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6年3月20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决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并在一个月内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由于它涉及到方方面面以及亿万劳动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就这部草案征求意见的举措备受人们关注。同时此举也有利于最高立法机关进一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部《草案》是我国第一部对劳动合同进行规范的法律草案,共分为七章65条。和此前规定劳动合同的《劳动法》相比,草案在劳动合同制度方面有一些突破与改…  相似文献   

2.
有问必答     
《劳动保障世界》2005,(7):28-29
哪些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者依法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企业不予办理怎么办?哪些人员不得安排下岗?个人账户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是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是单保护还是双保护是劳动合同立法中争论的一个焦点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在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采取单保护原则,旗帜鲜明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6,(3):68-70
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文公布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截至4月20日征求意见时间结束.共收到意见191849件。这些意见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用人单位、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和普通劳动者。其中来自劳动者的意见占收到意见总数的65%左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对意见整理后发现。人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是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是“单保护”还是“双保护”是劳动合同立法中争论的一个“焦点”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在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采取“单保护”原则,旗帜鲜明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3月12日,作为我国第一部对劳动合同进行规范的法律草案《劳动合同法(草案)》正式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由此引发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各种意见已达十几万份。有农民工在写给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信件中说:“听说要制定劳动合同法,作为一个农民工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能给广大劳动者带来福音,成为劳动者的天使和保护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劳动合同立法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这部法律的制订和实施不仅会为亿万劳动者提供维权“利剑”,同时也将对企业用人产生深远影响。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从理论上讲是规范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的基本法,它的立法宗旨就是向劳动者倾斜,劳动合同法也需要这样的精神和宗旨,它依然需要向劳动者倾斜。在当前资强劳弱和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用法律保障平等自愿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或许会改变劳动关系实际不平等的状况,从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关注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进程,审视劳动合同签订的现状,聚焦最敏感的欠薪扣薪问题,其实质是关注劳动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放弃吧,不甘心。不放弃吧,又真不放心。”来自江苏的肖健在北京一家私企工作了2年, 但是至今老板也没跟他签订劳动合同, 肖健一直担心,合同没签等于劳动关系不成立,自己万一真有点事,单位会推卸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化解了肖健的疑虑。已于2005年 10月28日通过、2006年3月20日正式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的这部法律草案,针对当前劳动用工领域存在的不良现象,进一步加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在形成劳动关系和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赋予劳动者更多的权利,从而在劳资关系天平的劳动者一方增加了砝码,改变了劳动者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小保信箱     
《就业与保障》2011,(5):4-7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做到心明眼亮小保:许多单位和劳动者要签订或续签劳动合同,我想问一下,合同签订当事人如何使合同签订合理合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黄加仁黄加仁: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以下事项:1.未签合同先知法。劳动合同是约束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行为以及处理今后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劳动合同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劳动者有一定的法律常识,所以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9.
资讯     
《就业与保障》2006,(3):36-37
我国加大力度督促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我国2006年启动“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旨在督促各类企业尤其是建筑行业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胡晓义19日说,过去五年,我国3277个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监察机构,主动检查用人单位419.8万户,年检用人单位413.5万户,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06万件;责令用人单位为3434.5万名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149.5亿元。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有关劳动报酬的争议有上升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人单位对与工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甚了解,总认为工资多少由用人单位说了算。其实,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法规对劳动者各个时期的工资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试用工资:所谓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互相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试用期的长短取决于劳动合同的总期限,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日;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上1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日;劳动合同期限在2年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今日新疆》杂志社编辑部:《劳动合同法》颁布后,许多人都说根据这部法律的规定,如果与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公司就不能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了,劳动者就等于进了"保险箱"。请问是这样的吗?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公司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呢?  相似文献   

12.
王俊华 《前沿》2006,(10):119-121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附合地位。如何保障和救济劳动合同附合化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劳动者,是劳动法制建设面临的时代课题。本文就劳动合同附合化的成因、弊端以及如何进行立法调整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避免介入持续上升的劳资等矛盾,许多劳动者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集体劳动合同。基于及时引导,国家也对此进行着专题调研,如中华全国总工会于2010年就将投入1000万元在10省市试点"专职协商"。通俗地说,集体合同是指工会或职工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就劳动报酬、工作条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谈判所缔结的书面协议。鉴于各位劳动者的个体情况毕竟不一,而集体劳动合同又意味着应当步调一致,那么劳动者在集体协商机制下,该如何维护个体合法权益呢?下列案例也许能给你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办公厅新闻发言人发布了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征求意见的重要消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今天发出通知,从即日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见第十四版),广泛征求意见。向社会全文公布劳动合同法草案,广泛征求意见,是贯彻落实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普及劳动法律知识、促进不同群体对劳动合同制度建构的共识的过程。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做到集思广益,使制定的劳动…  相似文献   

15.
正虽然《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但现实中,许多明明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却最终被法院驳回了要求获得双倍工资的诉讼请求。这是为什么?同意倒签,等于放弃二倍工资【案例】罗虹是2013年1月2日入职到一家公司的,虽然彼此就岗位、职责、工资、期限等内容达成了一致并已经按部就班地操作,但一直到2013年10月3日,公司才提出与罗虹签订书面  相似文献   

16.
【企业咨询】我是一名自办企业业主,工厂招聘了多名车床工,现在因企业调整生产,想辞退几名,请问在什么情况下可解除劳动合同?【部门答复】按照《劳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  相似文献   

17.
《劳动保障世界》2008,(2):34-35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仍未与劳动者签劳动合同的。枧为用人单位已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针对不少用工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问题,《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相似文献   

18.
3月21日,作为我国繁重 部对劳动合同进行规范的法律草案《劳动合同法(草案)》正式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由此引发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各种意见已达十几万份,有农民工在写给全国人大党委会的信件中说:“听说要制定劳动合同法,作为一个农民工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能给广大劳动者带来福音,成为劳动者的天使和保护伞”.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劳动合同法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这部法律的制订和实施不仅会为亿万劳动者提供维权“利剑”,同时也将对企业用人产生深远影响,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从理论上讲是规范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的基本法,它的立法宗旨就是向劳动倾斜,劳动合同法也需要这样的精神和宗旨,它依然需要向劳动者倾斜,在当前资强劳弱和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用法律保障平等自愿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或许会改变劳动关系实际不平等的状况,从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关系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进程,审视劳动合同签订的现状,聚焦最第三的欠薪扣薪问题,其实质还是关注劳动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用人单位的格式劳动合同能改吗?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的协议。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都有事先拟好的劳动合同文本,这种文本大都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计的规范文本,不会有大的问题,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还可以与企业协商约定其他条款。不管什么样的合同,都允许当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是确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证据。然而,一些劳动者却偏偏手持劳动合同提起诉讼,最终却被法院判决不存在劳动关系。这是为什么?徒有虚名,不等于存在劳动关系【案例】2013年1月2日,一家公司因需运送产品前往临市,而与个体司机杨芳签订了一份书面劳动合同,约定杨芳每日送货一次,连续一个月,费用除每天固定600元外,再按实际增加里程2元/千米,并以押车人当日签字确认的千米数为据,每周结算。三天后,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