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标 《今日民族》2004,(4):49-51
土卡河是一条河;土卡河是一个寨子。如同相隔千里的一对情侣,不起眼的土卡河同大老远跑来的李仙江在土卡河寨子前的沙滩间相会,然后相拥、相携而去,跨过了中越边境,到了越南,到了遥远的地方。它们之中,早已分不出你,分不出我……多少年来,土卡河寨子就在这一对情侣相会处默默地守望着,祝福着,并精心地呵护着从遥远的地方践行而来的两条河流;土卡河人也伴随着它们呢喃的情语,在它们的抚育下繁衍、生息、成长———两条河流无私地共同孕育着、养育着、创造着土卡河这个遥远的中越、中老交界处的傣家寨子。记得,很久以前,朋友就告诉我:“土卡河…  相似文献   

2.
土卡河村是中老越三国交界江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曲水乡高山村下面的一个傣族自然村,这个傣族村落原本以打渔和传统的农业劳作为生。但由于地理位置适宜的关系,橡胶公司和水电站相继进入,对本村的生计方式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土卡河水电站建设和橡胶公司的进入对土卡河村的影响来反映出在现代化进程中这样一个傣族渔村的生计方式是如何发生变迁进而使这个民族文化发生了改变的。  相似文献   

3.
樱子  乡村阳光 《小康》2005,(7):72-74
加拿大村,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城——开平。一个海外人口超过其在国内人口的侨乡。加拿大村,是一座空城,一座充满悲情和寂寞的村庄。1933年至1935年,加拿大村建成。1951年,这里的最后一户居民移民加拿大。从此之后,村里一直无人居住,这里的精美建筑在风雨中守望了半个世纪。这些建筑的主人是民国时期从“猪仔”路上有幸回国的“卖猪仔”。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省下几个钱,回家乡完成“田、园、庐、墓”的梦想。这是一座最应具有乡愁气息的村庄。从建造它的那天起,它就注定将在乡愁中沉沦。  相似文献   

4.
<正>蒙山县蒙山镇北楼村有一位热心帮助百姓、带领群众致富、对自家人公私分明、严守底线的好支书,他叫黄树新。闲暇时的一大早,黄树新都要到黑土猪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给土猪"体检"。走了一圈下来,看到土猪在西河镇瓦冲村村民庞桂府的照料下长得格外健壮时,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三年前,庞桂府在家"单干",仅养了几头猪,家庭入不敷出。在黄树新的邀请下,他加入了黑土猪专业合作  相似文献   

5.
本 文 借鉴 美 、日 两 国 土 地信 托 模 式 ,结 合 我 国当 前 农 村 土地 使 用 制 度,对 在我 国 农 村 实 行 土 地 信 托 的可 能 性进 行了 探 讨,在此 基础 上 设计 了我 国农 村 土地 信托 运 作模 式,并从 法 律、信 息 、资 金、技 术 支 持 等方 面 对 这种 模 式进 行了 分 析。  相似文献   

6.
回家的路     
正我的老家在广西桂北一个小山村,地处平缓的丘陵地带,三面环山,一条乡级公路从村旁通过,通往县城。我们村的自然灌溉条件不太好,但有优质的土壤资源,出产优质的大蒜、蒜薹、花生和辣椒等——这是村里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经济作物如何变钱,当然是通过村外惟一的公路送出去,到乡镇或县城售卖,否则,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从我记事起(20世纪80年代)到  相似文献   

7.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浩 《群众》2007,(9):65-65,72
千年古镇湾头,隋唐时期是进入扬州的门户。这里三面临水,风光秀丽,是历代宴饮观景、踏青游赏的佳胜之处。今天,湾头人民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正万众一心,全力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为实现富民强镇,构建广陵新城而奋力拼搏。  相似文献   

8.
在贺州市八步区黄田镇黄田村陈屋自然村,村民成立养猪协会,养猪协会带动家家户户养猪,现在瘦肉型猪养殖逐步上规模、上档次,走上集约化、规模化的路子。目前,陈屋村每年有4000多头商品猪出栏,产值达到200多万元,猪存栏超过200头的养殖户就有10多户,每户年收入至少3万元。陈屋自然村是个只有50户210人的小村子,因住户主要以陈姓为主,故名陈屋。村党支部书记陈兴强告诉我们,这里的村民历来有养猪的习惯,但以前形不成规模,也谈不上专业发展,村里自从成立了养猪协会之后,那就大大不一样了:首先,通过成立养猪协会,培育养猪大户,示范带动其他村民…  相似文献   

9.
詹丽萍 《当代广西》2007,(18):32-32
走进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马槽村白牛自然村,村子四周是成片的果园,一座座崭新的小洋楼整齐有序,水泥村道贯穿全村,村内有篮球场、池塘、小桥、凉亭……村里的老人三三两两地在纳凉。说到村里的变化,他们都骄傲地说:“多亏我们的村党支部书记唐旺旗,他是我们的领航人。”  相似文献   

