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徐强胜 《河北法学》2006,24(9):18-21
股权分置涉及股份种类的设置法律问题,相应改革应落实到不同股份种类法律制度上来.简单地将股权分置改革作为非流通股如何取得流通权的做法,并不能解决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根本问题,即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不同股份种类的设置推动股权分置改革,可以因应不同投资者、公司甚至国家的需要,实现公司资源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2.
正直考驾照虽是申领驾照的一种便捷方式且早已破除法律上的障碍并得到官方的确认,但当前,却面临诸多体制障碍。如何放开驾考,冲破培训羁绊,是直考驾照面临的现实考题。  相似文献   

3.
动物的法律主体地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予动物法律主体地位不仅仅是法律作出的改良、社会利益的需要,更是一种构建在"非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之上的全新的法理念。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对动物法律主体地位进行研究,通过对赋予动物法律主体地位可行性、必要性等一系列理论问题的论证,寻求保护动物权利的最佳方案,力图为确立动物法律主体地位解除精神枷锁,扫清观念障碍。从而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SCST模式"是一种"自学"、"案例分析"、"讨论辨论"、"司法实践"四合一的法学教育模式,其价值取向是培养具有全球视角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法律应用型人才,践行"SCST模式",必须转变观念,排除思想障碍,转变教师职能,提高教师素质,从法律国际化的角度设置法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黄韬 《法人》2005,(8):110-112
“权证”的推出为解决股权分置这一历史性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但具体如何操作,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现行的相关法律制度还有须要完善之处解决股权分置,用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话说,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随着头两批试点的逐步推进,全面铺开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在此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给予流通股股东“补偿”的形式也开始趋向多元化,一开始是“送股”或者“派发现金”,之后又出现了“缩股”和“权证”。权证这一金融衍生工具对中国证券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贪污贿赂、恐怖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逃匿或者死亡后,其违法所得无法追缴的法律障碍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的一大亮点就是增设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等四种特别程序。对于该程序的定性关系到它的细节性规定是否合理,后续司法解释如何起草等诸多方面问题,因此对其研究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7.
梅傲 《北方法学》2012,6(4):155-160
我国区际继承法律制度存在诸多差异,在法律适用方面亦然,其中最主要的冲突是关于同一制和区别制的采用,这为解决我国区际继承纠纷带来了障碍。通过比较四个法域有关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为协调我国区际继承法律冲突,四地应签订协议,对于区际继承法律适用采取同一制。  相似文献   

8.
论制定中国民法典的积极意义与现实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借鉴近期海内外学人基本公允的社会现代化改革理论以及韦伯的法律社会学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现,以中国国情为着眼点,强调社会进步必须用良好精密的法律保障发展的有序性,倡议制定中国民法典。作者认为制定中国民法典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促进并保障商品经济在中国发育和安全增长;二、保障市民社会运行的有序性;三、保障市民社会的成员在严格的“铁笼”中求得相对的自由;四、促使中国由“政治型”国家向“法治型”国家转变。同时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制定中国民法典至少有四个层面的现实障碍:一、中西对于法律和法典的不同态度层面;二、民法固有精神价值与中国固有传统精神价值相冲突层面;三、目前中国民法理论欠缺和立法技术存在障碍层面;四、目前在中国法典暂无相应资格的职业机构操作层面。在本文中,作者仅以用法治对社会宏观控制保证改革秩序的有序性为主题,略论制定中国民法典某些方面的问题,至于如何克服现实障碍,如何制定中国民法典诸多深入具体的问题有待与学界同仁共同探讨。本刊竭诚欢迎对这些问题有兴趣的同志踊跃投稿,使这一专题研究不断深化,以促成中国民法典的早日诞生。  相似文献   

