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1年至1934年,项英一直在中央苏区工作。关于项英在中央苏区的功过是非,党史界至今尚未有专文论及。本人愿不揣愚陋,试就本题,略述管见。项英是1930年12月底,奉中央组建苏区中央局的重任,由上海经福建进入江西中央苏区的。在中央苏区的四年中,他勤勤恳恳,忘我工作,为革命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业。他在中央苏区的主要功绩是: 第一,组建苏区中央局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合作社股票是中央苏区合作社发给本社社员的一种有价证券,是中国合作社及证券发展史的历史见证。中央苏区首家合作社是1928年2月成立的东固消费合作社。中央苏区首家股份制合作社则是1929年10月成立的下才溪油盐肉合作社。中央苏区合作社股票分为消费、粮食、生产、信用合作社股票四种类型.这些股票由中央苏区各级合作社发行,是维护中央苏区工农群众利益的股票,具有印刷简单、发行量小、面额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土地革命时期,在群众性戏剧运动蓬勃开展的基础上,中央苏区出现了专业化的剧团。1932年春成立的红军学校八一剧团,是中央苏区建立的第一个专业剧团,也是人民军队的首个专业剧团。1932年9月,中央苏区在八一剧团的基础上组建了工农剧社,成为中央苏区戏剧运动领导机构,隶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教育部。工农剧社创办的蓝衫剧团学校,成为我党建立的第一个戏剧学校。工农剧社作为中央苏区戏剧运动的中心,标志着  相似文献   

4.
?193i年11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泰宁正式列入中央苏区版图,成为当时中央苏区21个组成县之一。1932年10月,国民党军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阶段“围剿”计划。  相似文献   

5.
赖晨 《党课》2013,(18):91-96
西药奇缺 从1930年开始,为了消灭中央苏区,蒋介石在发动大规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企图困死红军,使中央苏区经济枯竭,几乎无法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6.
正松毛岭阻击战是1934年秋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前夕在中央苏区东线的最后一场重大战斗。松毛岭在福建省连城县与长汀县交界线上绵延80多华里,是守护中央苏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长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1934年6、7月间,国民党军队分6路向中央  相似文献   

7.
《红色中华》报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以后又改为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这份红色报刊在中央苏区到底出刊到何时?有些同志根据人民出版社1982年影印出版的《红色中华》合订本提供的资料,断定《红色中华》在中央苏区只出刊到1934年10同3日,它在中央苏区的最后1期是第240期。  相似文献   

8.
<正>从1932年冬进入中央苏区,到1934年10月长征离开这片红色土地,刘少奇在中央苏区生活工作过将近两年。在这两年中,除去1934年7月至9月两个月担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外,刘少奇基本上以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身份,领导苏区及全国的工会工作。他在中央苏区的理论建树和实际贡献,也就集中表现在工会工作和工人运动方面。工  相似文献   

9.
中央苏区后勤保障问题研究作为中央苏区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取得积极进展。总体性研究使中央苏区后勤保障问题的概貌愈加清晰,专题性研究从粮食供应、医疗救护、交通邮政、财政经费供给等不同侧面深入探讨,拓展性研究使研究旨趣延伸至多种领域,再通过以各种史料为载体使历史记忆在交叠中愈加立体鲜活,构成了中央苏区后勤保障问题研究的学术进程。  相似文献   

10.
《福建党史月刊》2012,(17):44-46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1933年6月13日,中共苏区中央局转发了中共临时中央的《对今后作战计划之指示》,要求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中央苏区北部的抚河、赣江之间积极活动,破坏国民党军“围剿”中央苏区的作战计划;另一部分组成东方军人闽作战,打击驻福建的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11.
正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3年多时间的努力,泉州市下辖的安溪、南安、永春、德化4县(市)的申报中央苏区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3年7月,中央党史研究室发文认定,安南永德4县(市)"当年曾建立苏区(安南永德苏区),当地军民积极抗击国民党军队的围攻,直接支援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建议视同中央苏区考虑"。2014年4月,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具有特殊的政治和历史地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为了改变其贫困落后面貌,确保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务院在2012年6月28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在财税、投资、金融等各个方面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原中央苏区的振兴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财税政策一直是区域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推动原中央苏区振兴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陈弘君 《广东党史》2016,(12):39-40
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点。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曾是中央苏区的重要屏障,粤东北苏区更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是红军长征首先顺利经过的省份。广东人民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东曾是中国大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江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苏区的南方屏障,粤东北部分区域属于中央苏区范围。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是在1931年10月粉碎了国民党对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军事"围剿"后,由毛泽东、朱德等直接领导下开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又称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15.
1931年11月1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中央苏区正式形成的标志。当时,中央苏区拥有江西省、福建省的29个县,面积7万平方公里,人口340万以上。1931年冬后,中央苏区普遍以乡为单位建立党支部,村建立党小组。仅据中共江西省委统计,1932年3月全省14个县(石城县未统计)共1089个乡,建有998个党支部。在各级苏维埃政权机关和群众团体中,以及苏区的国营企业中,也单独建立了党的支部。中央苏区不仅普遍地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而且采取了一系…  相似文献   

16.
在许多有关论述中央苏区红军长征的史书论著中,都称长征初期的主力红军为“红一方面军”或“中央红军”。严格说来,这是不很确切的。因为,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在开始长征时,已经改变了部队的名称。根据历史文件记载,1934年10月10日,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时,以朱德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中央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从1929年1月红四军下山至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突围长征,毛泽东、朱德等率领工农红军在这里战斗了整整五年零九个月的时间。红军在中央苏区到底占有多少个县城?目前史学界最通行的说法是21个县城。但这个说法与历史事实有很大的出入,可以说是一个误解。近年来,我们在深入研究中央苏区的历史时,经逐一核实红军攻占中央苏区各县城的情况,得到结果是:不仅在“一苏大”召开前红军在中央苏区没有占据21个县城,就是在中央苏区的全盛时期的1933年秋,红军也从未同时占据着21个县城。实际上,在“一苏大”(1931年11月7日开幕)召开前,被红军占领的县城仅瑞金、兴国、于都、石城、宁化、长汀6个县城;“一苏大”后至1932年4月,被红军攻占的县城迅速增加,计有瑞金、兴国、于都、宁都、广昌、石城、会昌、安远、寻乌、长汀、龙岩、永定、上杭、武平、连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时期,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社会教育成绩显著,并创造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是中央苏区社会教育成功的前提;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中央苏区社会教育成功的保障;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是中央苏区社会教育成功的关键;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是中央苏区社会教育成功的捷径。  相似文献   

19.
正1931年春,任弼时离沪来到中央苏区,担任苏区中央局委员兼组织部长。他在中央苏区领导的干部工作扎实有效,体现出高度的组织才能和鲜明的个人特点,赢得了"布尔什维克组织家"美誉。未到中央苏区前是有毛右倾的观念的,到苏区后认为毛有独特见解,有才干任弼时到苏区前不久即1931年1月7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但该会并未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在反对立三路  相似文献   

20.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初期,留在中央苏区的党组织和红军,经历了从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过程,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本文拟对这一战略转变过程中的有关重大决策问题作些剖析。一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着失败,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进行长征前夕,曾对中央苏区今后的斗争作了具体部署。在组织上,在中央苏区留下一部分党政军干部和主力红军第二十四师、十几个地方红军独立团以及其他地方群众武装,总人数约3至4万人。在苏区设立中共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由项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