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嘉庚与印尼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分析陈嘉庚与印尼华侨的关系。在太平洋战争期间 ,印尼华侨在日本法西斯统治下 ,为保卫华侨旗帜陈嘉庚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嘉庚精神”及其光辉榜样对印尼华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陈嘉庚所倡导的印尼华侨要促进大团结 ,要重视和加强华文教育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断增进印华民族友谊 ,仍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今年上半年,印尼政局围绕着弹劾罢免瓦希德总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政坛风起云涌,导致了国家社会动荡不安,政局不稳殃及经济,造成了今年上半年经济大滑坡。 国会与政府热衷打政治仗,经济工作无暇顾及,经济增长放慢。由于各派政治斗争的白热化使高层无法有更多的时间去关心经济的发展与规划,极大阻碍了印尼经济的恢复。印尼政府制定的2001年GDP增长4.5%的目标难以实现,预计上半年只增长1.5%,远低于原定的计划。而国会对财政预算修订案一再推迟讨论,直到6月中旬以前经过近2周的激烈辩论,印尼国会才于6月15日通…  相似文献   

3.
肖彩雅 《东南亚》2011,(2):67-72
中国人移居缅甸历史悠久,尤其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华侨不断地涌入缅甸,缅甸华侨社会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的变化与19世纪缅甸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三次英缅战争(1824~1826年,1852年、1885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随着缅甸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诸如华侨的籍贯构成、经济活动、人口分布、社会组织关系等。在移民与贸易的互动作用下,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网络逐渐形成并成为缅甸华侨网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1954年前后中国解决与印尼“双重国籍”问题的外交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回顾了中国与印尼"双重国籍"问题的由来,探讨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对华侨"双重国籍"问题所持的保留态度,着重揭示了新中国解决与印尼"双重国籍"问题的外交背景,认为放弃"双重国籍"是新中国在权衡周边安全环境和国家利益得失后进行外交战略和策略调整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20世纪初以前中缅之间贸易及人员往来的过程,认为双方交往虽发端于汉代,但直至元代时,才有华侨定居于缅甸。到了明代,华侨社会开始在华侨人口较为集中的上缅甸的部分地区形成和出现。清代是华侨大规模移居缅甸时期,既有陆路迁移也有海路迁移,随着华侨大量移居缅甸,一些能够聚合缅甸华侨的纽带,如地缘组织、血缘组织和业缘组织纷纷成立,华侨社会则在缅甸较多地区形成。  相似文献   

6.
一、前 言 中华民族移居海外的历史十分悠久,少说也有一千多年。 可以说那是逃离动乱、贫困等难以消除的现实,为谋求生路而背井离乡的人生轨迹。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人的数量不断增多,并因新移民的持续增加而一直呈上升趋势。 华侨的分布地区很广,其活动范围也超越了国境,由于其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优秀的高级技术人才层出不穷。 现在,在全世界的所有产业界中都有华侨存在,他们从过去的北海渔夫、热带雨林的火田庄稼汉、日本横滨中华街的厨师开始,直到今天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工程师、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宇航中心的宇航员。他们活跃在…  相似文献   

7.
邱普艳 《东南亚》2012,(1):82-87
华人移民越南历史悠久,自明代中叶开始,随着贸易的发展移民规模日渐扩大,人数的增多和职业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华侨生活方式和活动范围的扩展,在此基础上,华侨社会逐渐萌芽产生并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8.
直到最近缅甸军政府强力镇压了2007年9月的和平抗议之后,这个国家才重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这个事件只是专制政权的领导导致灾难性问题的最新事例。几十年来,军政府的治国之策导致国家穷困,完全无视缅甸人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的确,长期以来有关日本华侨华人研究,无论在研究队伍的阵容,抑或相关的研究成果方面都无法与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相提并论。这也就意味着在日本华侨、华人的许多研究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然而近年来,在不少学者的不懈努力下,这种情况已有所改观,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由朱慧玲博士撰著的《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一书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以下简称《变迁》)一书是作者于2001年9月提交答辩并获得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为厦门大学南洋研究…  相似文献   

10.
姜永仁 《东南亚》2003,(4):51-57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友好相处,通商通婚,建立了传统的胞波友谊。在反帝反殖斗争中,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使两国的传统友谊。旅缅华侨华人为中缅友谊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本文将从缅甸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华侨华人在政治上与缅甸民族的融合、华侨华人在经济上与缅甸社会的融合、华侨华人在文化上与缅甸文化的融合、华侨华人社会的未来展望等五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一、缅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始于交通,中缅交通始于腾冲的蜀身毒道的开通。蜀身毒…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日本占领下的马来亚(现在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侨处于何种状态?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当时的华侨与中国的关系如何?日本的占领对华侨的归属意识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或究竟有没有产生影响?以及对华侨与马来人等其他种族的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本文分3个领域进行分析。即:①以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为中心的抗日运动、②华侨协会所代表的亲日组织、③日军当局以粮食增产运动的名义推行的迁居事业。①是对华侨社会中的左派势力或劳动阶级进行分析;②是对右派或实业界进行分析,并对这…  相似文献   