10.
如今的北槽碾村,山清水秀,物阜民丰,百姓安康。可是,如果我们掀起眼前这幅美丽的画面,后退到15年前,这里却是沟壑纵横,沙石裸露;贫瘠的黄土,写满了荒凉、寂寞与贫穷。是谁带来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北槽碾村的百姓会异口同声:是村党支部书记张山。质朴如山北槽碾村座落在清水河县城东30公里处的一座山巅之上,这里山大沟深,土地贫瘠。48岁的张山就生于斯、长于斯。张山说:“从我开始记事起,就受贫穷二字困扰,为缺衣少食,没有水喝而发愁。”这就是当时每一个生活在北槽碾人的现实,也可以说是清水河人祖祖辈辈的无奈。伴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潮…  相似文献   

11.
<正>闲暇时,黄树新都要到他带头成立的黑土猪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给土猪"体检"。走了一圈下来,看到土猪在西河镇瓦冲村村民庞桂府的照料下长得格外健壮时,他露出了欣慰的微笑。黄树新既是蒙山县蒙山镇北楼村党总支书记,又是北楼村的致富带头人,村里人都说他是一位对群众热心帮助、带领群众致富、公私分明、严守底线的好支书。近年来,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指导下,他带领北楼村群众建设北楼新农村,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王一聪 《思想工作》2005,(10):22-22
如今的北槽碾村,山清水秀,物阜民丰,百姓安康。可是,如果我们掀起眼前这幅美丽的画面,后退到15年前,这里却是沟壑纵横,沙石裸露;贫瘠的黄土,写满了荒凉,寂寞与贫穷。是谁带来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北槽碾村的百姓会异口同声:是村党支部书记张山。  相似文献   

13.
徐泓 《前进论坛》2011,(1):58-58
从远古时候到现代,船舶史话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也与船舶有关。从舟筏、独木舟、木板船、帆船、轮船到现代船舶,描绘了人类与船舶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4.
1998年5月6日凌晨3时许,一辆红色宝马汽车悄然驶进北京近郊某宾馆。从车上卸下一批青铜文物,其中三匹青铜马引起在场几名刑警和专家一阵欢呼:这正是邯郸战国赵王陵二号墓被盗的三匹价值连城的青铜宝马!至此,“10·18”文物被盗大案侦破战,开始收获战利品。 案发赵王陵墓 邯郸,作为战国时期七雄之一的赵国古都,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据考证,“72陵82台”,赵王就在这里埋。 1997年10月18日晚21时许,河北邯郸县陈三陵村有一村民到野外去用土夹子猎捕野兔子,他突然发现村西北的陵台古冢上人影晃晃。他扔下土夹子,慌不择路地跑回村里支书家中去报告,村支书迅速拨通了县公安局110巡警队的电话。30分钟后,巡警队员驾车风驰电掣般地从十几公里以外赶到墓地附近。墓地  相似文献   

15.
位于千岛湖西南边的姜家镇,是遂安文明的发祥地和新安文化的传承之地。1958年因修建新安江水库,遂安古城——狮城的居民迁移至此,形成了一座小镇。这里距县城39公里,集镇三面临水,一面靠山,湖中有镇,镇中有湖,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水小镇。  相似文献   

16.
郑九万 《今日浙江》2006,(12):22-23
后九[土夅]村是我们永嘉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海拔800多米,平时少有外人光顾,全村65户人家散落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村里虽然很穷,但我对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充满了感情。平时要是村里谁家遇上了什么事,我都是当成自家的事去操心,总是想办法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从1986年2月到现在,我先后当过五届村支书。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村出台了历史上第一份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7.
通许县长智镇后七步村是豫东平原上一个不起眼的村落,和其他村庄一样,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里深受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困扰,世代而居的村民甚至还不能解决温饱。然而,就在这个村里,一位有志农民办起了养鸡场,用青春和智慧书写了七彩人生,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  相似文献   

18.
我们到沙漠村的时候,正值盛夏六月。布沙迪汗穿着美丽的红裙子,裹着艳丽的红纱巾,像一朵盎然的红玫瑰,盛开在沙漠村里。见到我们的时候,她露出了乡村女孩羞怯的笑。她可能还没意识到,她是个多么漂亮可爱的姑娘。那是新疆南部和田地区的一个沙漠村庄——和田县罕艾日克乡台特村。这里紧  相似文献   

19.
四月初的北京高碑店村,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映入我们眼帘的村容村貌,更是让人感到清新、古朴、自然、和谐,尽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风貌。由黄埔军校同学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党组组织的学习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让全体同志近距离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喜人变化。近两年来,许多熟悉高碑店的人齐声赞叹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村里的人更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自豪地说:“我们村里的变化,样样都是奇迹。”位于北京东四环和东五环之间的高碑店村,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变成了一个“三无”村:有农村无农业,有农民无耕地,有农转居无工…  相似文献   

20.
洛阳南郊的花园村,传说是当年女皇武则天的御花园。然而,一直到1988年前,这里还是洛阳市有名的"老大难村"……开拓——知难而进1988年5月,阎月森"出山"了,担任了村的党支部书记。用"受命于危难之际"来形容阎月森的处境并不过分。当时,全村外欠贷款15万元,帐上却只有2.8元钱;村里没有集体企业;道路是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村办学校均系危房;村干部、教师工资也靠变买集体的树木免强维持……阎月森没有退缩。上任伊始,他就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和大家一起理出"大力兴办村办企业,以工带农,协调发展,加速农村城市化"的脱贫致富路。随后,阎月森又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