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蕾 《法制与社会》2011,(36):215-216
大学生“村官”实施以来,理论和实践逐步的走向成熟,印证了这一政策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但是在成熟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影响大学生“村官”计划持续发展的问题,如培训制度尚未完善、福利待遇有待提高,监督体制和考核体制不够科学,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仍需进一步拓宽。加强制度建设,弥补制度疏漏,才有希望看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村官的权益及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培育新农村建设生力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巩固政权建设的长远战略.目前,在大学生村官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着相关法律不完善、保障范围狭窄、操作性不强、权益救济制度缺失等不足,直接影响大学生村官政策良性运行与长久实施.因此,应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制定《大学生村官管理规定》,成立大学生村官管理协会,完善大学生村官权益的救济方式,从而构建健全的大学生村官权利保障体系,以便大学生村官真正“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相似文献   

3.
今年26岁的王海燕2001年毕业于黑龙江专科学校.最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公并召考的乡镇公务员.也是当地选派的首批大学生“村官”。  相似文献   

4.
汪懿 《法制与社会》2015,(8):157-158
大学生“村官”政策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人才战略,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成长期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就目前大学生“村官”政策进行了剖析,就现行政策中以大学生“村官”为本的工作理念不尽完善、选聘工作规划不够合理、工作机制不健全、自身因素的影响这四个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学生“村官”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意见建议,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相似文献   

5.
苏东旭 《法制与社会》2012,(26):161-162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制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身份定位不明确、工作无法展开问题.随着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修改完善,大学生“村官”身份问题正朝着一个积极的方向发展,但理论与实践、具体实施与法律制度之间并不完全统一,“政府雇员”说①与“荣誉村民”说②的不适用,村官工作的不明确,让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依旧举步维艰.因而明确其身份定位,才能使大学生“村官”有所作为,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6.
李琼 《法制与社会》2010,(35):283-284
从2008年开始,中央计划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和社区工作,以此为契机,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基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运行总是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或条件。因此,对政策环境的分析已成为研究公共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拟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分析现行大学生“村官”政策,以期为其良性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杨明  刘长 《江淮法治》2009,(12):42-43
2006年上任的北京首批大学生“村官”3年合同期将满。3年来,大学生的“村官”路走得如何?3年后,他们将何去何从?3年里,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哪些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在当代基层政府管理中可以改善基层政府的政治动员与整合职能、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等.但是由于大学生村官自身思想与实践能力的缺位,以及现阶段大学生村官管理体制落后的原因,使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政府职能中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为此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政府也要加强政策制度上的支持,改善大学生村官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发挥大学生在提高基层政府职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其质量和水平影响到了农村建设的成败。这就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课题。本文拟通过对大学生村官自身暴露问题的分析,探索高校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大学生村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近年来国家的一个导向性政策,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以及社会的普遍关注。目前,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显著性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凸显出了其存在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虽然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探索处于初级阶段,但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学界专家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内涵及政策背景、存在问题及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思考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烨捷 《政府法制》2012,(13):40-41
《女大学生村官质疑声中回村修路》、《4名大学生村官人股开超市,村民质疑不务正业》、《大学生村官工作半年当选人大代表遭质疑》……网络上,不乏对大学生村官个案的质疑。而在现实中,有一大批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村官走上了村、镇领导岗位。  相似文献   

12.
检察资讯     
《中国检察官》2011,(18):80-80
曹县检察院:对大学生“村官”开展“六项教育” 曹县检察院开展“六项教育”.促进大学生“村官”更好地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一是加强党性教育。采取邀请老党员讲课、座谈交流等方式,增强他们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二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采取邀请老干部、老战士回忆的方式,教育引导他们献身农村的经济建设进程。三是开展法律教育。检察官结合近几年来农村职务犯罪情况,通过讲解、警示教育等方式,增强他们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四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谈高校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哲 《法制与社会》2010,(18):218-218,226
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输出基地,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到基层建功立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推进党建创新,以党的先进性教育的经验教育和影响大学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要延长教育课堂,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各种支持,做大学生村官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的胜任力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珲 《行政与法》2009,(9):25-27
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新农村建设叉对大学生村官的胜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麦克利兰的胜任力模型为依据,从六个方面探讨了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胜任力问题。以期选拔出真正具备能力的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田欣 《法制与经济》2010,(11):90-91
公务员考录制度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事任用的主要形式,为公务员队伍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由于制度的缺失和相关规定的不严谨、不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考录制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分析了现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与具体操作的不足之处,参照国外考录制度的手段和方法,提出从报考设置、考试科目与内容、考录环节及考录监督等方面入手,完善我国的考试录用制度,以真正实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硕士村官”缘何败走麦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晶 《政府法制》2008,(18):46-47
1992年,硕士研究生、28岁的杨本伦主动放弃了国家人事部的工作,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村支书,成为我国首位“硕士村官”。6年后,屡屡受挫的杨本伦伤心地离开农村南下打工。最近,已经弃政从商的杨本伦对笔者畅谈了自己当村官6年的收获与失误。“当村官,是我人生中的重要经历,至今没有后悔过。”他说,现在我国选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于农村和大学生都是双赢之举,但愿他的经历能够对大学生村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党中央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决定利用五年的时间选聘10万名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此计划一经实施,大学生村官立即成了社会上最为亮丽的名词之一。但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可谓是毁誉参半。在此,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辨证地阐述了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村官工作启动以来,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但是,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通过走访调查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现状,分析影响他们工作的客观因素,进而给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大学生村官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举措。南京市浦口区涌现出的大量大学生"村官"典型事例,为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通过调查分析后发现,浦口区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推进工作中却面临着思想扎根难、工作深入难、能力提高难、推动发展难等诸多难题,针对这些难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嵩  李波 《法制与社会》2010,(10):222-222
“村官”是生活在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却是广大农村最基层的管理者,村民的大事小情要靠“村官”去解决,党和政府的声音要靠“村官”去传达,他们是“富一地百姓,保一方平安”的带头人。“村官”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村官”的行政行为,影响着农村稳定和持续发展。“村官”虽小,但其犯罪行为不容忽视。本文结合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践,简要分析了当前“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