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夫 《新法规月刊》2013,(6):152-158
“八二宪法”对检察院的宪法地位与性质进行了“双重界定”,即将检察院的宪法地位界定为检察机关,将检察院的性质界定为法律监督机关。学界对“双重界定”及其意义并无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以致产生了检察权是法律监督权等在检察理论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影响深远的错误认识。因此,需要从理论与制度层面证成与厘清“双重界定”。这一工作的意义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厘清“检察机关”与“法律监督机关”不同的概念功能,唯有如此,才能正确认识检察权的规范性来源,相应地,法律监督权概念既不存在于宪法文本中,又不源于对宪法的正确理解,因而是一个伪概念;第二,洞察“法律监督机关”对“检察机关”的意义支撑,唯有如此,才能透彻理解检察院享有独立宪法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周江 《法律科学》2010,28(1):107-113
“冲突法理论”应当被理解为对于“为何适用外国法”做出解释的理论,而关于“如何适用外国法”的理论则毋宁属于“冲突法中的理论”。“冲突法理论”的生成基础落实于多元私法体系共存的实在界存在以及观念界中理性的反思品质之上。并且,其赖以生成的实在界基础作为影响因素而言时,就必须理解为“多元私法体系的共存状态”。“冲突法理论”是关于整个冲突法体系的“元理论”,它代表冲突法体系参与其他知识体系间的互动,而这种互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解释关于冲突法体系的根本问题,并对整个冲突法体系的存在负责。  相似文献   

3.
论心理学的“范式”与“范畴”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现代心理学仍缺乏一个库恩意义上的“范式”,但存在着“类似于范式的东西”即“范畴”。尽管范畴同范式意义不同,却起着指导心理学家的研究、规范心理学家思维的作用。范畴对心理学发展的积极作用是给心理学提供了理论框架,但范畴的多样性也导致了心理学学科的复杂性与分裂性。  相似文献   

4.
论“直接适用的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5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冲突法学界掀起了一场“革命”——某些学者称之为“危机”。①它旨在改造传统的法律选择方法,抛弃以往那种概念论的冲突法体系,把工具主义和功能主义引入到法律选择过程中。与此同时,功能主义对欧洲大陆的国际私法理论和实践也产生了影响,并对其改造传统的法律选择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接适用的法”就是表现之一。本文拟就该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一初步探讨,并和美国功能主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有助于研究它对冲突法发展的影响和挑战。一、“直接适用的法”理论的形成(一)背景随着战后现代福利国家的兴起…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与朋友在一家饭店就餐,结账时突然发现钱包不见了,于是找到店家理论。一位负责人指着墙上的“警示牌”振振有词地说:“我们已经张贴告示了,所以物品丢失与我们无关。”  相似文献   

6.
德沃金的“理论争论”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沃金的“理论争论”说刘星在《法律的帝国》中,德沃金指出:“本书与法律中的理论争论有关。其目的首先在于理解这种争论属于何种争论,然后建构一个与恰当的法律根据有关的理论并为之辩护。”①“理论争论”说是目前德沃金法理学“实然分析”的理论基石,它开拓了当代...  相似文献   

7.
对“良性违宪”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前两次“良性违宪”的讨论不够深入和全面。“良性违宪”理论的错误不是一般性错误,而是法哲学层面的方向性错误。“良性违宪”理论为宪法制度确立了两条凌驾于宪法原则之上的政治标准。用韦伯的理论框架分析,就是拥护实质合理性法律观而反对形式合理性法律观:用昂格尔的理论框架分析,就是拥护官僚法而反对法治。因此这种理论站在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对立面。与此同时,虽然存在重大错误,但“良性违宪”理论所揭示的现象却值得思考,从中我们可以反思我国宪法文本以及宪法修改和变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平衡论”的困境晨曦“平衡论”是一种富有新意和生气的行政法学理论。由于准确地把握住了行政法中“行政机关──相对人”这一核心矛盾,并就此建立起“管理法”、“控权法”、“平衡法”三个理想类型(idealtvne),“平衡论”在方法论上颇有可取之处。而且,...  相似文献   

