给张辉贴的“标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