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自从接到南热电要写一封家书的通知,燃运公司除灰一班的吉召辉就开始抓耳挠腮了。想了好几天,看他还是无从下笔。作为旁观者的我急了。我说:"小吉,给家里写封信有这么难吗,把你在南电的工作生活写出来就好了呀,不用难成这样吧!"小吉默不作答,挤出了一个苦涩的笑容。我说:"你这是什么表情!"他近乎哀求着我说:"我的姐姐,咱们私聊好吗?这么多人在呢。"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这年头儿农民难管,动不动就告状,我不这么看。就农民告状的情况来看,多数人不是随随便便瞎告状。来我村的市区领导多了,他们都接触村民,可还没有告我的呢。那回一位市领导来村里,几十口子村民在街上呼啦把他围上了。我们区领导直担心村民缠住市领导告状。结果一个告状的也没有,都夸村支部好:"我们书记可不容易呀!"有时候我上电视了,村民都觉着挺自豪,互相转告:"嘿,咱书记又上电视了!"我体会:当书记的,把事做进人心里,凡事别把自己摆高了,村民反你啥呢?有这么个场面让我至今难忘,村里一家娶媳妇,这家人缘不大好,没几家喝喜酒去。那天我特意去了,那小子爸爸看见我来当时一征,"扑通"就跪下了:"说啥也没想到您能来呀!"我心里热乎乎的,老少爷们儿把咱一举一动看得多重啊!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正【笑话】》扎腰刚才修空调的师傅很卖力地加完氟利昂,我看他满头大汗,掏出20块让他买瓶水。师傅连忙说:"不用了,我一个月挣一万五,比你们有钱……"顿时感觉一杆红樱枪扎腰子上了。》我是贵宾去银行办业务,一女不排号突然插队到我前面,我跟她说,"大家都在排队,你先去拿个号。"她说,"我是贵宾。"我回她,"还以为你是藏獒呢!这么霸道。"  相似文献   

4.
"别跟我讲大道理!"时下,有不少未成年人把思想道德教育说成是"唱高调"、"哄骗人"的脱离实际的空谈。而部分老师、家长在教育时也时常说:"大道理大家都明白,用不着我多讲。"因此,对大道理有的学生不听,有的老师不讲,许多家长不说。思想道德教育的大道理就这么被敬而远之,不敢理直气壮地讲。其结果是未成年人做人的基本准则和信仰在一步一步被遗  相似文献   

5.
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3岁时,父亲把我架在脖子上去幼儿园报名,老师问:"您孙子叫什么名字?"父亲哈哈一笑,故意让周围人都听见似的,扯着嗓门高声纠正:"你看我哪这么年轻就有孙子了?这是我儿子!"我站在他高大的身躯旁,像一棵被大树庇护的小苗,一脸得意。  相似文献   

6.
正以前不管是大会小会,或者私下场合,一些地方领导喜欢高调地讲这样的话:"不要跟我解释原因!只要告诉我解决的办法。""我不管过程,我只需要结果!"……当时网络上痛心疾首啊,舆论也多是批评啊,说这个是只管结果、不管过程,说很多违规的政策就是这么出来的,说要普及程序正义,说要向西方学习,进行行政流程或行政过程的再造。但说归说、做归做,再多批评也没有阻止"我只需要结果"成  相似文献   

7.
<正>在心里回答一次,我们机关召开支部书记学习会,一位司长、支部书记跟我叨叨:"这么忙了添什么乱嘛!"我问:"添什么乱啦?"他说:"我手上一堆急件要处理,非要我来开这个会,不来不行还要签到。"当时我就想,组织支部书记学习是添"乱"吗?类似这样的话一般听不到,但我们在机关党建的活动中不时能看到这种情形。  相似文献   

8.
老黄牛拉犁,只顾顺着犁沟走,心无旁骛。在第二炮兵某旅官兵心中,总工程师李析微就是这样一个老黄牛式的人物:从军24载,在技术岗位上干了16年。很多人眼里的"冷板凳",他为何坐了这么多年?李析微说:"我是党培养出来的干部,干什么工作都要对得起这20多年的党龄!"也正是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著,李析微赢得了诸多荣誉,被评为"优秀党员"。  相似文献   

9.
正1976年6月21日,90高龄的朱德来到人民大会堂会见外宾——时任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当天起床后,朱德就觉得身体有些不适,家人劝他休息,他使劲地摇头:"使不得!这是党安排的工作,我怎么能因身体不好而随便不去呢!"但是客人迟到了1小时。朱德在有空调的房间里长久地等候。外边天热,室内空调的温度调得过低,在温差悬殊的房间里待得太久,引起老人发烧、咳嗽。在《新华月报》2006年8月上半月刊登的朱和平撰写的《爷爷朱德的往事》一文中,当时  相似文献   

