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业是西双版纳州最有特色、最有潜力、最具优势和最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重要产业。西双版纳州旅游业发展应当抓住"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一重大机遇,着力在提升边境旅游、康体旅游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不断提升西双版纳州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运营水平,把旅游业打造成西双版纳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把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推到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西双版纳州具有发展通道经济的良好优势,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为此,应整合、活化通道经济的交通运输、贸易、经济、信息、旅游、科技、友谊与合作、文化、生态与环保、金融、禁毒等功能,促进西双版纳州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州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国内旅游业已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型,基于这样的格局,西双版纳州旅游业如何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就成为西双版纳州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以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状况为基础,研究了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快推进西双版纳州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州生物资源富集,具有发展生物产业的优势条件。目前,西双版纳州生物产业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发展中还存在龙头企业少、发展资金缺乏、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需要从规划、资金、人才、企业、品牌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西双版纳州的生物产业。  相似文献   

5.
吴丽娟 《世纪桥》2010,(9):37-38
旅游地即旅游目的地,其广告是旅游广告中最具有传播意义和应用意义的广告。因为旅游的本质是文化性,故旅游广告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与传播,它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经济状况。本文从旅游地广告词入手,在地域文化意蕴、景观文化意蕴、旅游者审美意蕴三个方面做了探讨。其主旨是提高旅游地广告的文化品味,挖掘旅游地广告的文化意蕴,让旅游地广告穿透旅游者的心灵而传达积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可以通过挖掘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市场来为旅游业服务,而文化产业又对旅游产业链起到了推动延伸作用。本文以太原市为例,分析了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优势和问题,并结合国内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提出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太原“华夏文明看山西旅游中心”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黄和兰 《求实》2006,(Z4):159-161
古村落作为一种带有文化底蕴的旅游地类型在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受到游客的喜爱.随着大量游客的到来,旅游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思想意识都受到相当大的冲击,使得他们从文化观念到谋生手段都随着旅游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旅游给旅游地居民所带来的这一系列的影响也使得居民对旅游的态度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8.
张慧光 《前线》2010,(2):49-51
<正>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世界各国和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充分表明,政府对旅游产业采取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资源利用、产出效益和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不断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体系,建立旅游产业发展扶  相似文献   

9.
张敏胜 《理论导报》2014,(10):30-30
正省委书记强卫在今年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产业间要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要强化融合理念,推动产业发展升级。鹰潭黄蜡石文化产业与道教文化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理清二者融合发展的关系,对于凸显产业发展优势、助推产业升级意义重大。市场优势相互补充。两个不同的市场存在优势差异,既发挥各自优势又相互补充。道教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作为省属综合性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助推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成为打造旅游快乐产业、建设美丽云南,推动云南旅游强省建设的一支主力军。整合重组成为综合性旅游集团上世纪90年代,省委、省政府为推动云南省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先后成立了云南旅游集团、云南旅游开发总公司、云南世博集团,为推动我省旅游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旅游地空间的结构与特征,而缺乏对旅游地空间营销的研究;旅游营销学主要研究旅游企业的产品营销,而忽略对旅游地整体空间的宏观营销研究。旅游地空间的整体性、整合性、系统性、公共性等特征决定了其营销模式的革命性,其基本模式的架构思路包括三个维度:谁营销、营销什么、向谁营销。旅游地空间营销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单一的利润回报,而是为了通过系统功能作用的发挥实现旅游地空间宜游、宜商、宜居、宜业的目标。旅游地空间营销通过信仰、规则、机制、策略和技术等方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九江红色点缀型旅游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红色旅游发展的需要,运用核心-边缘理论,分析九江市域旅游发展总体战略中的核心与边缘关系,形成以庐山综合旅游地为核心区、以点状或块状分布的红色旅游地为边缘区的九江旅游布局体系。借鉴边缘效应理论阐释作为边缘区的九江红色旅游地的正向边缘效应,形成红色点缀型旅游区的发展理念。要通过完善旅游战略规划,重视红色资源;调整产品线路设计,融入红色景点;依托核心辐射效应,推介红色产品;合理开发红色资源,保护红色文化等途径构建典型的九江红色点缀型旅游地。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中老泰缅国际旅游圈,即西双版纳州——琅勃拉邦(老)——清迈、清莱(泰)——景栋、大其力(缅)——西双版纳州,形成一个旅游环线,实现区域无障碍旅游,需要完善政府、企业和相关组织多元合作主体的互动机制,在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开辟黄金旅游线路、培育客源市场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扎实推进和现代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这也是旅游产业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趋势。兴国旅游正处于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文化旅游的繁荣与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旅游产品的深度化、多元化,为传统旅游产业创造新的增长空间,使兴国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5.
张许颖 《理论与当代》2006,(9):11-13,22
本文从主导产业的概念、特征以及选择标准出发,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分析了“九五”、“十五”期间中国主导产业的发展变化,按照国际可借鉴的经验,提出“十一五”期间,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住宅房地产业、基础设施产业是中国主导产业的代表。与之相对应将形成四个高成长的产业群,分别是:以汽车制造业为龙头的高增长产业群、电子信息产业高增长产业群、与住宅房地产业相关的高增长产业群、基础设施产业高增长产业群。  相似文献   

16.
福建新恒基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第一养生旅游天堂"项目和浙江大香林集团投资6.8亿开发阁山旅游度假项目的开工建设,拉开了樟树旅游产业发展的序幕。近年来,樟树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重大决策,把促进旅游产业升温升级作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现绿色崛起的重大战略之一,旅游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公路网线初步构成,服务要素不断完善,旅游业发展正由起步不断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7.
刘定青 《学习导报》2010,(21):36-37
武陵源风景区是张家界的核心景区。随着旅游地竞争日趋激烈,推进单一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转变已成为各旅游地新一轮竞争的战略性选择。武陵源正处于这一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张家界打造成世界旅游精品”的战略目标,就要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把产品做精,把产业做强,把品牌做优。  相似文献   

18.
马芳  莫治江 《当代贵州》2010,(18):69-69
荔波县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为主题,着力开发特色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努力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加快把荔波建设成为旅游大县。  相似文献   

19.
以发展伊宁市的幸福产业--旅游业为出发点,围绕伊宁市建设幸福伊宁的目标,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促进旅游就业致富,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力度和援疆旅游合作等方面,将旅游业培育成伊宁市真正的民生产业、富民产业和各族群众的幸福产业。  相似文献   

20.
宁波和杭州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近年来甬杭经济总量、产业发展呈现逐年拉大之势,主要原因是宁波经济的消费和投资拉动不足,旅游、金融、批发与零售、房地产业等行业滞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力较弱等。宁波追赶杭州应抓住第三产业落后这个主要矛盾,发挥比较优势,错位发展滨海和港口大桥观光业、临港金融业、临海和海岛房地产业等,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