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春市要转移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发展模式上,必须坚持农业内部转移和农业外部转移相结合、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分业转移与兼业转移并举的复合型转移模式.通过这种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的转移方式逐步缓解劳动力转移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山西省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劳动力转移存在诸方面制约因素,其对策是加快经济扩张,创造就业机会;加快小城镇建设,拓展就业空间,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在强化培训的同时加大对外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初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遇到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人口已达12亿多,每年增加1400万人,到本世纪末将达13亿多,80%人口在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超过12亿...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实现转移和如何转移是一个重大课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是:二元经济结构约束,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劳动力素质偏低等。  相似文献   

5.
王爱民 《奋斗》2004,(3):22-23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4.85亿人,剩余劳动力大约在1.75亿人左右。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直接影响到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可见这不仅是个经济发展问题,而且是个严峻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这是我国当前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一个大问题。本文总结了学术界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与制约因素,对其作了综合的概括和归纳,并重点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作了概括性述评。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全省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共有401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约14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4%。而1997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173万余人,仅占当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12%左右。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从战略思想上、制度创新、产业选择、农民自身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严重滞缓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为此,积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找出路成为我国当前一项紧迫任务。针对我国剩余劳动力存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五项措施以减轻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关系到农业的发展 ,农村社会的稳定 ,农民的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 ,“三农”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本解决。从目前形势来看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转移速度、转移渠道和转移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任务的论述,特别是要“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并且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不能仅把目光盯在城市化上,充分挖掘农村自身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土实现就业应是更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昌吉州从1993年开始进行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十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依据调研数据,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昌吉州经济社会的影响、制约昌吉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加快昌吉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化解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长春市要转移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发展模式上,必须坚持农业内部转移和农业外部转移相结合、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分业转移与兼业转移并举的复合型转移模式。通过这种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的转移方式逐步缓解劳动力转移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实现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不仅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共青团莆田市荔城区委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市失业压力的逐渐加大,在解决失业问题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存在不全面的认识。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学理论工具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实证和规范研究,重新审视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提出了合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目前,在我国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城市许多职工下岗面临再就业问题。而与此同时,大量农民又涌入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也成为与城市就业紧密相关的大问题。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动,带来了许多问题。就供给而言,这使得城市中求职者...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研究 1.刘易斯(W.A.Lewis)的劳动力流动与两部门结构发展模型.在刘易斯模型中,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决策被认为是唯一地取决于城乡收入差异.只要城市工业部门的一般工资水平高于乡村农业部门且一般工资水平达到一定比例,农民就愿意离开土地转移到城市谋求新职业.这就隐含了一个假定:即城市部门不存在失业,任何一个愿意转移的农民都可以在城市现代工业部门找到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十一五”乃至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和重要途径。但是,农村中目前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如果全部沉淀在农村,无法转移,不仅是对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给农村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政治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