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今年3月18日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活动中,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以497.773万票、39.30%的得票率当选。在随后陈水扁于5月20日发表的讲话中,宣布了对两岸关系的有关政策。这些都引起广大读者的极大关注。本文拟就此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民进党及陈水扁、吕秀莲其人。 1、民进党。其全称系民主进步党,1986年9月28日由台湾非国  相似文献   

2.
两岸交流势不可挡,然而民进党与大陆的交流却没有一个明晰且制度化的模式。智库作为民进党所倚重的政策咨询机构,在与大陆交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无论是顺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势,还是出于民进党改变两岸交流格局的需要,如何完善民进党智库与大陆的交流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就民进党智库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厘定;其次分析了民进党智库与大陆交流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交流的模式;最后对民进党智库与大陆交流的前景进行了预测,以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3.
民共两党都有开展互动交流的愿望.民进党坚持"台独"立场、不接受"九二共识",是民共两党无法进行党际互动交流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民共互动交流的大门,民进党务实派人士提出了冻结"台独党纲"的主张.放弃"台独"和接受"九二共识"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关系."九二共识"和"台独"之间存在广阔的中间地带.民进党放弃"台独",并不意味着它一定会接受"九二共识".大陆的底线是民进党接受"九二共识",而非单单"放弃台独".冻结"台独党纲"离放弃"台独"还有不小距离,不足以奠定民共交流的政治基础.虽然民进党冻结"台独党纲"的主张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进步,但是不宜对其做过高评价."冻结"仅是暂时"中止",而非永久"终止".冻结"台独党纲"的主张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大陆应对其保持高度警惕.不宜过高期待冻结"台独党纲"的结果.民进党冻结"台独党纲"的可行性和可能性都极低.  相似文献   

4.
据<参考消息>报道,2月23日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表示:民进党主张台湾发展和中国关系,两岸必须维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关系.独派首领忽然求和、求同了,未免滑稽,笔者试作如下评论.  相似文献   

5.
民进党的使命源自党外民主运动以及成立后内部权力争夺政治妥协中形成。从过去24年的历史来看,民进党不是简单的“台独党”,除了少量的目的性“台独”外,工具性“台独”是多数民进党人的内心真实和政党使命特征。近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提出“十年政纲”再次唤起了民进党作为一个政党的使命。若民进党再次执政,则需落实以“民主”为党的使命;共民合作导向,提升其竞争力;尝试阶层政党政活,凝聚选民根基。  相似文献   

6.
民进党取代国民党主政台湾,有其必然性的一面。分析民进党获取执政地位的多方面原因,探寻民进党台独理念的内在逻辑,解读其大陆政策新表述,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台海形势发展的态势,把握民进党主政台湾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调整对台策略,推进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7.
民进党自2008年5月下台以来,尽管其恢复速度快于预期,但面临党内派系整合难、陈水扁“魔咒”、“政党关系敌我化”、政党道德形象堕落以及政策论述贫乏化等困境.这是民进党在2016年东山再起的重大障碍与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民进党务实派的演进呈现出边缘化与主流角色周期变化的态势。台湾“大选”前后是民进党务实派走向主流角色的关键时期。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如何促使民进党务实派推动民进党转型,搭建民共交流的桥梁,让民进党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维护者与参与者,是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08年5月20日民进党重新沦为在野党以来发生的政治转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民进党的政治转型主要是指其为了重新赢得执政权所做的包括政治论述、政治实践等各种政治革新。从目前来看,民进党政治转型尚处于混沌阶段,受限于台独党纲、台独基本教义派、深绿选民结构以及五大直辖市长选举等诸多因素,现阶段民进党的政治转型让位于权力争夺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0.
在台湾蓝绿对决的政党竞争框架下,民进党与"时代力量"同为绿营政党,分别为"大绿"和"小绿".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大绿"与"小绿"的关系经历了审核"劳基法"一例一休"和"婚姻平权法案"等事件,逐步从合作走向竞争.民进党与"时代力量"的关系对台湾政党形势和台湾政治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台湾政坛发生的前两次政党轮替均对两岸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台湾“执政党”对“九二共识”的态度和立场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民进党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及民意代表选举中击败国民党,首次实现完全“执政”.台湾迎来了政治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政党轮替.“执政”初期,民进党受党内外诸多因素影响,虽不可能对两岸政策进行涉及根本路线层面的战略转型,但可能按“政经分离”的原则对两岸政策进行务实、理性的策略调整.短期内,民进党若不改变“台独”立场、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可能出现停滞不前、动荡波折甚至一定程度的倒退,总体而言,或将呈现出官方冷、民间热,政治冷、经济文化热的局面,甚至在涉外领域可能出现“冷战”.  相似文献   

