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955年的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从筹备之日起就受到了党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叶剑英元帅亲自担任军演总指挥,粟裕、陈赓、邓华、甘泗淇、肖克担任副总指挥。大演习开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龙云,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负责人杨尚昆、习仲勋、王首道、黄敬、赵尔路、吕超、章伯钧以及我军高级将领黄克诚,罗瑞卿、谭政、王树声、张云  相似文献   

2.
吕芳文 《湘潮》2006,(12):1-1
罗荣桓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多次与林彪发生分歧和斗争。特别是林彪就任国防部长后,罗荣桓在“大办民兵师”、免去谭政职务、学用毛泽东著作等诸问题上同林彪发生严重分歧,被林彪诬蔑为“反党”。1959年,新的军委组成后,罗荣桓分管民兵建设,担任工作组长  相似文献   

3.
姜猛 《新湘评论》2010,(1):48-50
“无湘不成军”。近代以来,湖南出了一拨又一拨的军事人才。其中,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中就有三个: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十名大将中则有六个: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  相似文献   

4.
姜猛 《学习导报》2010,(1):48-50
“无湘不成军”。近代以来,湖南出了一拨又一拨的军事人才。其中,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中就有三个: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十名大将中则有六个: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  相似文献   

5.
刘静 《世纪风采》2013,(5):14-16
罗荣桓与谭政都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他们曾共同参加秋收起义、上井冈山、转战赣南、参加长征;抗战时期,他们分别担任前方与后方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同在东北野战军工作,一个是政治委员,一个是政治部主任;解放后,他们又先后担任共和国第一、二任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在长期的战斗和工作中,两人密切配合、互相关心,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6.
苗生 《党史纵览》2002,(8):19-21
湖南一向被称作人杰地灵之地。自辛亥革命之后,就产生了如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李富春、蔡和森、向警予、邓中夏等一批对中国革命做出过杰出贡献的领袖人物。在开国将帅中,湖南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十大元帅有3位来自湖南,他们是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在十大将中有6位来自湖南,他们是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至于列入将军谱的湖南籍将领就更多了。将军多了,自然便会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比如与谭政两小无猜,后来结为夫妻的秋葵,便是大将陈赓的亲妹妹。那么谭政是如何与秋葵成为结发夫妻的呢?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7.
班佑伏击战1935年8月,红军长征途中。罗荣桓随三军团四师某营官兵艰难跋涉,胜利地走出草地,到达了班佑附近。长征开始时,罗荣桓为八军团政治部主任。遵义会议后,担任三军团代理政治部主任,还任过总政巡视员。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党中央调罗荣桓回一军团任政治部副主任。在毛尔盖,中央政治局召开重要会议,严肃批评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决定红军分左、右两路继续北上。罗荣桓本应跟一军团行动,由于毛泽东有要事找他和罗瑞卿商量,一时无法追上一军团大部队,便随三军团4师某营一起行军。他和战士们…  相似文献   

8.
21、写给儿子的一封信1960年秋,林彪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一年后,就对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谭政极为不满,其原因是谭政不同意林彪提出的学习毛泽东的著作可以走捷径的提法,主张要系统地学习和理解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著作。于是,林彪借此在军内发动了对谭政的批判斗争,并无限上纲上线,甚至把谭政说成是彭德怀“军事俱乐部”的“政治部主任”。1960年底,在林彪的诬陷下,谭政被降为总政治部副主任。毛泽东通过听取党内和军内部分领导的意见,同意罗荣桓元帅复出,再次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就在这时,林彪就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问题提出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正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0人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同日,国务院举行将官授衔典礼,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等10人被授予大将军衔。  相似文献   

10.
阿荣 《新湘评论》2002,(4):44-45
1929年3月,罗荣桓随红四军首次入闽。部队到达福建长汀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决定了分兵游击、发动群众的方针。与此同时,为了迷惑敌人,将部队番号作了改变。团改为纵队,营改为支队,连改为大队。罗荣桓所在的三十一团三营改为三纵队九支队,他仍担任九支队党代表。  相似文献   

