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启蒙运动,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偏激的。新文化运动深受外来文化即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强烈的外力冲撞在扩展国人视界的同时也导致了对本土文化传统的全盘否定。我们一方面要继承新文化运动的战斗批判精神,吸取教训,少走极端,对中国文化理性地、实事求是地加以总结和批判,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代以来相比西医而言,中医被斥为"不科学"。建国初期党的中医政策则发生了由兴办中医进修学校以使"中医科学化"到大力提倡西医学习中医并使之承担起把祖国医学整理、提高到现代科学水平重任的转变,体现了党对中西医乃至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的认识在逐步深入。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不应是全盘西化,而是以我为主,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创造新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扬弃,必须辩证关照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多样性和共同性、独立性和融合性的关系,这是实现外来文化中国化和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原伟泽 《前线》2014,(4):29-3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大报告又一次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其中,如何既保持我们本土文化的主体性,又能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正确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闽南文化是中原文化、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区域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汉民系文化。闽南文化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尤其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入研究和发掘闽南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对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需的历史文化软实力支撑,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议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继承、引进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文化建设过程是一个在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中不断创新的过程。通过对比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差异及对社会发展不同的影响,以科学的态度、时代的精神、改革的勇气对二者进行选择、整合,以创新伟大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6.
从中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对桂林本土文化的影响两大方面,对桂林多元文化交融的情况进行粗略的梳理。中原文化渗透晕染,桂林文化植入"中原化"文化基因;开放包容、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形成桂林独特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题。中国自1840年便开始由农业文明向_工业文明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又开始向知识文明迈进。可到现在社会转型还没有彻底完成,究其原因在于社会转型不单纯是物质结构和政治制度的变革,它更是深层次的文化选择,需要实现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选择主体在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中,解答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创新思想旗帜,明确文化前进方向,择定社会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活动与过程,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和关键。如何实现文化转型,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且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桑杰 《新长征》2006,(11):33-33
中国要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必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同时强大。和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从中国历史上看,我们并不排斥外来文化,而且善于吸收其中的精华并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但是当前文化交流中“西强我弱”的现实值得我们深思。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具备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中国要振兴文化,并对世界文化作出较大的贡献,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中央要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其中,对外传播和输出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尹俊芳 《求实》2013,(3):58-62
文化冲突是建设和谐文化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冲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冲突、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四个方面。文化冲突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挑战大于机遇。  相似文献   

1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兼容并蓄,既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大力倡导和发展先进现代文化;必须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继承发扬本土优秀文化,又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实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和谐共存;必须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融合的路径,既要发挥精英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哨阵地作用,也要彰显大众文化承载核心价值观的天然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1.
处于世纪之交,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已经摆在12亿中国人的面前,这就是面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影响和渗透,中国的文化如何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方针是对传统文化在批判基础上的继承,  相似文献   

12.
略论文化安全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保持对外文化联系的同时,有效地抵制外来文化殖民主义,更好地维护校园本土文化,维护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都无法回避自己的传统,现实是历史与传统的现实,发展是在一定程度上基于传统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构并非无根的浮萍,受中国文化传统供给和滋养兼具融合外来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挖掘和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构中的三种"文化传统",对于夯实文化自信的民族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以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有益养料具有重要意义。三种"文化传统"具有内在关联,统摄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中,融汇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断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外来文化的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特色,虽然在古代也有像印度佛教中国化那样的中国化典型,但它远没有达到近现代的规模和深度。有人认为,在我们这个文化落后传统包袱沉重的国度里,推行外来文化中国化,必然导致外来文化的扭曲、变形和失真,因而不利于现代化。也有人认为,外来文化在中国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张本青  刘云峰 《世纪桥》2009,(13):64-66
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要想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进行中国化,其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基础。经过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地努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此过程中呈现出与其他外来文化中国化所不同的显著特点,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继承;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思想资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原文化树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对于中原乃至中国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一件大事:一种外来文化完成了同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嫁接。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 ,文化建设中的中国特色是必须追求的 ,它至少应包括主流文化突出、时代风格鲜明、文化多样纷呈、继承发展并行、本土文化浓郁、凝聚功能强大几个方面 ;同时 ,文化的创新与土壤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熊光清 《学习论坛》2009,25(12):54-57
外来文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选择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质量,拓宽了跨文化交流的空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消极影响方面看,外来文化会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挑战,其中不良因素的进入会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可能压缩民族文化发展的空间,对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产生强烈的,中击。我们一方面应当以积极健康、宽容大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增强本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外来文化中不良因素的政治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9.
国外发展模式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吸收反映时代进步要求的外来文化,是文化传统更新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别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国外不同的发展模式——资本主义的原发式、后发式、新发式以及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进行了分析,以冀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秦卫红 《山西青年》2022,(17):80-82
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对本土音乐文化的提升程度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以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解析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本土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意义和本土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挑战进行分析;其次,从提高认识,强调现实意义、重视本土音乐文化、完善音乐教材编写、引入信息技术方法、实现多元教育手段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引领效果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