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支部生活》2012,(9):53-55
在抗击"7·21"特大自然灾害宣传报道中,市属媒体结合抢险救灾深化"走转改"活动,组织编辑、记者,走进灾区最前线,及时、全面、准确反映灾区受灾及重建情况。图为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在一线采访中。  相似文献   

2.
作为志愿者的歌星韩红从四川灾区回到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忍不住哭了:"在灾区的几天里.每天都被感动着,战斗在灾区的子弟兵们都是英雄.映秀的老百姓看到军队甚至会下跪,给解放军磕头……"  相似文献   

3.
《党建》2008,(7)
编辑同志:在汶川抗震救灾工作中,我们不仅听到了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故事,也听到了许多对灾区和灾区人民的承诺。  相似文献   

4.
"在我省灾区过渡安置集中点和今后的重建工作中,我们用文化调节情绪、抚慰心灵、疏导心理、安定人心;用文化舒缓焦虑、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用文化坚定灾区群众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怀激情地说道.  相似文献   

5.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0,(20):42-43
2010年是"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值此"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重要时节,中共四川省委党的建设杂志社承办了"全国党刊四川地震灾区集中采访活动",全国各省市(直辖市)30多家党刊社,近百名记者到地震灾区集中采访,记者们走北川、访汶川、看安县……两年过去了,"5·12"汶川大地震的惨裂场面仍然令人震撼!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令人敬佩!灾后重建的喜人景象令人吃惊!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年多来,四川人民奋力建设灾后新家园,创造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伟大奇迹。本刊记者见证了"汶川奇迹",实地采访了灾区群众,通过本刊把灾区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创举介绍给我区读者。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两年初到报社工作时,也曾为"采编矛盾"困扰,报社领导为使我们这些新参加工作的编辑记者能真切"换位思考",在报社内部执行了一段时间的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7.
正在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明白了一个人的生命必须和百姓相连,百姓的是就是我们新闻工作的是,这样才能写出好新闻,值得回忆的好新闻!还记得2003年初,我在新疆巴楚地震灾区采访,被这看似贫穷落后的琼库恰克乡乡民感动,也被党中央及新疆各族人民帮助巴楚灾区重建家园的场景感动。作为一名汉族记者,我在维吾尔族村落里采访时,得到维吾尔族百姓最热情的招待,从而改变我了对记者工作的看法,更加执着地爱惜这个工作了。  相似文献   

8.
4月21日清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四川芦山"4·20"地震震中灾区指导抗震救灾时接受记者采访。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八方支援,抢险救援、医疗救助、受灾群众生活安置等紧张有序进行,各类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灾区。  相似文献   

9.
宜春日报从今年5月份开始,在编辑记者中开展1+1结对共进活动,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使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的编辑记者尽快适应新时期报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此次结对的编辑记者共46人。  相似文献   

10.
主编月报     
《军队党的生活》2008,(6):92-92
这段时间,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是编辑部每位同志关注的焦点。地震发生后.大家踊跃请战,希望到灾区深入采访报道。经报总政批准,解放军出版社由张晋生副总编辑带队,组成了7人采访组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我们编辑部的余彦隆编辑成为前往灾区采访组的成员之一。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深入救灾  相似文献   

11.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7,(19):49-49
"潜规则"是近年来在媒体上频频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这个词的创意者吴思,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曾任《农民日报》、杂志《桥》的记者、编辑,现为《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对"潜规则"一词的含义,他解释说:"中  相似文献   

12.
霍庆涛 《当代贵州》2008,(11):19-19
5月22日起,我省陆续开始接收来自四川灾区的学生。贵阳市云岩区和南明区教育局为方便灾区家长咨询公布了热线电话,记者好不容易拨通了云岩区教育局的电话,又听见里边的电话铃声响起,而南明区教育局的电话一直在通话中。  相似文献   

13.
《江淮》2007,(8)
今年淮河的洪水是自1954年以来第二大的流域性大洪水,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虽然汛情严重,但灾区的景象已和往年迥然不同:一个个新建的"保庄圩"和"迁安村"规划整齐、干净漂亮;受灾群众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洪灾而受到太大影响,吃喝充足、秩序井然;蓄洪区内也再难看到被水淹没的村落……与此同时,以往"人在堤在,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12,(Z1):46-47
以"深入走转改,聚焦新宁夏"为主题的调研考察活动,使全国党刊的记者、编辑深入宁夏腹地,从黄河之滨到六盘山区,从塞北江南到中部干旱带,领略宁夏风光,感受跨越发展。几天来的所见所闻,刷新了全国党刊的记者、编辑对宁夏原有的认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在灾后重建中,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这是摆在地震灾区和援建省(市)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刊记者通过实地采访,深切感受到以剑阁县和绵竹市棚花村为代表的灾区重建充分挖掘了当地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24日,温总理在四川汶川震中灾区映秀镇举行的中外记者会颇令人注目。当美国《新闻周刊》记者问,为什么在这次地震中中国会如此  相似文献   

17.
正11月的一天,曾化名"皇甫平",率先撰文提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周瑞金接受了记者专访,谈及十八大后的反腐、从严治党等话题。记者:十八大后反腐至今,您认为到了怎样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9月14日至16日,全国35家党刊记者深入四川地震灾区进行集中采访活动,共同见证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的伟大壮举。一路行走,一路感动,通过人民网微博,党刊记者们与广大网友分享所见所想,近千条信息凝聚起浓浓敬意和深深祝福。  相似文献   

19.
穿越32年时光,特大地震把唐山和汶川这两座相隔千里的城市紧紧连在一起. 5月17日,记者一路向西,奔赴灾区,沿途可见,一批又一批唐山人奔赴汶川,他们怀着感恩之心,决意要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和从废墟中站立起来的智慧,带给这方必定要重新崛起的土地.  相似文献   

20.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的直接指挥下,重庆各大媒体迅速派出记者,赶赴重庆梁平和四川灾区,对抗震救灾进行全方位采访报道。在四川灾区,活跃着一支由200多名重庆记者组成的新闻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在国家级媒体上发稿3237条,市属主要综合类报纸推出2437个版,刊发各类文字、图片24084条(幅),电视、广播发稿量超过23000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