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福生  郭珍 《求索》2013,(4):5-8
本文选择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额、农业R﹠D经费、第一产业劳动力、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农业GDP等变量,构造基于投入的BCC模型测算中国省际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并利用各省1989-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人均GDP、教育水平、财政支农支出占GDP比重、政策虚拟变量等变量对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989-2010年西部地区的平均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明显低于东中部,且从规模报酬来看,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教育水平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显著正相关,人均GDP、财政支农支出占GDP比重、市场经济改革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汤洁娟 《求索》2014,(6):85-89
采用1965-2012年相关数据,运用DEA-Tobit多阶段实证分析法,对以红旗渠为代表的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率由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等多项指标构成。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经济效率的因素较多,在可观测变量中,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规模、基建投资规模、农业信贷增速的影响较为显菩;在不可观测变量中,管理部门的组织管理水平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菩。此外,工程的自然损耗、人为破坏、地区投资规模、社会筏l庠也能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围绕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跨境惠民政策措施,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研究以香港青年跨境购房为切入点,分析影响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安居的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和福利措施提高了香港青年进入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意愿,但由于行政管理系统在基层缺乏衔接机制和配套公共服务,香港青年难以融入内地生活;亲朋、同乡、校友等社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式制度的缺失,为香港青年在大湾区的跨境生活提供支持与援助;拥有良好经济条件和内地社会关系的香港青年更容易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安居。研究认为目前跨境惠民政策主要在“进入”环节着力,而对“适应”环节关注不足,形成了“经济机会驱动、社会网络支援”的迁移模式,对社会阶层较低的香港青年群体产生“挤出”效应。为了吸纳更广泛的香港青年,研究建议,应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完善政策支持系统,弥补政策短板。  相似文献   

4.
5.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呼唤青年国家认同的合法出场,但现实中粤港澳大湾区部分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正遭受着一定的危机与挑战。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立足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当代内涵理解与时代价值重构理性探究应然态,瞄准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现实困境客观正视实然态,在实然与应然的理性"对视"中引入动态系统理论逻辑寻找破解之道,可尝试探赜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四解式"系统重建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运用偏离—份额空间模型,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销售额数据,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贸易增长效应。结果显示,贸易增长是粤港澳大湾区六个主要城市贸易发展的共同趋势,城市中存在一定的商品贸易同构现象,但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在贸易中心建设上既互相竞争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谢桂平 《求索》2014,(12):123-128
采用网络SBM方法,从整体和阶段(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方面对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资源供给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从地区经济规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市场化程度、地区政府行政力度等方面对教育资源供给效率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地区间和教育不同阶段上的教育资源供给效率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化趋势,而地区的制度因素对这种差异起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进城农民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流动、就业、权益与社会融入均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就业方式三个维度对进城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行研究,并将三个视角进行了变量操作化,通过描述和交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进城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就业方式均不同程度影响进城农民收入水平,人力资本对劳动者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就业方式越趋于“稳定”,进城农民劳动力收入则可能越高,而本文所选取的社会资本指标未能显著影响进城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刘中艳  李明生 《求索》2013,(6):15-18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湖南省14个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运营效率,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该效率的各类关键性因素。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城市化、制造业集群度、服务业贸易及引进FDI对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国有经济在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对该行业的发展有负向影响;地区服务文化等不可测量的软因素增强了各地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典范。但是,粤港澳大湾区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独特环境,差异化的行政体制、司法体系、政府市场关系、民主价值观念等多重因素制约三地的深度协作,尤其是港澳地区深入人心的小政府理念导致行政协议、高层会晤、联席会议等传统协调机制越来越难以落地,粤港澳三地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衔接极为困难。为更好推动港澳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关键在于强化治理驱动,充分发挥大湾区一国之利,两制之长,大胆探索,主动创造先例,创新治理方式。一是加强立法,继续完善顶层协调机制,奠定跨区域治理的法律基础;二是在大湾区选取小块地段设立共治示范区、创新示范区进行跨区域治理试验,循序渐进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三是重视基于宗亲底色的文化生态链建设,增进大湾区的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2.
产业协同发展是区域多目标下的共赢,意味着各自产业之间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感应。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既有产业基础和内在的发展互补性需求,又同时存在区域发展价值取向单一、市场活力弱、创新能力弱等困境。未来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道路上,应特别重视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跨境流动,区域产业优势互补;注重粤港澳大湾区利益共享机制、科技创新与产业的融合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等。  相似文献   

