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陈征平  毛立红 《思想战线》2011,37(4):106-111
西南近代工业的发生与全国相似,也是伴随近代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帝国主义侵略与国人民族主义抗争的纠结中艰难起步。然西南地处内陆边地,其近代工业有着不同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晚发型及边缘性特征,直到抗战前,始终呈现出一种离散的、被动追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状况。抗战爆发后,敌寇的封锁及国人的经济民族主义诉求,促成国统区以西南地区为核心的国内经济一体化运行格局,进而使西南骤然由边缘转而成为全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中心,这个过程中凸显了西南近代工业趋于内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湖北武汉是中国近代最早兴建钢铁工业的地区。汉冶萍公司作为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煤联营企业,“阳夏一厂,冶萍两山,为全国富强命脉所系。”其规模之庞大,影响之深远,为中国所仅有。汉冶萍公司的历史,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历史,堪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惜乎办理不良,营业日就衰败,终至沦为日本钢铁工业的原料开采机构。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了建立战时工业的需要,断然决定对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大冶铁厂实行征用拆迁,另在大后方创办新厂,以树立国防重工业的基础。依靠武汉会战赢得的宝贵时间,克服重重困难,湖北钢铁工业完成了重要工业装备跨区域转移的空前壮举,从而奠定了大后方钢铁工业的基础,为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近代东北大豆三品贸易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臣 《长白学刊》2007,(3):134-136
近代东北在政策、市场需求和供给等方面,具备了发展大豆三品贸易的比较优势.近代东北大豆三品贸易,在东北乃至全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较快发展,促进了农业商品化和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对东北近代经济起到了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株洲位于湖南东部,素有“南北通衢”之称,全市总面积11272平方公里,总人口367万。株洲工业基础雄厚,是湖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在全国42个中心城市中,工业实力居第26位,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创造了50多项第一。党的十五大以来,株洲人民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大力实施“开放强市、科教兴市、城市发展带动和县域经济”发展四大战略,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开创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张治中是中国国民党中著名的爱国将领,“是同我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他于抗战初期(1937年11月下旬)由上海战场调任湖南省政府主席,1939年2月调离湖南。对他主政湖南这段历史的评价,史学界多因长沙文夕大火而对他颇有异词;他自己也自认为是一场“噩梦”。笔者认为,长沙文夕大火使千年古城蒙受浩劫,张治中作为一省之长,确有一定责任,但这个罪责应主要算在蒋介石“消极抗战”的帐上。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张治中主政湖南期间,做过不少有利于抗战、有利于人民的好事,这主要体现在他为湖南的国共合  相似文献   

