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的论断,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实践基础的发展,它规定了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方向。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创新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执政党建设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包括邓小平党建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党建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思路分别进行回顾和梳理,从中思考加强执政党建设对回答和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富友  董永亮 《世纪桥》2010,(15):49-5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时代主题转换构成其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因和力量源泉。在中国,围绕革命和建设时代主题的逐次转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实现了一次次的飞跃。我们要实现时代主题转换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有机结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怕牺牲而建立了新中国,经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创新才最终形成的。历史值得铭记,经验需要我们总结继承,在新的时代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面前我们该如何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30年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也成就了中国民族理论的伟大创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正确的实现,并将进一步继续深化。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内在规律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越来越清晰,将指导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在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取得更高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族根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本文首先探索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民族根基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接着论述了兼容并蓄的中国龙文化、阴阳交合的中国古代辩证法、知行合一的实践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供了方法和动力。  相似文献   

7.
民族根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本文首先探索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民族根基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接着论述了兼容并蓄的中国龙文化、阴阳交合的中国古代辩证法、知行合一的实践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供了方法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逐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紧跟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开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习的新境界;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推进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创新,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形态,在这些理论的指引下,我国民族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回顾和总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及成效,探讨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品质,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动力.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正足由于理沦创新,才推动了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实践发展和时代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建党90年来,我们党围绕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相继创立了许多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对我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系统总结建党以来理论创新的基本特征,对当今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袁瑛  雷春香 《世纪桥》2010,(15):39-40
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在坚持中创新。江泽民同志在西部大开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民族区域自治、不同民族文化和谐相处、民族精神建设等方面,丰富与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13.
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之路是立足中国具体国情和人民群众改造社会的丰富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人民群众的实践逻辑与中国社会历史逻辑有机统一为基本原则,以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形式为目的的理论发展范式。这一独特的理论创新之路论证了在中国具体环境中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创新其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视角和科学态度,指明了在中国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方法和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十六次代表大会重申了创新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回顾中共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创新史。中共如何在新的历史阶段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仍然是看中国共产党能否进一步开拓创新,能否进一步承担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陈红娟 《探索》2012,(2):13-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主要通过两条路径来实现,一是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经验进行提炼、概括和理论创造,使其上升为科学的理论;一是对现有理论在一定阶段上的突破或综合,是从既定理论出发而继起的理论提升,将较低层次的理论发展为较高层次的理论。这两条路线的交纵发展,共同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阶段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品质的要求,是增强马克思主义说服力和感召力的有效途径。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必须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关系,必须反对两种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深化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能脱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际;只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是有针对性的创新,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马克思主义矛盾理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了中国特点,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及其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邓小平从哲学理论思想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实践观,对"十年文革"所造成的严重危害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基本指导思想和实践原则,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时代精神以及当代世界发展基本趋势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在实践中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理解和建设社会主义;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揭示了当代科学实践与生产实践之间的辩证本质关系,并对改革社会关系的政治实践进行了全新的认识和实践,从而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赋予了邓小平的实践观以时代特征,创新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命题。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三代领导核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拓与顺利发展的过程,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深化的阶段。人民群众在一系列探索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可谓精髓,有助于加速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步伐,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