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英汉成语的文化内涵差异浅议英汉成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的意义不能只从该成语的字面上理解,而应该从该民族文化内涵的深层次上进行理解,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的基本对应与基本不对应两个方面。正确理解英汉成语的文化内涵差异,才能精确地对英汉成语进行翻译,才能更好的在翻译中理解和使用英汉成语,以减少或避免文化隔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成语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占有很大比例,其意义不能只从该成语的字面上理解,而应该从其民族文化内涵的深层次上进行分析。对英汉成语在形式和出处等方面的异同进行剖析,透视两种语言的文化渊源,才能更好地在翻译中理解和使用英汉成语,以减少或避免文化隔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左宁  刘国伟 《工会论坛》2014,(3):157-159
在中英成语、习语中,动物词汇出现的频率极高,而且意义往往相去甚远,这既反映出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审美情趣,也说明了动物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各异。因此,认识、了解英汉习语中动物词汇的差异,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的文化差异信息,并有助于我们从文化源头上认识其异同之处,从文化内涵上把握其出入,从文化发展的脉络上理清文化之于语言的影响。同时,把握英汉习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的差异,对于我们英语教学以及对外交流实践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文化的渊源不同使成语所承载的文化必然有很大差异。当成语在原语中的深层语用含义与译文不一致时,译者就应善于进行文化的移植和融合,以达到语用意义的等值转换。本文从语用学与翻译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英汉成语的特点,并对英汉成语翻译方法进行回顾,进而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解释,之后分析了语用等效如何解决这种跨文化交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翻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英汉习语在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习俗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翻译英汉习语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翻译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直意结合译法、增注释译法、减译法、等值译法,才能使译文既达意,又能保持原习语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各民族语言的精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其翻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成语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通过生存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阐述了中英两国的文化对各自成语的影响,并讨论了英汉成语翻译中采用的三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但绝不是从原语向译语的一种表层而机械的文字转换.成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经济生活,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密切相关.成语的这些特点给人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翻译时,要考虑周到,以免造成误解.本文从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这三个方面入手,浅析了英汉成语翻译的对译问题.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言是两种具有悠久历史且表现丰富的语言,在文化历史的发展 中形成了大量的谚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思维和表达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体现了英汉谚 语表达特点的共性和个性。根据这些特性,提出英汉谚语翻译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兼 意译和释译四种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9.
谚语和习语是民族智慧和经验的结晶。谚语蕴涵着一种文化,它恰当地反映出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英汉谚语和习语产生于不同的国度,展现迥异的文化背景,它以各国的地理、历史、社会形态、宗教信仰及文学作品为线索,从多方面折射出不同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互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是一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对英汉习语的形式进行详细的归纳、比较与分析,对理解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难点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世界上各民族在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维习惯、意识形态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同一颜色词语有时表现出明显的语义差异,刻上深深的民族文化烙印,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申、转义之后颜色的崇尚或禁忌。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指出这种差异是在各民族文化历史背景的审美心理差异基础上发展衍生的,是在社会发展和历史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文化现象。对这种文化现象的解析有助于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的发展,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2.
文化差异对翻译具有重大的影响,只有了解英汉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使英汉双语之间的翻译更为准确。中西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动物习语、词汇等方面的差异均对英汉翻译产生制约和影响。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仅仅了解语言本身远远不够,必须熟悉原语言的文化及其构成该文化的各种因素,才能深入透彻地理解原语含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种族渊源、历史变迁、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每个民族的语言就有它不同的民族特色和不同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也不例外。本文主要分析了英汉颜色词的本义和转义 ,并对英汉颜色词的抽象意义和具体意义作了比较 ,阐述了他们的不同文化信息 ,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习语乃语言之精华,是文化内涵积淀最深厚的部分,在各民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者通过对英汉习语文化内涵差异的分析,旨在进一步论证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跨化意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外语教学常会牵涉中外文化有关方面的差异和对比问题,教学内容绝不仅限于语言本身。一些语言现象——包括习惯用语、词组表达法、成语典故等——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以及各民族之间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问题。因此,外语教师不但要具备熟练的语言教学和实践能力,还要不断学习掌握并传授有关方面的知识,以便结合语言的实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 ,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离开词汇 ,语言就失去实际意义。词汇不仅有概念意义而且有联想意义。理解词汇的联想意义 ,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民族文化 ,因为同样一个词尽管在两种语言中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 ,却往往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生发不同的联想意义。这种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生发的词的联想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便是词的国俗语义。本文拟通过对英汉词汇在两个民族中所产生的不同的联想意义的探讨 ,说明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领域中 ,思维模式是东西方学者都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由于不同的民族在思维上有着不同的偏好 ,因而思维模式上存在着差异。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的诸多差异 ,同时也是影响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就此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或同情或厌恶或恐惧的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述了英汉互译中的两种障碍,一种来自于文化,另外一种来自于语言本身。文化的障碍来源于地域,历史的不同,语言的差异是约定俗成的,要想达到对等的效果,这两个方面对译者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在长期的冲突和融合中形成的,中华文化的历史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中华民族”意味着它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华文化的民族观念在当今世界反对帝国主义的国际压迫和剥削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应人为地强调民族差异,轻视乃至排斥其他民族,甚至因此主张国家分裂、民族复仇,而应当致力于民族和睦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