12.
从大选看印尼的政治社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印尼的第一次大选、即DPR(人民代表议会)议员选举是在50年前的1955年举行的。其后于1971年、1977年、1982年、1987年、1992年、1997年、1999年、2004年共举行了9次大选。但是,其中在结党自由的保障下举行的民主大选只有1955年的第一次和苏哈托总统下台后的1999年的第八次、  相似文献   

13.
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作为居住地境内少数民族基础社区内部自治结构之一,既镶嵌在主体民族内部,又普遍具有高度跨境群体网络、认同与社会阶层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究竟该如何理解跨境治理维度及其内部社会分群的有机发展范式?这里提出新的动态社交网路与静态社团组织会籍身份管理混合研究方法,作为海外华侨华人社区跨境族群身份认同建构治理的研究基础,希冀通过研究方法的创新为中国的跨境族群社会分群与内部结构发展范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对华侨华人态度和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人群体在近30年来经历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经济力量的迅速增长和受到良好教育的华人新移民数量的增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华侨华人的态度和政策也发生根本的变化,根据国内外侨情变化的特点,制定出有利于华侨华人在当地生存、发展,又能促进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务实侨务政策,从而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华资,并与他们在各个领域里密切交流。  相似文献   

15.
在二战以前,英属马来亚一般是指英国在马来半岛上的势力范围,但严格说来,这一称谓也包括英国在马来群岛及其他地方的保护领地,例如英属北婆罗洲、文莱、沙捞越以及纳闽岛和圣诞岛等.本文所指的英属马来亚仅限于英国在马来半岛上的势力范围,即马来半岛上的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  相似文献   

16.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华侨人口及职业结构的变化1871年,中日两国签订了"日清修好条规",该条规规定,"两国既已修好,彼此应在海岸各港口指定场所,准许商民的往来贸易"(第7条)。此后,旅日华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第352号敕令等法规制度的实施,旅日华侨的职业形成了以贸易商和杂业者为两大中心的结构,这种结构一直保持到了战后。表1列出了130多年来旅日中国人(华侨)人口的变化,根据该表,就战前的旅日华侨人口的变化来看,大致可以指出以下3个特征。①在明治时期乃至战争结束之前的日本, 在日中国人在外国人中所占的比重极高。旅日华侨人数往往占在日外国人总数的50-70  相似文献   

17.
海外潮汕华侨华人集中于泰国的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益杰 《东南亚》2004,(1):49-53
潮汕地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海外潮人人数众多,分布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80 %以上的潮人分布在东南亚各国。据《潮汕百科全书》记载:“在泰国的潮人有350多万人,新加坡有4 2万多人,马来西亚有4 8万多人,越南有30多万人,印尼有50多万人……”。①由此可见,泰国的潮人远比其他国家的潮人多,泰国是海外潮人最多的国家,成为潮汕人的第二故乡。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海外潮人集中于泰国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个:一、泰国潮人的现状是在自古以来通商贸易的基础上形成的潮汕地区地处海滨,出海便利,沿海居民每日与海为伍,富冒险性,对于乘槎泛洋,视为常事…  相似文献   

18.
三.配偶的选择1.择偶范围婚姻一般按通婚范围、即择偶的限制被分为内部结婚和外部结婚。内部结婚是一种禁止或回避与自己所属的集团以外的人结婚,尽可能从自己所属的集团中选择配偶的形式。内部结婚原理受到血缘、种族、民族、宗教、阶级、职业、地区、国家等的影响,结婚中的本民族优先主义就是其典型的代表。为此,集团的等质性和秩序才得到维持。旅日华侨选择同乡和中国人,日本人选择日本人的倾向正是这种内部结婚原理起到了作用。但是,随着集团间交流的促进、个人自由的确立、国际社会的变动,内部结婚原理的约束力逐渐减弱了。尽管如此,由…  相似文献   

19.
早期华侨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出国,主要定居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并依赖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生存发展,因此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华侨,而华侨也为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致力于和平、共赢发展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同样需要华侨华人的建言献策、牵线搭桥和直接参与,但同时也为华侨华人提供了发展机遇,因此,华侨华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20.
论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帆  张秀三 《东南亚》2002,(1):46-51
二战以前 ,大多数生活在海外的中国移民都保留着中国国籍 ,且以中国为政治效忠对象。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 ,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与封锁 ,加上我国侨务政策的调整 ,放弃对双重国籍的承认 ,大多数海外华侨皆已取得所在国的国籍。现阶段 ,约 80— 90 %的华侨已成为外籍华人。政治身份的转移 ,意味着华人必须从内心情感上调整与所在国的关系 ,意识到作为一国公民所必须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 ,将自身的命运与所在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有人认为海外华侨华人正在逐渐消磨自己的文化个性而被同化。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