9.
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李晓斌今年三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现场直播了四川省“人大”40名代表对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质询,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们注意到:此次质询开创了我国省级“人大”监督法院正在审理的具体案件的先例,其对监督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犯罪记录”和“前科”混淆性认识的批判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刑法学界对于“前科”和“犯罪记录”有着普遍的混淆性认识,导致相关研究存在严重的方向性偏差,研究视角的多重错位更是导致了研究结论的非科学性。科学界分“前科”与“犯罪记录”是前科消灭制度研究的理论前提。“犯罪记录”是对犯罪事实及其刑事判决的纯粹客观记载,“前科”则是对犯罪记录的一种规范性评价,“犯罪记录”和“前科”之间是评价对象与评价结论的关系。真正影响犯罪人回归社会的,不是“前科”和“犯罪记录”,而是社会公众自发的非规范性评价,“标签效应”等均是此种非规范性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平衡论”是80年代初中期我国行政法学界发生关于行政法的“控、保权”之争后形成的主流观点的延续和发展,在我国体制转轨时期提出“平衡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平衡论”自身存在的疏漏在很大程度上又妨碍了其积极作用和理论潜力的发挥,应将其改造和完善成为主张西方行政法先进经验与我国行政法传统相结合、西方控权模式与我国国情相“平衡”的理论,并将其正确定位为我国体制转型阶段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杨时作为二程弟子,完善并发展了二程的“格物致知”理论,建立了以“诚”为核心的“格物致知”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律师》2003,(2):87-87
各位同仁: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已不再是“人才”的竞争,而是“学习力”的竞争。谁具备了“学习力”,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两大管理理论之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城市及企业所接受。欧盟组织早于1998年就向各国发出了“白皮书”,要求建立学习型的社会。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就是一个典型的学习型社会。在中国,中组部部长曾庆红也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排除干扰、减少应酬、努力营造学…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并确定其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新发展、新突破,是党执政和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这一由“法制”到“法治”的转变,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认识的深化;说明了我们党对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理论的深刻理解;证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之路,彻底摒弃人治、厉行法治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这一具有里程碑标志的转变,说明党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施米托夫《国际货物买卖法合同的落空——英国法与比较法》一文中有关“合同落空”规则的理论出发。观察两大法系对于合同免责制度理论的异同,即重点分析与比较了“合同落空”、“情事变更”与“不可抗力”三大理论,从而把握三者的不同.以达到更为准确地适用而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漳浦县是福建省委确定的县级“三讲”教育试点县之一,经过实践,我们感到要搞好“三讲”,领导干部要做到“十戒”: “一戒”学习目的不明确。要防止单纯追求学习篇目数量,认识肤浅,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不能理解文章精神实质的学风。 “二戒”无的放矢。学习和整改要有针对性,要从群众意见比较集中、反映强烈的问题中梳理班子或个人存在的问题。 “三戒”剖析问题避重就轻。有些领导干部对剖析问题有所顾虑,担心把问题说出来会降低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放不下架子,拉不下面子,怕暴露出问题影响个人升迁。 “四戒”侥幸过关。对自己存…  相似文献   

17.
唐律中典型的“无罪”是一种法律评价结果,相关内容皆出现于“义疏”,表达的含义是针对特定行为人无具体刑种与刑等的适用。此种表述形式及其表意特征形成于唐代制作“义疏”的过程中,但与简牍秦汉律令所见相关术语仍有比较明显的渊源关系。唐律“义疏”中的“无罪”多用作解释“不坐”与“勿论”,意图在于“更新”甚至“替换”沿袭前代而来的立法语言,由此实现立法者的特定意图。“无罪”包含的理论旨趣说明立法者自发产生了针对行为人进行多层次评价的理论追求,但“义疏”中以“无罪”对相关术语的解释一方面以其表意为限度,另一方面也无法超越传统刑律的立法体例。  相似文献   

18.
“王海现象”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鹤 《河北法学》2000,(3):31-32
“王海现象”历经数载,相关判决迥异。纵观该现象,其核心问题不过是王海一类“购假索赔”者是否为消费者。本文从法规、理论、实践多方考察,对该问题作出了明确、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元明之际,曲论家对“本色”与“当行”的理解不尽一致,万历以后的曲论中出现的新特点是“本色”与“当行”理论之互补、渗透和融汇,这标志着古典戏曲理论的日臻成熟。这种戏曲美学思想,为李渔(清)系统的戏曲理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险性”的纠缠与厘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法治研究》2016,(3):58-64
“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具有各自独立的学术品格,“人身危险性”不能寄居于“社会危害性”之下并被其简单囊括。人身危险性的介入并不排斥社会危害性理论,在彼此内涵中究竟以行为还是以行为人为中心是界分二者的核心基准。“人身危险性”概念应该得到正本清源的澄清,“人身危险性”这一容易引发歧义的概念应该还原为“社会危险性”。厘清“人身危险性”的概念具有多元化的现实意义,是我们顺利接纳并重新认识其学术价值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