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长征”称谓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开始时,是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从江西中央苏区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这一亘古未有的壮举.后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就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大本营转移这一伟大历程了.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在长征中召开的重要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庆超 《党史纵横》2007,(11):53-56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从南方各个革命根据地相继开始长征.1936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西北,把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南方转移到了北方,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实现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战略转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60年前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气壮山河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中最壮丽的篇章。在这次征途上,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出发,到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行程二万五千余里,胜利结束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 众所周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并不是事先的计划和安排,而是在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逐步形成的决策,是毛泽东等实行正确的战略指导的结果。可以说,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正是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60年后的今天,沿着选择“落脚点”的轨迹,重温这段光辉历史,将给我们带来许多深刻的启示。 一、黎平决议,准备创建川黔边根据地。  相似文献   

4.
《党史纵览》2016,(10):16-21
正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粉碎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高举抗日救国旗帜,纵横征战十余省,胜利到达陕甘宁地区,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  相似文献   

5.
萧光  王凡 《党史纵横》2006,(10):14-17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在他的家中,倾听了他对长征的追溯。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70年前,中央红军离开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段经历虽然已经过去70年,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  相似文献   

6.
正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10月2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  相似文献   

7.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战略大转移,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到了西北地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可是,国民党反动派却认为中央红军已经“力竭心疲,精锐尽失,歼灭自在意中”.在革命队伍内部,有些人看到红军人数锐减(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时只剩7000余人),也出现了悲观情绪.张国焘更是竭力散布“中央红军失败了”、“估计长征是失败”的悲观论调,妄图动摇军心.因此,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回顾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肯定长征的伟大成绩,总结长(?)的历史意义,就成为教育干部、鼓舞红军指战员继续前进、开拓新局面的一项迫切任务.毛泽东到达陕北后不久,在所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批判了张国焘的悲观论调,阐明了红军长征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而且,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一诗中,对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作了艺术的概括.广大红军指战员也以喜悦的心情回顾长征的光辉历程,采用各种方式庆祝长征的伟大胜利,借以教育、鼓舞自己和人民群众.当时,以歌曲这一艺术形式总结长征战斗历程的,当推陆定一、贾拓夫合写的《长征歌》和萧向荣写的《长征曲》.这两首长征之歌在根据地军民中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正中央红军长征后,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25军,按照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于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他们经过艰苦奋战,于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各路红军长征队伍中先期到达陕北与陕甘红军胜利会师的第一支部队,是北上先锋,被毛泽东誉为"中央红军之向导"。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6,(10)
正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胜利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长征是人民军队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也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长征的胜利,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经过80年的岁月洗礼,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更加凸显,对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意义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6,(12)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根据地,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极大的恐慌和震惊,蒋介石调动全国的反革命军事力量对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多次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举世闻名的长征。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胜利会师。中国共产党在极端艰难曲折的斗争中逐步发展成熟壮大,使中国革命步步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1.
70年前的金秋,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的会宁、将台堡会师,胜利结束举世闻名的伟大长征。三大主力红军会师西北,是党中央北上方针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一、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是党中央北上方针的胜利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等部队,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中央  相似文献   

12.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造成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红军不得不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的胜利,铸就了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3.
66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贵州。在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从而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指导下,克服重重困难,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为1949年…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20,(6)
正在中国革命史上,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始终熠熠生辉。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所有参加过红军长征和为红军长征胜利作出贡献的老战士、老同志,向当年支援红军长征的各族人民特别是各革命根据地人民,致以诚挚…  相似文献   

16.
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南方各根据地红军从所在各根据地向陕甘地区进行的战略转移。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长征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长征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长征精神仍然鼓舞着新时代的建设者为了祖国的富强继续奋斗。长征作为重要的题材,多次登上我国的邮票。这些邮票艺术性地描绘了长征的过程及其中的重大战役和事件,展现了崇高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6,(11)
正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中国革命的光辉篇章。红军长征的胜利给战斗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的抗日联军巨大鼓舞。东北抗日联军为突破敌人"大讨伐",开辟新的根据地,与北上抗日的红军和党中央取得联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西征。他们与主力红军遥相呼应,共同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展开了英勇坚决的斗争。一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18.
《福建党史月刊》2013,(21):38-38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当时,物资匮乏,困难重重.为争取外国人对红军的物资援助,毛泽东在1936年8月开始号召写红军长征的回忆。据此书“关于编辑的经过”称:到了当月中旬.开始接到来稿。这之后稿子便是从各方面涌来!到了10月底收到的稿子有200篇以上。可是.这本《红军长征记》却长期没有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上.延安时期(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东渡黄河赴华北)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愈挫愈奋、兴旺发达的“黄金时期”.其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当时在局部执政的条件下和艰险困苦的环境中.在革命根据地认真探索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实践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20.
晋绥是西北战场重要组成部分陕甘宁边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唯一保留下来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老革命根据地,辖20余县,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余万.这块老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八路军抗战的出发点,又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晋绥根据地是敌后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根据地之一.这两个根据地隔河相望,唇齿相依,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