9.
梁平 《河北法学》2004,22(4):41-44
首先对我国企业界的股票期权实践进行了评析,指出我国实施的股票期权本质已蜕变为一种股票购买方案,不能起到其应有的激励作用,之后分析了产生这种变异的原因,最后,结合股票期权在我国面临的法律障碍,对建立我国股票期权法律制度提出了几条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围海造地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权利包括海域使用权、填海权和土地使用权,这三种权利依次承接,均应受到重视。但我国现行法律缺少对填海权的规定,而且对于三种权利之间如何承接、法律调控措施如何,均有亟需完善之处。现实操作中的案例纠纷及其处理方式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应当加强对填海权理论问题的探讨,并对海域使用权、填海权转化为土地使用权的法律障碍、沿海省市在围海造地过程中实行权利转换的不同做法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完善目前我国有关围海造地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司法裁判中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学界关于司法裁判中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关系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推论关系、归类与涵摄关系、等置关系、评价关系。这四种方法在司法判决中各有其作用,但是学者们往往各执一端,将四者割裂开来。而实际上,逻辑推论关系确保了推理形式的正确性,而价值评价则保障了推理的实质合理性,归类与涵摄关系重点关注的是法律推理大小前提如何结合的问题,而等置关系似乎可以作为衡量归类或涵摄是否妥当的一个检测器。司法裁判中将四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判决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依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股与法人股不允许上市流通,因该规定与股份的特点——可转让性相冲突,上市公司在实践中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为非流通股的转让探索出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推动着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1999年7月1日生效的证券法将股权协议转让作为上市公司收购的一种重要形式正式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13.
法律解释的困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桑本谦 《法学研究》2004,26(5):3-13
由于法律解释元规则的缺位 ,法律解释学很难具有方法论的意义。疑难案件的判决结果并不来自于法律内部 ,对不同判决方案预测其社会效果并权衡其利弊得失是隐含于法律解释中的思维过程 ,正是这个隐含的思维过程决定了疑难案件应当如何判决、法律应当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行,人们日益意识到法治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法律信仰的虚无是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障碍之一。笔者认为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就法律信仰的概念、原因及如何树立法律信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司法中法律解释的思维过程 ,对法律的确定性、司法的自主性以及法律方法的纯粹性提出质疑。疑难案件的判决结果并不来自于法律内部 ,对不同判决方案预测其社会效果并权衡其利弊得失是隐含于法律解释中的思维过程 ,但正是这个隐含的思维过程决定了疑难案件应当如何判决、法律应当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丰富的传统法律文化,是我国实施社会主义法治的宝贵文化资源,但其中也有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思想已经构成了实施法治的障碍。本文从中国法律文化、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入手,客观评价了传统法律文化的作用,深入分析了制约我国当前实施社会主义法治的三种法律文化:以礼入法的法律文化、权力至上的法律文化、国家本位的法律文化。本文认为必须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革新,才能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7.
试析股票期权计划在我国实施的法律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忠 《河北法学》2001,19(4):102-103
股票期权计划在国外已成为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一种成功的激励机制。但若在我国实施,该计划却在股票的来源、股票发行的对象、股票发行的方式以及行权的法律后果等方面都存在着重重法律障碍。我国法律工作者应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公司证券法律规范,以消除股票期权计划在我国实施的法律障碍,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监控取证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监控是当前司法实践中一种全新的取证措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运用,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障碍。对网络监控取证进行法律规制,首先需要明确相应的程序,这种取证措施应当至少包含“授权”、“证据收集”、“证据分析与提交报告”三个阶段。其次,网络监控取证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四个法律问题:明确审批主体与审批标准、合理界定监控的范围、厘清所获证据的证据能力、实现与隐私权保护的价值平衡。  相似文献   

19.
李晓庆 《法制与社会》2010,(24):101-102
高校专利多以发明为主,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但由于其课题来源、经费支持、评估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专利转化意识、产权归属、实施合同、利益分配等问题成为了影响高校专利转化的法律障碍。因此,如何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规制这些法律问题,对促进高校专利的转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沉默权制度确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默权制度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奉行的一项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刑事诉讼制度。我国尽管加入了有关的国际条约 ,但尚未在法律上将其正式加以确定。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不仅是必需的 ,而且也是可行的。 (一 )是国际刑事诉讼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有利于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行为和提高办案人员的执法水平 ;(三 )可以加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防御力量 ,维护司法结构的平衡。(四 )实行沉默权制度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五 )我国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为沉默权制度提供了现实性前提和法律保障。确立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必须首先要克服思想障碍 ,法律障碍和实践障碍 ,为沉默权制度确立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