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但从试点单位探索实践看,较为普遍的现象是,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形至而实不至"。法人治理结构本是一个外来语,如何准确把握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与本质,并成功应用于中国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创新实践,需要相应的理论准备作为支撑,而目前学术界对此研究还很薄弱。为此,本文对什么是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为什么要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及如何建立有效法人治理结构三个核心问题,进行了理论再探讨。  相似文献   

2.
试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瑾 《理论探索》2005,(2):75-77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提高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着诸如“三会”权力制衡机制失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法人治理结构的产生机制先天不足等缺陷。这些缺陷主要是由于产权不明晰、产权制度不完善、外部治理错位、激励相容约束缺失造成的。因此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从明晰产权、完善产权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走过近5年的历程,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未来应从明确界定“政事分开”的含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对重点事业领域的经费保障和建构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目前,国有企业存在的代理问题(内部人控制),致使法人治理结构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深化国企改革,解决代理问题,已是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紧迫任务。一、代理问题有关概念及由来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Governance)是通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经营管理概念,涉及的是公司治理的方式,重点是股东与管理部门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由高层经理人…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纯化”取向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取向,实质上是纯化事业单位类别、纯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纯化取向,但在改革实践中面临种种困境.为摆脱这些困境,宜采用更宏观的公共治理新视角,顺应当今世界公共治理分散化的潮流,以“进化”的改革取向取代“纯化”的改革取向,重新审视事业单位改革.  相似文献   

6.
政事分开与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20年事业单位改革的实践和当代国外行政改革的经验,认为中共十六大提出"政事分开"原则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唯一路径选择。为此,在对"政事分开"的含义做出详细阐释的基础上,对实现"政事分开"的途径进行了探讨。这项改革应有长期、清晰的思路和合理的制度安排,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清理、整合、优化,剔除行政色彩。以行政首长聘任制为中心,完善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健全财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为中心,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体系。以绩效评估制度为中心,完善对事业单位运营的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美日中股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之比较○夏光育法人治理结构与股权结构有密切关系,股权结构不同,法人治理结构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效果。本文试对美国、日本、中国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作一比较,以作为我国公司制改革之借鉴。一、美国公司股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  相似文献   

8.
林琦  黄五洲  万静 《各界》2007,(4):82,86
农村信用社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的成败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本身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有重大影响,虽然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在管理体制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为此,需要通过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改革方向,正确定位省政府的管理职能来巩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存在制度成本过高、产权关系模糊、委托与代理机制不健全和制度供给与需求不均衡等诸多问题。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创新要重塑制度创新主体 ,降低创新成本 ,完善委托代理机制 ,明确产权和建立新型的法人治理结构 ,同时搞好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要内容。虽经30年改革,文化事业单位的计划体制特征依然明显,诸多深层次改革难题尚未破解。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传统事业单位向"公立文化事业法人"转型;改革战略是分步推进分类改革,构建现代事业制度,创新人事管理机制,完善政府文化管理体制,形成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1.
虽然乡镇集体企业进行过不同形式的改革,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产权不清、责权不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乡镇集体企业必须进行二次改革,才能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改革要将乡村留在企业的集体股份退出来,引导股份合作制企业向公司制企业转化,买断土地的使用权,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流动机制和流动平台。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我国的学校一直是作为教育部门直属的事业单位,来承担起相应的教育教学功能。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确立以来,对规范组织内部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各地的改革试点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首先,管得太严,学校发展同质化。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在长期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化倾向,这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的,包括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自身治理结构缺失以及制度缺失等。公益性事业单位行政化对组织自身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去行政化改革,可以从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监管、实现管办分离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目前所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出资人不到位、亏损严重、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必须通过法律制度创新途径来解决,通过加快国企内部体制的改革、重视知识产权、发展高新技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公司法的修订、规范政府行为、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等措施形成合力,才能实现西部国企的振兴。  相似文献   

15.
企业改制,并不意味着就此“一了百了”,产权明晰后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不能完全堵住企业经营种种风险。陕西省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安保和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再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也要防范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6.
孙丽华 《理论探讨》2004,(5):101-103
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的法律形态、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由此引发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内容、程度和身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现有法律规定中的关于职工参与制的立法,不利于调动改制后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和保护职工利益,应修改和完善,这对承继与改革传统企业与职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出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公司制改革,我国国家出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已基本建立,但是仍然存在用人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不到位的问题.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切实落实用人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建立和完善国家出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家出资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公司制企业治理结构,亦叫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国际惯例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公司制成为我国国有经济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然而,公司的“新三会”与“老三会”存在矛盾,即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原有企业制度保留下来的党委会、职代会、工会存在矛盾,再加上与经理班子的矛盾,人们称为“六会七方”矛盾。“六会七方”的地位在相应的法规条文中虽有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定位。“六会七方”角色定位不准必然使企业面临诸多问题:公司权力中心模糊,监督机构弱化…  相似文献   

19.
从事业单位到事业法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5,(5):37-41
目前,我国事业体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根源在于中国的单位制度。事业单位是中国单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制度中的事业单位,其组织形式、资源配置及公共服务活动等,具有十分严重的行政化现象,使得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效率低下,公平缺失。因此,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在于借鉴公法人理论,赋予事业单位独立的法律人格,从计划体制下的事业单位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事业法人。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中,行政类事业单位面临"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即在"两个不突破"的约束性条件下,实现"行政职能回归"的艰巨挑战。但是,在"两个不突破"的约束性条件下,行政类事业单位不能完全实现"行政职能回归";即使放宽"两个不突破"的约束性条件,某些法律、法规授权或者法律、法规委托的行政类事业单位,也不能以行政机构的方式回归。行政类事业单位既然长期存在,又符合"分散化公共治理"的趋势,不如重新界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法人类型下涵盖行政类事业单位,通过法定机构或执行机构的方式改革行政类事业单位,实现政府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的相对分离与相互制约,是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一个值得考虑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