11.
《先锋队》1996,(12)
罗荣桓拔草充饥过草地1935年8目,红军决定过人迹罕至的松藩大草地。一天,任红三军团第四师营教导员的陈海涵接到了上级通知: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马上到营里来,与他们一起过草地。过草地,野菜显得尤为珍贵,成为当时唯一能够充饥的食物。就在即将走出草地的那天...  相似文献   

12.
1926年9月,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在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誓师不久的陈赓离开广州,经上海前往苏联,学习保卫工作和武装暴动经验。为了党的事业,陈赓学习非常刻苦,各门功课相当优异。次年2月,陈赓完成学业后回国,来到武汉唐生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担任特务营营长。这时,中共中央也已经从上海迁来  相似文献   

13.
罗荣桓湖南衡东县人。参加秋收起义时25岁,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特务连党代表。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谭政湖南湘乡市人。参加秋收起义时21岁,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文书。建国后,任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常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宋任穷湖南浏阳人。参加秋收起义时刚18岁,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三团文书。建国后曾任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亲自点将,罗荣桓执掌全军政治工作大权。搭班子搞“五湖四海”,罗荣桓广揽人才。为病中的罗荣桓分忧,萧华担任第一助手解放军政治工作的源头始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当时中共前敌委员会设立了总政治部,由郭沫若任主任;1930年8月,中共中央军委又设立了总政治部,由鲁易任主  相似文献   

15.
尹家民 《党史纵横》2006,(7):28-31,60
长征中,陈赓指挥干部团突建奇功,深得毛泽东主席赏识。他还毛遂自荐担任了周恩来的担架队长。张国焘几次暗整陈赓,陈赓化险为夷,逃脱险境。本文撷取陈赓将军长征中的精彩片断,以重新回味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毛泽东欣赏陈赓的指挥才能:“陈赓行,可以当军长!”1935年1月19日,中央纵队离开遵义。24日,先头部队占领土城。毛泽东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以后,总是工作到很晚。行军出发前,干部团团长陈赓派作战参谋郭化若叫醒主席。干部团是一支奇特的队伍,它是由原红军大学、彭杨步校、公略步校和特科学校合并组成的,并由军委直接领导。除陈赓任团长…  相似文献   

16.
陈赓大将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1989年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3位军事家中,陈赓名列第18位。云南省解放后,他担任第一任省政府主席,在其人生履历表上又写下了令世人瞩目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陈赓在云南     
陈赓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显赫的战功以及传奇的一生,在国内外广为流传。云南省解放后,他担任第一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在其人生履历表上又写下了令世人瞩目的一页。挥师战滇南陈赓,1903年2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1922年12月,加入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16,(6)
正★首先"革"掉自己的名字1927年春,一个叫谭世名的年轻人风尘仆仆地来到当时国民革命的中心——汉口。刚刚辞去小学教师职务的他,从湖南湘乡楠竹山村赶来,想要投笔从戎,投奔自己少年时的同学、妻舅——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总部特务营营长陈赓。"不管怎么样,我总算是冲出来了,现在满脑子都是新思想,根本不想教书。"见到陈赓时,谭世  相似文献   

19.
7、古田会议期间,毛泽东说:罗荣桓“是个人才,我们发现晚了”1929年3月,罗荣桓随红四军首次入闽。部队到达福建长汀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决定了分兵游击、发动群众的方针。与此同时,为了迷惑敌人,将部队番号作了改变。团改为纵队,营改为支队,连改为大队。罗荣桓所在的三十一团三营改为三纵队九支队,他仍担任九支队党代表。1929年6月,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主要讨论关于建军原则等问题。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反对流寇主义、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反对军阀主义等正确观点。但这些正确的主张不但没有得到…  相似文献   

20.
尚文 《世纪桥》2010,(16):47-50
<正>1955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在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