13.
邓伟强 《岭南学刊》2021,(1):94-102
虽然诉讼外调解制度逐渐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政府重视,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文件,并不断探索建立内地与香港、澳门跨境调解机制、网上调解、异地调解等新方式新方法,但诉讼外调解制度仍无法处理大湾区不同法系的制度差异和文化差异,政府主导和司法行政机关指导性强,不利于解决大湾区经济关联性的日益增强以及其政治文化、人员流动呈现扩大化趋势下所不断出现的纠纷难题。通过对澳门、珠海、中山、江门、佛山、肇庆六个城市的诉讼外调解制度现状进行考察,参考国际社会一些较为成熟的做法,大湾区可从引入港澳惯用的促进式调解、以法经济学视角来设计制度、制定商事调解示范法、以珠海横琴作为试点建设四方面来逐步建立健全大湾区诉讼外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经济关系中交易成本和竞争互补关系理论基础上,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进行与世界成熟湾区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以及竞争互补关系现状的分析,得到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关系仍存在竞争性大于互补性的问题。研究表明在平台经济发达的当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建立共生平台的模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金融产业空间格局是反映资本流动和集聚效应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基于功能性城市区域为空间管治单元的研究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空间格局进行研究,进而分析金融产业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功能城市区域已形成以广州天河和深圳福田为主核心,广州越秀和深圳罗湖为次核心的金融产业空间格局。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东莞松山湖等地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将形成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重要支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区域竞合模式差异和区域管治模式差异形成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在我国逐步放开外资负面清单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将逐步与国际相衔接,形成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推动内地和港澳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部署,符合新功能主义理论从经济领域合作开端带动整全领域合作的实践特征,有助于深入推动祖国统一。内地和港澳存在关税政策、贸易管制、外汇管制和旅客监管等海关法律冲突。当前区际海关合作在法律协调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经济性、实务性"的特点,在执法合作层面具有"一地两检"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两种口岸通关合作模式。在"一国"的前提下应创新区际海关"执法合作",以执法合作带动立法互通,拓宽内地和港澳法律一体化发展的未来兼容。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特征、瓶颈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大湾区将被打造成世界级科技产业创新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着诸如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不足、科教实力与产业技术发展尚未形成合力和企业科技创新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等瓶颈,需要通过树立"创新"立区的首要发展理念、推进湾区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有效自主创新政策激励体系、构建自主创新投融资体系、集约化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创新的力度和重点打造广深科技走廊,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独特的"一国两制三法四域"局面,催生了体系相对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区际司法协助理论。实践中现有模式难以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现实需要,亟待从理论上对粤港澳大湾区区际司法协助模式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在整体上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区际司法协助的研究水平。拟对区际司法协助模式的选择作出具体的方案设计:宏观上采取宪法协调模式,建立统一区际司法协助体系;具体步骤为首先平衡各法域发展,以粤为窗开辟多边区际协议,再以第一巡回法庭为引领,构建新型区际司法协助体系,最后编撰区际司法协助类法典,出台统一区际司法协助法律。  相似文献   

19.
全球湾区借助内外资源的组合,与产业、市场、机构形成协同发展的状态,容易形成独特的竞争力。顺应全球湾区科技创新复合化、联合化、网络化和跨国化的趋势,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依托深厚的产业基础,吸引国际顶尖的创新资源,形成资源的汇集与利用以更好地抢占产业创新高地。需以核心企业聚合模式、区域平台聚合模式、新型机构聚合模式、大学园区聚合模式和新兴产业聚合模式等五大模式深度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并进一步通过持续推动湾区产业创新生态圈建设、推进多层次互联的科研机构网络建设、构建开放型创新合作机制、培育与壮大更多的创新主体和营造优质公共服务配套的宜居空间环境来提升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和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