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法由民间法发展而来。但由于国家的加入,民间法和国家法出现了分野,同时产生了冲突、互动和融合。研究国家法和民间法、法律原理的分合关系,能够得出结论:中国要实现法治,可以通过国家法和民间法双轨制构建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2.
民间法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所形成的道德习俗、社会规范被逐渐制度化且相对稳定的一种通行做法。民间法仍然被很多农村群众所认可,农民更多的愿意在自身的生活空间中寻求一种秩序,因而国家的法律法令就很难真正地深入到农民的生活中去。国家需要一套协调机制来解决国家法律政策与民间法所存在的冲突与对峙,以对地方传统风俗的有益部分进行法律变通,以促进国家法与民间法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中国乡村社会法治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亮  孙新国 《唯实》2005,(7):49-52
乡村社区的风俗、情理等民间法的普遍存在是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客观现实。乡村社会法治秩序的建构,无法撇开民间法来谈论乡村的法治建设。基于此,处理好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便成为构建乡村社会法治秩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国家法和习惯法在农村法律实践中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地区,大量习惯法仍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法以“法治”名义介入广大农村乡村是艰难的,这是农村社会处理具体法律事件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农村法律实践中相互冲突的具体表象和主要成因为着眼点,具体论述国家法对于农村社会的重要前景作用,同时对现阶段习惯法存在的相对合理性及其局限性加以辩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转型时期的基本特征,对构建农村地区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均衡互动模式提出基本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回族群众的法观念和法行为中,既有伊斯兰教法及其习惯法的内容,也有国家法和汉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国家法治不断强化、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过程中,回族继承习惯法与国家继承法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的冲突。正确认识冲突现象,分析冲突存在的原因,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是促进国家继承法在少数民族地区施行,确保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蔡金荣 《求实》2016,(11):44-54
由于我国法治传统的缺失以及长期的革命斗争环境,党内法规概念自提出直至改革开放之前接受程度一直比较低,自身的规范性特征也不明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层面法治建设的开展,党内法规的概念才得到广泛的认可,党内法规的规范性特征也日益增强。从本质上看,党内法规不属于依法治国之"法",与社会法、软法概念虽有类似,但仍有根本性的区别,其应当也能够像软法一样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我们应当以规范主义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并处理好党内法规与国家法之间的衔接与转化。  相似文献   

7.
对民生进行法价值解读,确立法的民生价值,有益于强化民生价值理念,增强社会公众对我国法律的价值认同,推动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构建。民生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法律满足民生需要和欲求的积极意义即是法的民生价值。法的价值的多元性及其体系的开放性是确立法的民生价值的前提条件,法具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功能属性是法的民生价值的客体根据,人民群众具有改善民生的强烈需求是法的民生价值的主体根据。  相似文献   

8.
程汉大  解永照 《学习论坛》2006,22(10):63-66
不同的案例表明西方的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差别,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应从价值、规范、秩序、治国层面全面地立体地审视法与道德关系,才能回应现代法治国家对法与道德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从价值层面看,法律必须服从道德评判及其价值指向;在规范层面上,二元社会结构使法与道德成为并立互补的不同规则;在秩序层面上,伦理秩序是基础,法律秩序为主导;在治国层面上,推行法治立国,德治并用.  相似文献   

10.
“网上对驻京办的质疑和指责,我们很无奈,觉得很冤枉。”身陷“茅台门”事件的河南两家驻京办,在承受了网络舆论和上级的双重批评后,向媒体叹起了“苦经”。  相似文献   