6.
李龙生 《黄埔》2006,(1):19-21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极其悲壮、光辉和可歌可泣的重要一章。抗战对家父而言,在其一生岁月中亦同样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家父早在八年抗战的前五年,也就是1932年,即已投身到对日本的抗战中去。1932年的1月下旬,在继“九·一八”事件后,日寇继而图谋上海,更夸下24小时占领上海的海口。当年家父年仅20岁,任十九路军总部上尉参谋。面对日军嚣张气势和侵略图谋,十九路军领导人蒋光鼐、蔡廷锴和戴戟等三位将军,发表了“宁为玉碎而荣死,不为瓦存而偷生”的抗日宣言,明确宣示坚决抗战的决心。1月28日,日军发动进攻,从而揭开了著名的“一·…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一场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赢得抗战胜利的法宝之一。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者宋庆龄,对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她和中国共产党一起致力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大力宣传和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力争取华侨和世界人民的广泛同情与支持,为挽救民族危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抗战的物质基础及群众基础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东区曾是天津最早的城市聚落和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对天津的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天津市河东区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市委提出的“全面上水平”的工作基调和“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唱响了发展的主旋律。5年来,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余志君 《传承》2009,(18):58-59
安化作为湖南最重要的茶叶产地,在抗战爆发之前,与全国其他的茶叶产区一样,处于衰败的边缘。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茶业实行统制政策。正是在这种政策的积极实施之下,国民政府的统制管理机构采取了发展农村茶叶生产、组建合作社、推进茶叶教育、增加贷款、改进工艺、革除陋规等措施,促进了这一时期安化茶叶的快速发展。这也成为抗战时期湖南茶叶在全国抗战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10)
近年来,主题公园正加快向文化多元化、技术现代化、娱乐多样化、项目个性化转化。充分挖掘、整理、提炼湖南怀化的抗战文化资源,在芷江建设抗战主题公园,对加快"一极两带"和鹤中洪芷城镇群建设、促进怀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戊戌维新时期的湖南保卫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戊戌维新运动中,湖南新政“冠于行省”。湖南保卫局的创设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政治改革措施。本文试就湖南保卫局的创设、职责、作用和性质等作一较系统的探讨。 1 最早提出设保卫局,并为之作出重 大贡献的当推时任长宝盐法道并署湖南 按察使的维新派官僚黄遵宪。他曾先后任清政府驻美、日、英等国使馆官员,这使他有机会了解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特别是警察制度。他认为: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政治与经济的产物,抗战文化即是抗日战争时代的产物。抗战文化在抗日救亡运动前期中心——上海得到实现、发展,并迅速走向繁荣、高涨,并随着抗日战争的进程,先后形成了以“孤岛”上海为中心的沦陷区抗战文化,出现了以重庆为代表的国统区抗战文化中心和以延安为代表的边区抗战文化中心,构成了抗战文化发展的新格局。抗战文化是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尤其是抗战之后,陕西的煤炭采掘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陕西在战时的战略和经济地位、政府政策、内迁企业和人口带来的煤炭需求激增以及生产运输手段的革新。煤炭采掘业的发展带动了陕西炼焦、冶铁、制陶、电力等近代工业的勃兴。当代陕西以及其它资源富集省区可以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有益的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湖南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的演变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实证性的分析 ,并从企业规模结构的角度探讨了所有制结构 ,轻、重工业比例等对湖南工业发展现状的影响 ,从而提出了小企业发展应该成为湖南工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湖湘文化的研究中,湖南人口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湖湘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同样,湖南人口结构、增减及流向在近代湖湘文化中的研究地位亦不言而喻。本文将根据笔者所能搜集的史料,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清代湖南人口的基本走向作...  相似文献   

16.
安化作为湖南最重要的茶叶产地,在抗战爆发之前,与全国其他的茶叶产区一样,处于衰败的边缘.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茶业实行统制政策.正是在这种政策的积极实施之下,国民政府的统制管理杌构采取了发展农村茶叶生产、组建合作社、推进茶叶教育、增加贷款、改进工艺、革除陋规等措施,促进了这一时期安化茶叶的快速发展.这也成为抗战时期湖南茶叶在全国抗战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一场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全方位的反侵略战争。由于湖南的特殊战略地位,使其在抗战初期在经济抗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值抗战胜利五十周年,谨对这个问题作粗浅的研究,以作为纪念礼物和一束献给为中华民族献身的英烈们的小花。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史体系问题,是近年来史学界学术争论的热点。中国近代史体系的讨论,涉及到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划分历史阶段的标准、近代社会各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地位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它不仅是近代史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科学是社会系统的科学。”从这个全新的角来看近代社会和近代历史,  相似文献   

19.
研究和探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湖南青年人才开发问题,对于进一步促进湖南青年的全面发展,推动湖南“三化”进程,实现构建和谐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湖南崛起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姚顺东 《求索》2011,(11):248-251
作为一种从西方移植过来新型的制度安排,农贷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湖南近代农贷发展概况,剖析了农贷的运作机理。文章认为近代湖南农贷是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农贷的结合体。农贷事业取得了一定的绩效,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农贷金融体系;加强了政府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推动了湖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使部分农民得到了实惠。但是由于近代农贷缺乏经费、组织、人才支持,尤其缺乏制度移植的经济社会基础,因而导致近代农贷距离制度设计的目标还十分遥远。成效也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