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无产阶级政党在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过程中,要尊重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这是决定统一战线兴衰的关键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明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时,表述了尊重同盟者利益的思想。巴黎公社的革命活动,使这一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体现。公社除了颁布许多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措施外,还对其联盟者的利益予以极大重视,如马克思所说:“公社实  相似文献   

2.
浅谈邓小平国际统战思想李俊国际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独立国家为对象,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从国家利益、国际社会总体利益出发,在一定共同目标或某种共同利益基础上,与其它国家达成的一种联系或所共同认同、共同维护的关系。它不...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阶级阶层关系是做好统战工作的金钥匙。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历史证明,阶级阶层关系越复杂,统一战线越发展,法宝作用发挥得越充分。新时代社会阶层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对统战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统一战线,必需创新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探索统战工作新路径——加强思想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增强统一战线的向心力;照顾农民阶层利益,夯实工农联盟基础,增强统一战线的凝聚力;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增强统一战线的引领力;分类分众施策,增强统一战线的穿透力;提升统战干部素质,增强统一战线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4.
贺善侃 《长江论坛》2007,(6):4-9,17
以和谐文化为导引,实现党内文化由斗争文化向和谐文化的转型,是强化党的统一战线整合社会利益的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的重要前提。和谐文化凸现了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的崭新历史使命,凸现了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整合社会利益的新思路。统一战线是推进中国社会利益整合的一个重要力量,也是弘扬和谐文化、践履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社会力量。它可以在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统一战线对社会利益的整合作用,主要表现为凝聚作用、纽带作用和协调作用。这正是和谐文化凝聚功能、教化功能和定向功能的具体体现。和谐文化启示我们努力探索以差异、矛盾为前提的整合社会利益的机制,诸如:健全分配公平机制、竞争公平机制、社会矛盾释放机制和有序民主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社会结构变化对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社会阶层大量出现,要求统一战线扩大工作范围;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特点变化,要求统一战线扩大政治包容性;统一战线成员的利益诉求变化,要求统一战线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这实际上也反映了当前统战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来看,必须建立健全统一战线范围内的民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质的规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的归属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统一战线特定的两个质的规定性。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是中国统一战线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而中国统一战线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统一战线的这两个质的规定性,是我们构建、发展“中国统战学”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统一战线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产生无比伟力,根本在于从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统一战线方式,即统一战线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形式。这些方式大而言之,是大团结大联合的方式,是求同存异的方式。具体地说,包括团结尊重、沟通协商、合作参与、思想引导、利益照顾、政治安排、感情联络等工作方法和工作形式。灵活运用统一战线方式解决有关问题,仍然是当前做好统战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一种联合的战略,是指一些不同的社会力量在具有共同利益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结成的联盟。什么是博弈论?博弈论是研究利益关联者进行对局的理论,是分析其在博弈中的理性行为的理论,是讨论其在博弈的交互作用中如何决策的理论。从统一战线和博弈论的定义可以看出,统一战线同博弈论密切相关。统一战线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合作博弈关系,统一战线工作实质上是一种使非合作博弈转化为合作博弈,并巩固发展这种合作博弈的工作。毛泽东同志指出,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将博弈论引入统一战线,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去研究、…  相似文献   

9.
统一战线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极为重要的方面,统一战线理论是党的基本理论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工作,并在统一战线理论上有重大建树,先后形成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统一战线的论述,成为指导统一战线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我们党重视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胡锦涛同志元旦前走访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机关时,就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统一战线不仅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很好,统一战线继续保持了团结、稳定、振奋、活跃的局面,统一战线成员思想状况的主流也是积极、健康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必然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具体利益,一些干部群众包括部分统一战线成员,不...  相似文献   

11.
宪法监督模式的选择必须符合我国国情,这是宪法监督发挥作用的前提。我国宪政国情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政治理念上,强调议行合一;制度层面上,人大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制度;实践层面上,执政党是实际的国家权力中心。特有国情使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面临是否承认分权、人大是否受监督、执政党行为是否受制约等困惑。特有国情决定了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实质是保障各级各类国家机关贯彻执行执政党的方针政策,而关键是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人行为应受合宪审查。我国应建立执政党成员占主导地位的、中央与省两级分别设立的宪法监督委员会。这种宪法监督模式有利于实现对执政党组织的监督,有利于树立人大权威,有利于实现政党与国家关系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12.
论拘留     
拘留是一种重要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其实质是调和国家权与人权的矛盾。我国现行拘留制度过分强调对国家权的保护 ,而忽视或很少有对人权的保护 ,应予改革。建立拘留制度时应考虑其人权属性 ,完善拘留体制 ,增设监督机制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3.
论军事程序法在军队法制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程序是世界各国法治实践的共同趋势。依法治军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程序法治军,加强军队法制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军事程序法。首先,完善的军事法体系是军队法制建设的前提,军事程序法则是构成这一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次,军事行政执法是军队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严格遵循军事程序法的各项规定是提高执法水平的关键。再次,军事司法是军队法制建设的重要工作,科学合理的军事程序法是实现军事诉讼过程公平和诉讼结果公正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治安状况评价的价值及其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安状况评价是运用社会评价的原理,依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资料对治安秩序状况进行评估的活动。它是准确把握治安状况的基本方法,是确定治安目标、制定治安对策、进行治安控制的重要基础。治安状况评价不能脱离社会发展水平,应以原有治安秩序为基础和参照物,着重考察治安秩序破坏力与控制力的动态平衡状态,将客观现象与主观感受、整体评价与具体分析相结合进行综合测评。  相似文献   

15.
贯彻实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是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公安机关应强化认识,逐步健全民警教育训练机制,迅速培育民警训练典型和示范,将培训重心转移到以警务实战技能与战术为核心的训练上来。  相似文献   

16.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一项以新思维开创未来的军事创新,要求党委必须率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增强领导的前瞻性上下功夫;是一项事关军队发展命运的变革,要求党委必须用发展眼光科学决策,在增强领导的准确性上下功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党委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增强领导的主动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建立公安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基础 ,为此必须树立起载体多样化、馆藏虚拟化、资源共享化这样一些新观念 ,在加强实体资源建设的同时 ,应加大数字资源建设的力度 ,将重点放在公安文献的数字化建设上。文中分析了目前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提出了公安文献数字化建设的一些思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的成败与为政者的个人素养密不可分。之所以特别强调个人素养,尤其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正因为我们所要实现的民主政治不能依靠强制力来实施,而是要依靠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将执政党的政治目标化为全民族的共识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为人民对执政党的拥护、支持提供依据、引导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一直是以政策调整为主,受此影响,对于如何依法追究土地承包当事人的民事责任,无论是立法、司法还是学界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新的《土地承包法》虽然明确规定土地承包合同纠纷适用《合同法》,但合同当事人如何承担违约的民事责任依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土地承包合同中违反合同法基本原则的具体表现,以及立法上存在的内在冲突,由此导致在土地承包合同的法律实践中根本无法适用《合同法》追究违约方的民事责任。因此,必须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争论,一直是行政法学者争执比较激烈的问题。我国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认识一直深受前苏联“行政管理原则论”的影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接受欧美国家“控权论”理论,进而开始从制度层面构筑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基本原则应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为侧重点,包括行政法治原则、行政公开原则和行政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