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滞后,这是当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从1998年至2007年,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医疗保障覆盖人群从当初的城镇职工迈向了"全民"十三亿,这在世界各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其速度是罕见的。这种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近年来在西方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领域广为盛行的福利多元主义为分析视角,结合调查数据,对我国城市医疗保险改革实践问题进行了实证考察。以福利多元范式分析我国医疗保险改革将发现,不同医疗保障形式因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主体的不同组合而在保障水平上呈现出很大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地体现为不同参与群体及其个体享受着不同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如何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在医疗保障中的主体责任,是我国医疗保险改革面临的迫切问题。它不仅直接决定着我国城镇医疗保险改革的进程与效果,也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以“全民医保”为目标的新一轮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医疗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代社会来看,不同国家均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包括基本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等。我国也建立起以医疗救助为保底,基础医疗保险为基本,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医疗保障制度。但是,在此次疫情中,一般医疗保障制度难以应对疫情,暴露出我国基础医疗保障制度法律的碎片化、应急医疗保障的立法空白两方面问题。因此,如何构建医疗救助、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相互衔接的应急医疗保障制度,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风险社会的角度阐述应急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德、日两国疫情中医疗保障相关实践,为重大疫情下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农村现有的医疗保障模式:商业医疗保险、合作医疗保险、家庭医疗保障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各自的不足之处,同时提出了以新农合为主体的包括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在内的农村医疗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亟待立法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医疗保险法律体系对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形成非常重要。本文指出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根据我国的现状,我国亟待制定医疗保障法,并依法构建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是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公安县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和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医疗保障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孙晓利 《法制与社会》2012,(13):213-214
2010年10月28日人大常委会公布《中国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为新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最有力的法律保障.标志着新一轮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开始.本文将主要对现行医疗保险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探讨我国政府在新的医疗保险体制中责任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改革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以潍坊市坊子区为代表的城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模式、以成都市为代表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行模式和东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模式。本文尝试通过对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总结我国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友军 《法制与社会》2012,(16):219-220
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新医改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本文从湖北省荆州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情况入手,从公平和效率两个角度分析并找出了荆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荆州市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发展的措施,这有利于让每个公民公平地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已有三年多了,目前成效不错但问题也不少。本文以广东高校为例,立足大学生医保制度的实践与改革,分析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问题,探讨存在问题背后深层的原因,提出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建设,直接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为积极稳妥推进重庆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我们应针对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在加大医保投入的同时,合理控制医疗支出,规范医院的诊疗行为,提高对参保人员的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12.
雒晓艳 《法制与社会》2012,(30):136-137
目前我国各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校医院医疗水平低、服务差、学生对校医院不满的问题。高校医院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根源在于我国陈旧的公费医疗体制。高校公费医疗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尽快完善高校学生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起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步伐最快的无疑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目前已形成三大体系,一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二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简称“城居保”),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大选的总统候选人对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意见引起人们的关注。民主党的奥巴马主张政府干预,并要求创建一项新的全国健康保险计划,以扩大制度覆盖面;而共和党的麦凯恩则主张放松医疗保险管制,引入自由市场改革。本文在结合美国医疗保险体制现状的基础上,对以上两种不同的主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建立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深化卫生改革的突破口。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加快了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根据国家的医改总体思路,结合省情,积极探索,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迄今为止,我省所辖11个地市,已有7个地市(九江市、新余市、鹰潭市、萍乡市、抚州地区、宜春地区、吉安地区)开展了这项改革,其它地市也在通过局部试点总结经验,准备下一步全面推开。从总体上看,一个以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相结合为特征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正在我省逐步形成,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一是扩大了医疗保险覆盖面,使职工基本医疗有了切实保障,普遍增强了抗疾病风险的能力;二是初步遏制了医疗费用增长的势头,多数地方费用增幅比医改前有所下降;三是减轻了企、事业单位和职工的负担,促进了社会稳定,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促进了医疗机构转换机制,推动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瑞典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是高福利国家的缩影。瑞典医疗保障具有医疗保障高福利性、公平性和适宜性三个特点。瑞典高福利下的医疗保障也面临高税收、老龄化、低效率、医疗福利诈骗等挑战。我国应从瑞典医疗保险制度中得到启示,坚持全民医保的目标,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应选择循序渐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障情况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建立在校大学生"大病互助基金"的医疗保险制度,并结合制度性设计阐述了其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我国城填职工"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1994年国务院批准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选定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进行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从1995年初实施以来,两市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新旧体制平稳过渡,新制度运转正常,社会反映良好。国务院在总结"两江"试点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今年2月,四部委又联合发出"关于扩大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要求各  相似文献   

19.
制度建设     
《江淮法治》2020,(2):56-57
天津市:首部省级法规回应群众医保新期待 天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将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省级层面涵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共8章52条,明确了"基本医疗保险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提出"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目标。同时,规范了参保缴费、待遇保障、经办服务、基金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0.
柯楠 《法学杂志》2012,(5):88-91
我国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曾有过辉煌,也遭遇过挫折。建立农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是人权事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农民因病返贫、缩小城乡居民健康差距的需要。近几年,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推行,为我们制定《农民医疗保障法》提供了立法经验。建立农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应坚持科学原则,从法律制度建设入手,依法推进,保持农民医疗保障制度规范、有序、有效。同时,要加强与农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相适应的配套制度改革建设工作,以保证农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