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特尔 《实践》2010,(4):51-53
<正>文学艺术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是草原文化的记录者、承载者和传播者。文学艺术以其独特而多样的表现形式、深邃的人生哲理、多彩的民风民俗,丰富了草原文化的表现形式,深化了草原文化的思想内涵,拓展了草原文化的审美视角,为草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同时,草原文化博大厚重的底蕴,又为文学艺术提供了润泽的文化生态环境和丰厚的创作土壤,使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2,(7):35-36
明清两代贵州文学艺术史迹 明清两代贵州文学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诗词、民族民间文学、绘画方面。 明朝贵州著名诗人有谢三秀、吴中蕃。 谢三秀,字君采,贵阳人。任过学官,不久弃职外出游历。一生写了许多诗,但保存下来的仅见《黔诗纪略》等书中的180余首。谢三秀的诗,种类繁多,古近体皆备。写诗长于白描  相似文献   

3.
影视艺术与文学作品的叙事之间在其目的上具有一致性,就是要借助于叙事将作品的主题思想与情感传达给受众,从而产生审美性的效应,在手段的应用上却存在一定的差别,相对于文学作品,电影艺术使用的是现代化的视听技术,采取多镜头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具象化的效果,这是文学作品叙事所无法比拟的,本文就是从叙事的视角出发,对影视艺术与文学艺术之间的差异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4.
雅文化与俗文化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理论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们分别概括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审美文化类型。雅文化是指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文化,它讲求技巧与修饰,精雕细刻,它反映社会高层次的审美要求和情趣,没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人,很难欣赏。俗文化是指一种低层次的审美文化,它的特点是自然朴实无华,易被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所接受,它反映社会大众的审美要求和情趣。  相似文献   

5.
6.
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文艺界开始了初步的拨乱反正,但在若干文艺理论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争论。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以下简称《祝词》)中,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工作做出了整体肯定的评价,初步回答了当时亟须解决的若干重大文艺理论问题,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应遵循的基本方针。《祝词》发表后,成为新时期我国文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文艺领域拨乱反正的继续和完成,以及新时期文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吴团英 《实践》2011,(1):42-43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分享田培良先生的文学作品,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感受时代的魅力。我首先对田培良先生文学作品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向田培良先生在他五十岁的时候开始步入文学殿堂、相继推出精品力作表示敬意,向田培良先生著作中的主人公丁新民先生、白进勤先生以及东方路桥集团的精神、业绩表示敬意。  相似文献   

8.
在文史哲三大领域,"俗学"与"俗史"研究得最充分、进展最大的是文学,其次是史学.虽尚无人出版一部<中国俗史学史>,但毕竟已有学者开始讨论这一问题.进展最慢的是哲学,至今还没有人提出"中国俗哲学"与"中国俗哲学史"这两个概念.从谢无量<中国哲学史>到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到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它们代表着近百年来中国学者建构"中国雅哲学(史)"之努力.但从他们对于"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界定看,还应有一个"中国俗哲学(史)"的存在.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等领域之观点,既都有上位与下位之别、雅与俗之别,我们能构建出一部"中国雅哲学(史)",当然就有可能构建出另一部"中国俗哲学(史)".就其地位看,"中国俗哲学(史)乃是中国哲学(史)之"重心",没有"中国俗哲学(史)"之复兴,便没有"中国哲学(史)"之复兴;没有"中国哲学(吏)"之复兴,便没有"中学中理"之复兴.  相似文献   

9.
文学张力的审美阐释与张力度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书文 《理论学刊》2001,(6):111-113
文学张力的审美过程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阐释 :惊讶———压抑 ,涵咏———释放。张力的美是一种“坚奥的美” ,比“流畅的美”有着更大的表现力。无意于追求文学张力和过分追求文学张力 ,是文学作品张力缺失的两个主要因素 ,它们与文学观念的偏颇有直接关系。优秀的文本应建立在恰当的张力度基础上 ,使文本的审美信息量和由文本激发的读者审美感受量均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马立新 《理论学刊》2007,(3):118-121
“现代性”改造问题是现代中国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核心,由此造成了现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三大突出问题:第一,现代中国文学这一称谓并没有名副其实;第二,文学主体的现代思想与现代意识的欠缺是造成文学客体现代质素稀薄的根源,而文学主体现代性意识的构建又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第三,在当下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现代性意识形态相对薄弱,由此造成了现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巨大困境。当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包括自由、竞争、民主、平等、人本等现代质素的日益培育成长,这些条件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复兴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筱蕾 《党史博览》2014,(3):F0002-F0002,F0003
正1976年10月"文革"结束时,文艺界是"重灾区",面临着平反冤假错案、恢复文艺组织,以及解禁文艺作品等大量繁重的工作。同时,"文革"之前"左"的错误指导思想对文艺工作的影响,"文革"期间极左文艺路线的影响,也需要彻底清理和纠正。在此情况下,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简称"第四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此时,距离1960年7月召开的第三次文代会已经19年。会议召开于拨乱反正的历史关头,因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世界格局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学走过了大发展、大繁荣的三十年.三十年里,中国文学尤其在题材开拓广阔、历史意识加强,政治取向淡化、生命意识加强,艺术方法开放、形式意识加强等方面展示了这一时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陈宝琳 《学习月刊》2013,(18):24-25
文艺观点的发展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具有某种流动性.但是.无论怎样变化.身居其中的文学研究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对文学审美这一本质属性的追求。“审美”.作为制约新时期以来“文学研究的主视角”.fll在电子图像时代新语境的产生与发展中体现出系列新特色。  相似文献   

14.
正"尔雅"取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考释古代词义名物的书《尔雅》,那是词典中的经典,是中国书籍文明的一种象征,象征着个人学养的书卷气,家庭教养的书香味,乃至社会修养的书文化。另外,明代太仓籍大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的私家藏书楼也以"尔雅"命名。《尔雅》这本由太仓市图书馆自行编办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是发人深省的提问。“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这是振聋发聩的回答。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明确的这个问题,是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当70年后的今天追忆这段历史时,  相似文献   

16.
傅洁琳 《理论学刊》2008,(2):119-123
社会生活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和历史背景,而且文学艺术也参与社会生活、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构成,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以及审美之间并非是完全不同、截然区分的两回事.艺术和审美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维度,艺术和审美对现实生活无疑具有渗透、凝聚和构塑作用.一方面,审美存在、审美活动在本质上无法离开社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物质的社会因素若转变为审美内容,也必然会使审美的内容隐含着现代时空的社会效用、经济利益以及诸种社会因素的隐形谈判和潜在交易等,所以,文学和艺术的审美活动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多向流通的、多层面的、多声部的复调之关系.此可谓新历史主义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7.
18.
语言的符号性与符号的意义指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见证了符号学的长足发展。索绪尔能指与所指相结合、德里达能指的无止境滑动和皮尔士借助”解释项”、注重符号的外部环境等 ,代表着符号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文强调了文学语言符号的特殊性 ,提出对文学文本进行意义阐释时 ,应综合运用符号意义指称的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作家的人格修养,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优劣成败,以及它在社会生活中实际功能的发挥.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高尚的人格对作家来说,更是一种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20.
孙牧 《山西青年》2021,(8):117-118
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发展的环境,教师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这就需要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注重积极创新,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进行创新教学的环境,以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学中突出学生审美素养培养,让学生能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启发,认识到专业知识的审美价值.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