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节自9月1日晚开幕以来,已经有声有色地在北京全面展开。北京成了荟萃亚洲艺术精华的大舞台。 9月1日晚,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灯火通明,七色彩灯缀满了古柏苍松,喧天的鼓乐迎接着两万多名  相似文献   

2.
说不清,是亚运会向我们走来了,还是我们正走向亚运会。反正它近了,近得仿佛第11届亚运会开幕的辉煌时刻就在明天。 最近,北京开放部分亚运场馆供人们参观,观者如潮。看到大家那么喜欢新建的亚运设施,我和我的  相似文献   

3.
到6月14日,是距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100天的日子。作为东道主,中国体育代表团将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亚运会上?我们有实力蝉联亚运会金牌总数第一吗?这是目前海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看看近期中国亚运集训队所参加的一系列国际、国内热身赛,有助于人们寻求对这一问题的答案。 今年以来,中国举办了一系列洲际或全国性的单项比赛,其中有的属于亚运会选拔赛,有的则纯粹是热身赛,并颇繁地把队伍拉出去,参加国际比赛。从这些比赛看,经过几个月的冬训,中国亚运会集训队各路大军的整体实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9月22日,第11届亚运会火炬将在北京燃起,这是在我国首次举办的亚洲体坛盛会。我作为一名挂靴不久的运动员,心情是不平静的…… 许多热情的观众和朋友关心着我,有的还给我来信,问我为何不等到亚运会后退役?他们的心我是理  相似文献   

5.
举世瞩目的第11届亚运会,将于今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承办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盛会。办好亚运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水平和人民精神风貌,为祖国争光,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自本期开始,本刊特辟《亚运专页》,向各位读者突出报道这次盛会筹备工作的主要进展和赛场内外的重大新闻。  相似文献   

6.
第11届亚洲运动会将于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办好这届亚运会,不仅是中国人民和中国体育界进入90年代的一件大事,也是亚洲人民和亚洲体育界瞩目的一次盛会。 亚洲运动会是第2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各国获得民族独立、经济发展的产物。第1庙亚运会于1951年3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中国派观察团出席了运动会。但是中国在亚运会中的合法席位迟至1973年才得到恢复和确认。之后,我们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了第7、8、9、10届亚运会,并积极参与了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筹建工作。在此期间,亚洲体育界的朋友多次希望中国作为亚洲的大国能为亚洲体育事业作更大的  相似文献   

7.
1990年9月22日,印有一轮红日、象征着中国的万里长城和代表亚洲“A”图案的亚运会会旗,将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升起。国际奥委会和亚奥理事会的所有成员组织的官员,将应邀分别在萨马兰奇和法赫德亲王的率领下莅临京华,观看数千名亚洲运动员在第11届亚运会上的角逐。 在19世纪90年代初不敢跨出国门登上首届现代国际奥运会竞技场的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金秋季节,却以东道主的身份把国际体育界的群英请到我们的古都北京欢聚一堂。正象许多国际,国内人士所评论的那样,中国已经和正在实现跨越世纪的挑  相似文献   

8.
将于今年9月在我国首都召开的第11届亚运会,是中国自建国以来所承办的最大的一次国际性综合运动会。它牵动着海内外亿万炎黄子孙的赤子之心,为了本届亚洲体育盛会的召开,人们以强烈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无私的奉献之歌。 拉萨市实验小学的670名小学生在1989年11月给亚运会集资部寄去了667.36元,附信说:“尽管我们捐的钱不算多,不能为亚运会买一件像样的体育器械,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是我们边疆少年对祖国  相似文献   

9.
9月的纽约联合国总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9月7日,为期3天的第二届世界议长大会在这里开幕,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出席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即将召开的联合国首脑会议建言献策。一周之后的9月14至16日,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就将在这里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0.
全球要闻     
《瞭望》1999,(40)
第五十四届联大开幕第54届联合国大会9月14日在联合国总部开幕,大会选举纳米比亚外长西奥本·古里拉布为本届联大主席。本届联大是联合国20世纪最后一次盛会,承担着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特殊使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届联大于20日开始为期两周的一般性辩论,包括中国在内的18o多个国家的代表将在辩论中发言,就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联合国以及安理会的改革等重大国际问题阐述各自立场。第53届联合国大会于9月13日在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和平文化宣言和行动纲领》后宣布闭幕。第54届联大拒绝将“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列入议程第5…  相似文献   

11.
李勤 《瞭望》1990,(40)
1990年9月22日,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圣火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点燃。下午5时20分,大型团体操《相聚在北京》,在一片欢庆的锣鼓声中拉开序幕。 绿草如茵的场地上,伴随着惊天动地的鼓声,走来了山西太原钢铁公司的107名工人。他们列成钢锭形阵容,擂响着一面直径为2.2米的中国最大巨鼓、4面直径为1米的大鼓和7面直径为80厘米的中鼓,敲打着80对金光闪烁的铙钹。 锣鼓由急见缓,又从缓至疾。坐在观众席上的太原钢铁公司总经理李成,听着太钢人重重敲响的锣鼓,心潮激荡,不禁自言自语:“这是中国人的胸怀!” 397名黄衣黄冠黄皮肤的晋南汉子,敲着锣鼓走  相似文献   

