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国蓉 《探索》2005,1(2):17-19
人类社会的发展可归结为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即谁的发展和发展什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建设,就是要东部人和中西部人、城里人和农村人以及官员和平民协同进步,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伟 《党史文苑》2005,(3):56-57
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与思想文化建设的滞后成为了农村的突出矛盾,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掌握其系统性、整体性、逻辑性和科学性.实践科学发展观,应注重其现实性、发展的动态性、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性以及全面性.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人力建设,努力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的文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全面发展的总体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4.
刘天华 《理论学刊》2008,4(4):76-78
和谐社会的提出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文化价值理念和发展维度,和谐社会理论是差异与和谐双重维度的统一.和谐,是多样性差异的协调平衡、共生和谐,讲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保持差异与和谐之间的适度张力.当代社会和谐必须强调并确立"差异共存、和谐共生"的基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以及由此保障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首次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培育和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的自然观,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生态工程,积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韩桥生 《求实》2012,(5):41-43
制度与人的关系具有内在性和紧密性,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制度德性建设是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人的发展视野中,自由和平等是制度德性建设的价值追求,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自由与平等的和谐是制度德性建设的灵魂,自由与平等在现实中的冲突,使得国家的干预成为必要.构建合道德的制度是国家干预自由与平等关系的着力点,而是否有利于人的发展则是制度德性建设中协调自由与平等关系的尺度.  相似文献   

7.
陶学榆  胡远青 《理论导报》2013,(9):31-31,44
道路交通受人、车、路、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交通安全事故,这是一个社会课题。各国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应对交通安全的对策与具体的安全治理措施。必须重视研究基础建设规划中的道路交通安全对策,加强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宣传教育,研究建立统一协调的数据管理系统,着眼于人、车、路的全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8.
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保障金融安全是所有商业银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银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到金融生态环境会不由的想到企业违约、案件执行、市场竞争等与信用有关的名词.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而征信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明确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的发展观,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全面的社会发展观,是我们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科技进步提出了重大需求.浙江省通过实施科技强省战略,在社会领域的科技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建设和谐浙江的新时期,应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实现全社会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形成政府引导、全社会协调互动的社会科技发展新格局,通过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带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保障社会安全,保障并实现经济、社会、科技持续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事业全面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浙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马克主义生态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基石的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成功应用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始终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着力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在理论上形成新阶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2.
文化作为历史的物质和精神的共同积淀,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对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当今世界,随着人类历史的车轮向前推进,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将进一步认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建设,社会的协调全面发展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推进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有先进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略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敬祥 《求实》2004,1(6):41-43
正确处理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 ,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不协调 ,归根到底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不协调 ,即人与社会的关系不协调。制度是人的社会性存在的显著标志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度对于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具有协调和整合功能 ,对人的行为具有刚性的规范和约束功能 ,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制度因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强制度建设 ,推动制度创新 ,建立和完善可持续法制 ,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同一性.确立这一重要理念,有助于政府在公共管理特别是环境治理中树立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人文性、全面整体性、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观念,自觉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多方面的关系,推进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等整体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浙江省在加快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地区差异以及贫富分化等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强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是解决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的突破口.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利益诉求机制、利益调控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等是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解决民生问题,保证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使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相协调。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中国社会才能真正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的解放,是毛泽东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本文以毛泽东"人的解放"为研究视角,从哲学角度思考如何实现人的政治、思想以及全面解放。人的政治解放,是在政治革命与思想革命的协调统一中实现的;人的思想解放,是在社会理想与政治实践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人的全面解放,是在文化建设与文化批判的良性互动中成为现实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视角的和谐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人们之间的关系网络基础上的情感、信任、规范等,它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并通过推动人们间协调的行动来提高共同体的工作效率以及共同体内成员的生活工作质量.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主要分析社会资本对社区建设,尤其是社区文化环境建设方面的影响,以及社会资本在其中的作用过程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建设和谐社区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强调"自然、经济、社会"关系的整体协调.我们地矿部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实现地矿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