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知     
《当代党员》2012,(3):2-3
重庆市政务微博集群平台“重庆微政务”最近正式开通——这是重庆首次以微博为核心架构、整合资源建设的政务微平台,首批便聚合了重庆市32个主要职能部门和区县政府的政务微博。该平台集纳有微博群、微直播、微访谈等多种社会化应用功能,首批亮相的是与市民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委办局、  相似文献   

2.
正政务APP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的能量大本营,是"两微"功能塑造的重要支撑力量,而不该是"两微"之外的可有可无的存在。按照政务微平台的现有模式,两微一端是标配,从具体的数字来看,政务微博最高曾达到近30万家,政务微信也已经突破10万家,但政务APP的统计数字却大多语焉不详。这就出现了"两微"平台兴旺发达,"一端"走势飘忽不定的政务新媒  相似文献   

3.
徐冰 《当代贵州》2013,(7):22-23
从问政平台向办公平台发展,中国政务微博的这一态势将得到强化。如果说2011年是"中国政务微博元年",那么2012年,则可以认为是中国政务微博发展爆发之年。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民网微博、新华网微博四大微博平台为载体,中国政务微博在延续2011年勃兴的基础之上,从深度、广度以及影响力等各个层面,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借助一些波及面很大的突发事件,中国政务微博不仅在很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13,(9):50-51
<正>"吉林微博发布厅"是东北地区首个正式上线的省级政务信息发布微平台,是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吉林发布"为主账号,以各地、各部门微博为从属账号,通过资源整合、纵横联动、"抱团"运转的新模式建立起来的吉林政务微博集群,首批聚合了100家成员单位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民群体日益壮大、网络社会随之崛起,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文学、微社区、微支付的发展,促使人们进入了一个"无处不微"的微时代。伴随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的不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5,(6)
<正>鸡西市的微政务悄然兴起于2014年,百余家的党政机关开通了政务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借助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为百姓办实事、办难事成为微政务的重要任务,微政务开通之来,以"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为目标,促进微政务快速有序蓬勃发展。一、鸡西的微政务成为"两个舆论场"的桥梁平台1."鸡西发布"开启鸡西"互联网+政务"先  相似文献   

7.
正微博作为网络舆情的第一落点,应该承担起舆情引导主平台的功能;政务微信平台的交互功能相对较差,我们应该将平台打造成线下政务大厅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放大,发展成"便民服务小秘书"。2010年是中国微博元年,2011年被称为是政府微博元年,很快,政务微博的数量就攀升至近30万家。然而,2013年被称为是政务微信元年,政务微信的数量也在2016年超过了10万家。和既有的新媒体平台的更迭一  相似文献   

8.
吴笛  朱天博 《党建》2014,(4):48-48
正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确定"群众在网上,就把群众工作做到网上"主题,大力推进政务微博、微信建设工作,为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群众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1.多平台运营,多元人群覆盖。北京市东城区目前在新浪、腾讯和人民网微博平台分别开通了名为"北京市东城"的官方微博,立足于政务信息、新闻信息、服务信息发布为主的综合性服务。围绕建设"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定位,区政务微博开设#东城  相似文献   

9.
政务微博是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与网民沟通的新平台。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政务微博认知与应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通过微博平台进行政务沟通的习惯尚未形成;二是存在"微博盲";三是不能真诚对待微博中的内容;四是微博回复不及时,搞形式主义;五是政务微博命名混乱,缺乏统一管理。因此,应加强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微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及时发布信息;不断完善网上舆情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微博的管理和评估体系,把政务微博平台中的民情民意落实到现实社会生活当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正>"微政务"是指由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以"微博+微信"为主要平台的电子政务2.0模式下的公共管理方式。它为中国政府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打造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政府管理模式提供了新途径。当前,"微政务"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正在以一种更为直接、亲近的方式"走入群众"。  相似文献   