12.
王蔚 《瞭望》1990,(24)
不久前,北京市对市民的亚运心态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70%以上的北京市民了解亚运会的基本情况,并表示将在义务劳动、观看比赛、制止不文明等情况方面积极支持亚运会。这说明亚运意识已深入大多数首都市民的心中。 办好亚运会,日益成为北京人关注的热点,谈论的中心。人们自觉地维护首都的社会安全,争做文明市民,争着参加为亚运会做贡献的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8,(52)
正如人们赛前所预期的那样,出征泰国曼谷第十三届亚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更像是去参加一次例行的加冕仪式:当12月20日第十三届亚运会降下帷幕之时,中国体育代表团以129枚金牌雄居各代表团之首,实现了亚运会上金牌和总分的“五连冠”。这再一次印证,中国在亚...  相似文献   

14.
1990年9月23日中午,地坛体育馆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这里将产生第十一届亚运会的首枚金牌——女子44公斤级举重决赛的金牌。赛前的新闻预测一致认为,中国选手邢芬将夺取这枚金牌。因为她目前保持着抓举72.5公斤,挺举92.5公斤,总成绩165公斤的三项世界纪录,在亚洲鲜有对手。 中午,初秋的太阳挂在一碧如洗的蔚蓝天空上,通往地坛体育馆的街道两旁彩旗招展,鲜花夹道,空气中暗香浮动。一切似乎都在说明,这是创造好成绩  相似文献   

15.
万嗣铨——作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秘书长,人们不会忘记他。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建筑施工专家,不仅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完成了亚运会的组织工作,而且用自己的真实感受、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做了大量入情入理、催人泪下、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人们不会忘记:几年前,不少人认为我国举办亚运会是“不自量力”、“劳民伤财”,还有相当一些群众对亚运会能否成功感到信心不足。为了唤起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亚运意识,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学校、医院以及民主党派及宗教界,以大量的数据和丰富的材料,向人们详细介绍了亚运会举办权的来之不易;如实分析了亚运会所需费用和我国的综合国力;热情讴歌了海内外众多为亚运会默默做奉献的无名英雄。他告诉人们,在  相似文献   

16.
毕靖 《瞭望》1986,(40)
汉城专电 九月二十日,第十届亚运会开幕。尽管连绵不绝的阴雨和森严的安全保卫给开幕式罩上了阴影,然而,隆重的仪式和气氛热烈的团体操和迎宾表演取得了成功。十万观众在雨中情绪高昂。据报道,有二十亿观众收看开幕式电视实况转播。 战幕拉开,正如亚洲体育界和新闻界人士所预料的那  相似文献   

17.
国际要闻     
《瞭望》1995,(40)
第五届第三世界科学大会开幕第五届第三世界科学大会9月18日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是“科技进步与非洲发展”.第三世界科学院1983年创建于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城,其创始人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基斯坦著名物理学家萨拉姆.该科学院现拥有包括中国在内的57个发展中国家的372名成员.第五十届联大开幕第五十届联合国大会于9月1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来自全部185个会员国的代表出席了开幕会议.葡萄牙前副总理兼外长迪奥戈·弗雷塔斯·多阿马拉尔当选为本届联大主席.他在讲话中强调,“国际新秩序尚待制定,和平有待巩固”.  相似文献   

18.
编者寄语     
《瞭望》1990,(24)
北京城里,喜迎亚运的气氛越来越浓。商店橱窗里、公共汽车上,迎亚运的宣传口号、亚运会的吉祥物和标志旗随处可见;大街小巷,飞扬着《亚洲雄风》那激扬优美的旋律…… 赛期日近,人们的关注之情愈切。作为东道主,中国体育代表团将以何种精神风貌出现在亚运会上?他们能否连取亚运会金牌总数第一的桂冠?这无疑是令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期发表的《厉兵秣马迎亚运——从热身赛看中国亚运集训队》一文,传出了这样的信息:经过几个月的刻苦冬训,中国亚运集训队各路大军的整体实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国的优势项目继续保持旺盛势头,一些落后项目也在迅速崛起,在这届亚运会新设的项目中,我们仍占明显优势。当然,还有弱项,仍有不足,需要我国选手奋力拚搏。  相似文献   

19.
编者寄语     
《瞭望》1990,(42)
亚运会已降下帷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人们议论纷纷,从各个角度交流着对亚运会的观感。这些观感,集中到一点,就是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下第一等的决心,经过艰苦的努力,就能创第一流的水平。 不仅亚运会,其他一切工作无不如此。 我们说,中国人能把中国的事办好,这不是吹牛皮、放大饱。中国地方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又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牛杨 《瞭望》1990,(41)
海峡隔不断手足情 在9月22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中国台北、香港、澳门四个体育代表团,首次欢聚。四个代表团所处的社会制度不同,优势项目各异,但是,他们的民族情感是一致的,都希望在亚运会上创造出好成绩,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为中华民族争得荣誉作出贡献。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聚,这是炎黄子孙共同的愿望。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为的蕃篱,中华民族的健儿们四十年来却不能相聚。尤其是海峡两岸的运动员,在国际体育的竞技场上在很长的时间里竟无缘谋面。 然而,一湾海水,毕竟不能隔断两岸同胞的手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