12.
随着蔡英文在民进党初选中胜出,2012大选“双英会”大局已定,人们很难清晰地看出谁将在大选中获胜,但大部分学者认为“两岸牌”将是两党在选战中制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蔡英文在两岸问题上动作频频,试图调整其两岸政策,以免在选战中陷入被动。蔡英文带领的民进党到底能不能跳脱传统思维,实现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调整?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调整十分敏感,受到外界高度关注。分析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动力和阻力,可以得出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的可能性和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13.
随着蔡英文在民进党初选中胜出,2012大选“双英会”大局已定,人们很难清晰的看出谁将大选中获胜.但大部分学者都一致认为“两岸牌”将是两党在选战中制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蔡英文在两岸问题上动作频频.试图调整其两岸政策.以免在选战中陷入被动。蔡英文带领的民进党到底能不能跳脱传统思维。实现民进党的两岸政策的调整?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调整十分敏感,受到到外界高度关注。笔者将从分析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动力和阻力人手,以此得出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的可能性和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14.
台湾“九合一”选举对两岸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民党在县市长选举中的溃败,说明蓝、绿执政县市格局已发生变化.鉴于民进党在县市长席次及其所掌控的人口过半,国民党在2016年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中将面临更大的危机.民进党的执政版图向都市大幅拓展后,有无可能调整大陆政策?台湾的政治生态有无可能从两极对抗走向趋中妥协?这些是影响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  相似文献   

15.
"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而"台独"是这一核心利益的最大威胁和障碍,特别是目前民进党陈水扁所极力推动的"法理台独"活动已实质上危及到中国这一核心利益,而认清民进党"台独党纲"的历史由来,以及民进党的"台独"理念、方针政策和"台独施政"的发展脉络对我们更好地遏制,甚至坚决、无情地打击"台独"分裂势力和活动,从根本上维护两岸中国同胞的切身利益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今年台湾地区“总统、副总统”大选民进党胜选的原因 ,并针对民进党执政台湾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 ,从两岸关系发展的总体态势和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容两个方面提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台湾最主要的两大政党之一民进党,新近通过选举更换新的领导人和领导机构之际,反思和明确该党的主要特点及未来走向,是有效推进今后对台工作的重要前提。成立之初及党外时期的民进党适应社会需要,充满活力,追求进步,是台湾政坛一股极为清新的重要政治力量。过去12年,民进党被"台独"理念遮住望眼,丧失了大好前程。展望未来,民进党有三个最有可能的走向,由此演变出最有可能的三个结果。一是继续坚持"为反对而反对"立场,并重创台湾社会;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顽固坚持"台独"路线,蚍蜉撼树,终将殃及台湾民众,延迟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三是成功转型,并有可能因此重返执政舞台,造福两岸民众,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做出重大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底,台湾的"一二·九"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候选人郝龙斌当选台北市长,民进党候选人陈菊当选高雄市长,国民党在两个市的市议会中都是第一大党,占有一定的议政优势.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和新党,不管是市长或市议员选举,均无法与国民党和民进党抗衡,已经走向边缘化.鉴于选前的特殊政治形势,此次台北、高雄市长选举十分重要,对台湾政治生态和政党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台湾政局的未来发展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2大选中"两岸牌"将是国民两党选战中制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蔡英文在两岸问题上动作频频,受到外界高度关注。从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动力和阻力,分析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的可能性和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20.
青年是政党的未来,是社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国民党和民进党把握青年对青春朝气的追求,树立年轻、先进、有能力的政党形象;抓住青年少悲情,重理性的特点,塑造温和有能力的候选人形象,台版WASP与“无知美少女”大比拼;抓住青年既有梦想又重发展的特点,推出青年相关的政策政见,提倡先进价值.根据在2012年大选前,对国民党青年部部长林奕华、民进党青年部主任李政毅、国民党青年党代表和多位台湾青年进行的深度访谈,浅析两党的青年争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