11.
杨力 《唯实》2005,(11):40-43
民间社团组织的兴起,是国家与社会界限模糊、交叉渗透,以及权力与权利良性互动、平衡合作的产物和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国家与社会、权力和权利关系,对现代法律秩序生长产生了重大影响。经过对自由主义和福利主义两种法律秩序的整合,“回应型”法律秩序兼具了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而民间社团组织在一定意义上恰恰反映了这种反思理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且民族众多的国家。毫无疑问.中华民族一直以勤劳、勇敢、朴实著称于世.这是中华民族的主流。但主流不掩瑕疵.历史上,卖国求荣,搞分裂.搞破坏的汉奸走狗也不是个别。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分裂破坏活动。直到今天.这些分裂活动仍然没有消亡,如“台独”.“疆独”、“藏独”等。其中“台独”分裂势力正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关于1949年至1956年国家政权与民间慈善组织的关系,学者们的研究目光多集中于民间慈善组织被改造的历史。其实,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确实带来了民间慈善组织命运的根本变革,但是,这种变革并非单一的线性过程,而是存在着立体式、多面的、丰富的互动、发展与变化的历史。国家政权在对民间慈善组织的团结改造中,最终实现了依靠人民力量建设新中国救济福利事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龚艳  侯华楠 《唯实》2011,(1):84-87
二战以后,行政国已经成为各国行政权扩展后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从古典法学理论开始就追求的法治国,在现代中国完善法治的进程中又有着重要的意义。行政权与法治权是一对古老的矛盾,是传统三权中最为强势的一对权力关系。行政权与行政国,立法权与法治国的纵向关系;行政权与立法权,行政国与法治国的横向关系;立法权与行政国,行政权与法治国的交叉关系是四者之间的基本关系范畴,而行政国与法治国的关系也是基于这个关系之上。  相似文献   

15.
杨积堂 《新视野》2012,(2):110-113
当前各地爆发的民间借贷危机,其重要祸魁就是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然而我国学界对高利贷的认识却存在着分歧,对高利贷是合法还是非法也有着不同认识。事实上,我国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此有明确规定,凡是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就是合法的民间借贷,违反有关规定的就属于非法。由于高利贷严重扰乱金融秩序、伤害民营实体经济、破坏民间资本运行的生态,因此必须予以严厉打击。与此同时,必须加强相关民间资本运行的立法,尤其是加强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民间资本运行监督机制等方面的立法步伐,建立民间资本运行监管等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法治国家树立法律的权威是第一要务,这是法治国家追求法治的最重要的意蕴,法治国家的法律要以现代性价值为基础,并成为实现现代性价值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法律不仅为经济的发展确立基本的价值原则和规则,确保民主政治的实现,而且为发展科学文化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现代性法律在其创制和运作的过程中还能够确保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当然,法治国家的法律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不断向契约社会迈进的进程中,村规民约是农村社会关系的稳定器、调节器,是社会有序化的重要工具.当前农村,急需在法治框架下对习俗、村规民约进行整合,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而推进中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8.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14日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已正式公布施行。这部法律把我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法律化,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促进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一部好法律。台湾,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以及龟山岛、绿岛、兰屿、彭佳屿、钓鱼岛等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战败的清朝政府于第二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在台北举行接受…  相似文献   

19.
陈蜀 《理论导报》2013,(5):11-11
跟5年前的汶川地震一样,芦山地震也成了公民力量的阅兵式。地震不到半个小时,壹基金救援联盟的救援队就已出动,随即在灾区设立了前线指挥部。截至4月22日凌晨,进入灾区现场救援的壹基金救援队,已经多达6支,总共近百人。还有10多支救援队正从全国各地飞奔而来。这响应速度一点不比正规军差。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壹基金救援队装备的精良,连正规军都相形见绌:清一色的四驱越野车,携专业搜救装备、应急药品,并自带发电机。  相似文献   

20.
贾高建 《新视野》2006,1(2):26-2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正在取代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而逐步建立起来,而在这一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越来越迫切地提到了议事日程。市场经济与法治国家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离开市场经济的法治要求,政治体系本身的法治化是没有根据的;而没有政治领域的法治化,经济领域的法治化又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将经济领域的法治化和政治领域的法治化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建构起法治国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