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颚口线虫属(Gnathost-oma)共有10个种,主要是棘颚口线虫(G·spinigerum)和刚刺颚口线虫(G·hispid-um)。刚刺颚口线虫寄生于家猪和野猪的胃壁,引起胃炎。土耳其、匈牙利、罗马尼亚、奥地利、德国、泰国及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北、台湾等省(区)均有报道,江河湖泊地区尤为严重,但国内尚未见有关该寄生虫引起猪胃壁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的报道。为此,我们于1987~1990年对上海市金山县、嘉定县和松江县的2798头屠宰猪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食线虫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虫诱导培养方法,自甘肃、青海、新疆、陕西、河南等五省(区)采集的234份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了食线虫真菌23株,形态学分类研究表明,它们分属于9属22个种(包括:节丛孢属9个种、隔指孢属2个种、单顶孢属4个种、镰刀菌属2个种、钩丝孢属2个种、轮枝孢属1个种、被孢霉属1个种和茎点霉属1个种)和1株未定种。本研究为开展家畜线虫病的生物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N.R.Stoll氏(1929)给羔羊人工感染血矛线虫时,发现试验羊于放牧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失虫现象,并对继续感染产生了保护作用。当时Stoll氏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愈和保护作用”。以后又有许多学者,用其它动物所做的试验,也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D·F·Ste-wart(1955)给患有捻转血矛线虫的羊真胃内注射侵袭性幼虫后,直接观察到真胃表现出强烈的收缩、贫血及水肿,随后试验羊并发了典型的“自愈和保护”现象。由此可知,在自愈和保护作用下,引起羊只失虫的原因,是侵袭原再度侵入机体的结果。Stewart(1953)在试验羊发现自愈现象的同时,发现羊的血液中组织胺显著上升;同时他又在自愈现象尚未产生以前,用有抵抗组织胺的药物,事先处理动物,结果成功地阻止了自愈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阿苯唑对牦牛、绵羊寄生虫驱虫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材料和方法(一)试验药物 1980年7月25日由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的阿苯唑(丙硫苯咪唑), 批号80627,泥土色的粉末。不溶于水。塑料袋百克装。 (二)试验动物 选择自然放牧,并经粪便检查证明感染有胎生网尾肺线虫、丝状网尾肺线虫、原圆形线虫、肝片形吸虫、矛形复腔吸虫和胃肠道线虫的牦牛、藏系绵羊。 (三)时间和地点 于1980年8~10月在丹巴县格宗公社和道孚县红光公社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5.
作者于1988~1989年,采集邛崃山系的卧龙、喇叭河、蜂桶寨和岷山山系的王朗4个自然保护区的野外羚牛粪便299份,用沉淀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结果,羚牛体内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2.31%(276/299),包括仰口线虫(Bunostomumsp.)、毛首线虫(Trichuris sp.)、槽盘吸虫(Ogmocotyle sp.)、莫尼茨绦虫(Monieziasp.)、6种艾美尔球虫(Eimeria sp.)、小型肺线虫(属原圆科Protostrongylidae)、蛔虫(属蛔虫科Ascaridae)和圆形线虫(属圆形线虫亚目Strongyloidina)。其中,小型肺线虫为其优势种,感染率75.25%(225/299);6种艾美尔球虫均系新种,它们是四川艾美尔球虫(E.sich-uanensis)、羚牛艾美尔球虫(E.taxicolor)、喇叭河艾美尔球虫(E.labahenica)、花纹艾美尔球虫(E.anthostriatus)、卧龙艾美尔球虫(E.wolongnsis)和王朗艾美尔球虫(E.wang-langncis)。  相似文献   

6.
斑马为当今的珍贵动物。为控制其肠道线虫病的发生,对斑马的肠道线虫作了初步调查,驱虫后收集429条线虫,经鉴定为18个种。长伞毛线线虫 Trichonema longibursa-tum(Yorke、et Macfie 1918)Erschow,1943。埃及毛线线虫 T.aegyptiacum Railliet,1923。(Syn,四隅盅口线虫 Cyathostomumtetracan-thum(Mehlis,1831)Molin,1861。)卡提毛线线虫 T.catinatum(Looss,1900)Ersehow,1943。  相似文献   