11.
何阳 《党史博采》2015,(2):32-33
进入新媒体时代,各类新兴媒体对社会管理的的冲击力日益凸显,尤其自微博出现后,互联网成为积聚各方言论与力量的"加速器"。与此同时,政务部门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纷纷开通微博,基本实现了政务微博的"整体上市"。但政务微博还处于成长过程中,要引导政务微博走向成熟、健康发展,政府各部门责无旁贷。本文从政务微博的优势,劣势以及对政务微博的建议三个方面,探究政务部门如何更好的运用微博、管理微博,从而使政务微博正能量最大化,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正新媒体环境下,政务信息的发布平台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媒体、网站到微博微信的转型。按照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的分类,政务微博可分为专业政府部门政务微博、党政新闻政务微博两类,其中党政新闻政务微博是指由各地政府新闻办或党委主办的党政新闻发布类政务微博。但目前部分党政新闻发布类政务微博的发布效果不佳,粉丝粘合度不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党政新闻政务微博传播效果,必须找出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政务微博成为坚持群众路线的创新载体。当前,政务微博发展态势差强人意,政务微博陷入"众口难调"、"本领恐慌"困境。创新践行群众路线,政务微博应有更大作为,为此应采取对策:精心运营,不断提升政务微博服务能力;集群协作,构建线上线下联动格局;强强联手,与政府网站和传统媒体借势而为。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我国微博用户规模已达2.75亿人次,其巨大的信息集散功能使得它成为近几年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工具。在微博广泛兴起的背景下,政府部门也积极参与其中。截至2015年3月底,新浪网政务微博账号超过14万个,呈稳步增长态势。经过三年多运营实践,政务微博逐渐由单纯的信息发布窗口向政务处理平台转变,"信息发布+政务服务"成为政务微博的发展趋势。政务微博虽然可以有效提高政府回应效果,但作为一个虚拟的公共意见交流平台,一种新的传播模式,在制度层面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需要在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微博客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开通了政务微博,政务微博网站已经成为政务公开、为民服务、了解民意、政务互动的重要平台和重要渠道。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客网站上认证的政务微博客总数为50561个,其中党政机构微博客32358个,党政干部微博客18203个。  相似文献   

16.
《求贤》2013,(9):44-45
天津市人民政府公报政务微博已在新浪网、腾讯网开通运行,正式加入“天津发布”微博平台。天津市人民政府公报政务微博,将通过微博的形式,集中、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公布市政府的规章、文件、部门规范性文件等内容。该微博的开通,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比较新兴和推崇的网络问政方式,政务微博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南海微力、@海曙小微、@海盐12345、@成都服务等,都已成为很有影响力的网络问政平台。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这些政务微博也正努力从信息发布向务实应用转型,不断实现生活化、亲民化和实用化,朝着以民为本、服务大众的方向发展。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的网络问政的确是个好东西,它可以大大方便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联系。但现实中,也有少部分干部因此对网络问政产生认识误区,认为有了网络就万事大吉,跑基层、搞调研都不重要了,在办公室的电脑桌前点点鼠标,社情民意就能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18.
蜀事     
今年内四川所有部门单位开通微博 省政府办公厅最近发出关于加强政务微博应用的通知,要求开设政务微博必须向设立微博平台的网站出具公函,并配合网站进行认证和冠名管理,同时在省互联网信息办进行备案。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在民众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各级政务微博、微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通使用,喻示着政务新媒体应用已进入全新的"双微时代"。"微政务"与农村基层治理在细微、便民、亲民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内在的契合,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村基层政府应通过打造公共服务的全新理念,让政务公开实现信息有效传达的同时提升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话外音     
正据《现代快报》报道:近日有网友发现,江苏省仪征县、安徽省明光县等多地基层官方微博接连出现某明星的不雅照,内容基本一致。作为发布不雅照的政务微博之一,"迎江社区"所属单位的工作人员回应称,密码被盗,已经报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基层"官微"处于荒废状态。一受访者解释,当初上级要求注册"官微"是为了方便政务通报,至于后来为何都荒废了,她也不知情。评论:"官微"接二连三出现的不雅照事件,从常识上判断不一定是主动发布,的确存在被黑客盗取密码的可能。但是,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