10.
开心一刻     
正【段子】看着美国大选,两个70岁的老人为了份工作吵成这个样子,我就在想,我们还年轻,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岗位不努力工作呢?"特别能吃苦"这5个字,我想了想,我做到了前4个。【笑话】》好性格相亲时女方家庭说了堆漂亮话夸自己女儿。我家默不作声,轮到自己舔自己的时候了。我爸道:"俺家儿子从来不乱花钱,特别节俭朴素!下班之余,洗衣做饭各种家务手到擒来!"女方家里惊呆了:"天呀!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么好的性格啊!""穷呗!"我妈答道。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新语     
"鸭梨":"压力"的谐音。百度贴吧中某才子有意无意间将"压力"写成"鸭梨",引得贴吧中无数人模仿。例句:挺过"鸭梨",你就是胜利者!"I服了U":意为我怕你、服你了。多用于嘲讽的语境。例句: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办砸  相似文献   

12.
<正>"你知道吗?你就是我生命星空中的那颗用爱点亮方向的启明星。"女儿温柔地发问,"在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是什么?为什么你陪在我身边的时间总是这么少!"田百春在内心轻声作答:"是你,我至爱的女儿。如果有下辈子,我最不应该错过的,是我离开时你8岁,而回来时你已是18岁的花样年华!"总是发出爽朗笑声的七尺男儿,  相似文献   

13.
今年早立秋,才八月,就有凉意渐生,如一缕袖底烟。我坐大姐的车,一路聊天,说到中年人的困境:"不开空调热,开了关节又隐隐作痛。"大姐抱怨:"我现在穿羽绒护膝在空调房。"不免怀怀旧:那些全城40度的日子,都是干捱过去的,有个吊扇都念阿弥陀佛,还老停电。后来终于装上空调,心情跟龙须沟人民得解放似的。就一间房有空调,全家人都聚在里面,每晚关门关窗,冷空气清得似有禅意;我们三姐妹,吵吵闹闹,像挤在一个窝里的小鼹鼠,又热闹得像卡通片……  相似文献   

14.
正背景介绍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印制的传单《我们热爱和平》上有一幅漫画《白军士兵家属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惨状》。画面上有两名扛枪的白军牵着士兵家属的耕牛离开,嘴里说着:"你不完钱粮捐税,我就要拿你的牛去。"一名土豪拉走了士兵的孩子,嘴里说着:"我不理你这么多,没有钱,小孩子跟我去!"士兵家属跪在地上哀求:"老爷呀,我饭都没有吃呀!他们身后是一间稻  相似文献   

15.
正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三四公里的路程,那时家里又没有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特别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送送你!"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青春年少的我,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像个大人。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狗蛋,不就是走山路嘛,有啥怕的?面对我的拒绝,父亲迟疑了一  相似文献   

16.
正说到"骂皇帝",许多人都会想到海瑞。海瑞确实骂得痛快淋漓,直接说嘉靖皇帝"薄于父子"、"薄于君臣"、"薄于夫妇",有刺激性的是这一句:"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不过,别以为只有海瑞才敢这么痛骂皇帝,宋人骂起皇帝来,比海瑞凶得多。  相似文献   

17.
<正>"宁让身子受累,也不让脸上受热!"这是姥姥挂在嘴边儿的一句话。姥姥没什么文化,但她对这句话的哲理却有着独到的见解。小时候,我总觉得姥姥好像特别愿意干活,从没闲着的时候。有一天,我傻里傻气地问:"姥姥,你为啥这么爱干活?"姥姥笑着说:"天底下谁生来就爱干活啊?人活着就为一口气,宁可自己吃苦遭罪,也不能让人瞧不起。"姥姥一生育有五儿两女,负担极重,但她从来没喊过苦、叫过累,只是  相似文献   

18.
车费     
正父亲今年已经76岁,大半辈子在农村耕种锄耪,从没有进过城。秋后,我打的把他老人家接到了城里,想让他享享福。车到了地方,父亲见我给出租司机50元车费,心疼地说:"哎呀,300斤大白菜没有了!"看着父亲那心疼的表情,我劝慰道:"人挣人花嘛,您别心疼。咱上滨河公园看看吧,可大了,比咱们家的庄稼地好玩儿多了!"父亲摇头,说:"让我看看宽敞的街道、绿树红花和高楼大厦就知足了,省点儿门票钱吧!"为了让父亲开心,我灵机一动,骗父亲说:"我正好有两张赠票,不花钱。"  相似文献   

19.
人心的回归     
"归去来兮!"这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歌唱。我在香江边徘徊,却分明感受到,"回去吧!回去吧!"香江也在这么歌唱。回归十年来,香港人袒露着这样的心声。住在驻港部队基地。这些日子,他们举办各项庆祝活动,非常繁忙。基地政委曾在黄冈军分区任职,算是半个老乡,交谈十分惬意。但不便过多地打扰人家,自己逛,自己看,逛得很开心,看得很真切。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的中秋夜,在浙江省海宁市盐官古镇观潮公园,央视直播团队记录下了飞机从金黄色大圆月前穿过的神奇一幕。央视主播郭志坚对联播里的这条新闻惊叹道:"我的天哪,太漂亮了!"飞机"邂逅"大圆月的美景,迅速登上热搜,点燃了网友的热情,好评不断。大饱眼福的网友不吝赞美之词,有很多网友在问:"这么神奇的画面是怎么捕捉到的?谁拍的?用什么拍的?"飞机"邂逅"大圆月的美景,出自总台"金牌摄像师"汪成健。55岁的他尽管眼睛花了,但酷爱自己的职业,依然坚守在拍摄一线。今年中秋夜,汪成健来到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