7.
演觉墨迹     
演觉 《海内与海外》2013,(4):F0003-F0003
1955年生于甘肃管甘谷县。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市西城区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牛羊放牧草地土壤、粪堆、厩舍土壤及林地土壤中分离捕食线虫性真菌奇妙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thaumasia),并进一步了解分离株对线虫的捕食过程。首先,使用诱饵平板技术分离奇妙节丛孢菌;然后,借助扫描电镜对NBS005分离株与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的幼虫及自由生活线虫秀丽隐杆线虫的捕杀动态学及相互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在1 532份与牛羊相关的样品中分离出11株奇妙节丛孢菌,检出率为0.71%(11/1 532)。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加入试验线虫后第6小时,该菌产生捕食结构并开始捕捉试验线虫。其中,二期幼虫(L2)于捕捉后第8小时被真菌刺入角质层,第30小时虫体明显皱缩,提示虫体正处于消化过程,第78小时虫体被消化完全;第三期的感染性幼虫(L3)于捕捉后第12小时被真菌穿透,第42小时虫体表面皱缩,第84小时虫体消化完全;秀丽隐杆线虫于捕捉后第7小时被真菌刺入并明显皱缩,第12小时虫体严重皱缩,第18小时消化完全。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所分离的真菌属于奇妙节丛孢菌,该菌捕捉以上三种类型的线虫后,真菌对线虫捕食作用的时间随着线虫类型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猪肺线虫病是猪的一种主要线虫疾病,其病原体特别是野猪后圆线虫遍布于全国各地,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尤其对仔猪危害更为严重。以往对猪肺线虫形态的研究仅限于肉眼及光镜观察,尚未见猪肺线虫的体表形态及其对支气管损伤的扫描电镜观察报道,有关受侵肺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研究也不多。为了进一步探讨猪肺线虫的微细结构及其致病机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特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988年12月,笔者在长春市肉联厂观察了836例屠宰猪的肺脏,采集肺线虫寄生的部位,一部分于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石  相似文献   

10.
1986年作者曾报道了寄生于蟒蛇体内的丝状蛇蛔虫(Ophidascaris filaria Baylis,1921)和渐细多宫线虫(Polydelphis attenuata Baylis,1921),最近我们又在蟒蛇体内发现有大量的无尾多宫线虫(Polyolelphis anoura Dujardin,1845)寄生,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一)虫体的形态描述 无尾多宫线虫虫体较  相似文献   

11.
杀线虫性真菌 (Nematode destroyingfungi)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一类小的生物种群。它们大都生活在土壤、植物落叶、朽木、苔藓及动物粪便中 ,至今已发现有 2 0 0余种[1] 。有的主要以不同种类自由生活的线虫为食 (专性寄生性真菌 ) ;有的以腐生生活为主 ,兼带吃一些活的线虫 (兼性寄生性真菌 )。大部分属于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 na)、丝孢菌纲 (Hyphomycetes)。在其他一些真菌亚门及纲中 ,如壶菌纲 (Chytridomycetes)、短担子菌纲(Phragmobasidiomycetes)、接合菌纲 (Zygomycetes)、卵菌纲 (Oomycetes)也有发现。根据杀…  相似文献   

12.
喉兽比翼线虫Mammomonogamus laryngeus(Railliet,1899)Ryjikov,1948 寄生在牛和水牛的气管和喉部,偶尔也寄生于山羊和鹿。本虫主要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和南美,在加勒比和南美还有人体被寄生感染的病例报告。喉兽此翼线虫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本次在云南的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州)的发现为国内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3.
经对宁夏自治区各县、市的1085只家兔和盐池等4个县的35只野 兔用蠕虫学完全剖检法检查,查出寄生蠕虫共16科28种,其中家兔(包括舌形虫和鞭毛虫)14科22种,野兔8科17种。在这些虫种中,有19种为宁夏区新记录,其中亚利桑那细颈线虫(Nematodirus arizonensis)、无刺细颈线虫(N.aspinosus)、曲颈瓶形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retortaeformis)、印度小筛线虫(Micipsella indica)、北美栉状莫斯果夫绦虫(Mosgovoyia pectinata americana)5个种属国内新记录;棉尾兔毛首线虫(Trichocephalus sylvilagi)、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等7个种为自然感染宿主新记录。对调查结果按科、种列出了虫种名录,并分析了全自治区兔寄生蠕虫的感染状况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甘南牧区羊寄生虫种类多,感染率高,危害严重,据1984年调查,碌曲县尕海乡的绵羊寄生虫有肝片吸虫、同盘吸虫、矛形双腔吸虫、莫尼茨绦虫、无卵黄腺绦虫、奥斯特他线虫、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血矛线虫、类圆形线虫、夏伯特线虫、毛圆线虫、毛首线虫、网尾线虫、原圆线虫、歧尾线虫等。1986年抽查碌曲县尕海、郎木寺两乡的羊群,发现几种主要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是:肝片吸虫31.54%(41/130)和69.16%(74/107),绦虫32.5%(13/40),小型肺线虫95%(38/40),消化道线虫100%。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甘肃省部分地区藏羊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共采集甘肃玛曲县和碌曲县2个地区177份新鲜粪便样本,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样品进行显微镜检测,然后对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出8种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4.35%(167/177)。阿米巴原虫和艾美耳球虫为优势虫种,感染率分别为35.59%(63/177)和84.75%(150/177),其他肠道寄生虫如:毛尾线虫(鞭虫)、圆线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78%(12/177)、22.60%(40/177)和4.52%(8/177)。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和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69%(3/177)和0.56%(1/177),然而PCR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52%(8/177)、1.69%(3/177)和34.46%(61/177)。此外,混合感染现象较为严重,存在2~7种寄生虫感染情况,且玛曲县和碌曲县均以2种寄生虫混合感染最为普遍,总感染率达到38.42%(68/177),高于其他混合感染情况。本次调查研究表明,甘肃地区藏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普遍存在,藏羊的肠道寄生虫防控和饲养管理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以前关于宿主对感染各种寄生蠕虫的免疫反应的工作,主要是从事于创造和改进蠕虫病的免疫诊断方法(Fife氏1971)。近年来则更多地注意于阐明动物对寄生蠕虫发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机制,这主要是因为成功地应用于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的免疫方法,大部分对蠕虫感染都已失败,只有绵羊的丝状网尾线虫(Sokolic氏等1965)和牛的胎生网尾线虫(Jarrett氏等1960)感染为例外。  相似文献   

17.
左旋咪唑(Levamisole)是胃肠道蠕虫和肺丝虫有效的广谱驱虫药,具有激发免疫力、增强抗感染的作用(Renoux,1971),广泛应用于驱除动物和人的多种线虫感染和丝虫病。我国于1973年试制此药成功,1975年新疆畜牧局以口服给药用于绵羊,1977年宁夏农科所以饮水给药用于山羊,孔繁瑶等(1980)用注射给药驱除山羊胃肠道线虫,均报道对羊胃肠道线虫有很高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有人用皮肤给药预防牛肺丝虫和钩虫感染,取得与  相似文献   

18.
消化道寄生圆线虫的成虫 在接种于培养基前,必须进行 无菌处理。活虫体的无菌处 理要求既能达到无菌又不会影响虫体的活力,这无疑给无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试验旨在选择出适合于捻转血予线虫无菌处理的方法和程序,为捻转血矛线虫能够在无菌培养基中进行人工培养打下基础。同时观察了虫体在改良Ae培养基内的存活等情况。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者等于1977年对扬州、上海、杭州、南宁、桂林、广州和长沙地区的鸡305只、鸭12只和鹅10只做了寄生虫调查,采集了大量线虫、吸虫和绦虫标本。经过对全部鸡线虫标本的鉴定,证明它们分别隶属于异刺科(Heterakidae Railliet et Henry,1914)、禽蛔科(Ascaridiidae Skrjabin et Mosgovoy,1953)、毛细科(Capiliariidae Neveu—Lemaire,1936)、华首科(Acuariidae Seurat,1913)、四棱科(Tetrameridae Travassos,1914)和筒线科(Gongylonematidae Sobolev,1949)的线虫,计13种。  相似文献   

20.
读《中国兽医科技》1989年第5期刊载的张嘉儒同志《左旋咪唑擦剂治疗牛混睛虫病》(下称张文)一文后,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与该文作者商讨以下几个问题:(一)混睛虫病是由带有丝状线虫之感染性幼虫的吸血昆虫刺吸丝状线虫非固有宿主血液时,感染性幼虫进入其体内,经淋巴或血液循环入眼前房,停留于童虫阶段而引起的疾病。牛混睛虫病的病原体为马丝状线虫的童虫,属旋尾目丝虫亚目丝状科丝状属(Setaria)。而牛吸吮线虫病俗称牛眼虫病,又称寄生性结膜角膜炎,是由多种吸吮线虫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