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派饭”这个词,绝对属于上个世纪,检察机关里有过吃派饭经历的人并不多。所谓的“派饭”就是在人民公社年代,作为“公家人”的各级干部到农村基层工作时,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由村干部指派到某一老乡家吃饭的俗称。那时的农村土地都是村集体的,不允许农民个人经营。所以在村里是找不到饭店、餐馆的,要想在村里吃顿饭就只有派饭了。承担派饭任务的老乡家一般是根正苗红、正宗的贫下中农,而且家境又稍好的家庭。因为如果在“五类分子”家吃饭怕划不清阶级界限,太穷的又承担不起。  相似文献   

2.
瓦屋     
储劲松 《江淮法治》2012,(10):57-57
祖父一生有两件晚辈应当牢记的功业。一件是把三个自小没妈的孩子拉扯大.一件是在向阳的山坡上。盖了一幢“一正五间转两厢”的瓦屋。他在世的时候,经常充满感激地念叨:“当年做屋,得着大势帮忙。”所谓“大势”,就是大家伙儿。祖父说,家里盖这座房子的时候,从选屋场、打屋基,到做砖、砌墙、盖瓦.再到搬家,都是村里的男男女女在生产队上工之余。起早贪黑帮的忙,没拿过一分钱报酬。我后来归结此事,以为至少可以反映两点:第一,村里民风厚朴;第二.祖父人缘不错。  相似文献   

3.
6月15日又逢双休日,素有鱼米之乡的武穴市张胜村正是抛洒鱼种、投放鱼饵的最好时节。一大早,村委会里冷冷清清,村里的头头脑脑们或许是忙于工作,或许是有意避开造访者的“关怀”,只有几只湖雀飞来飞去,添了些许热闹。上午9时,一辆蓝色桑塔纳载着风尘,停在村主任张中解的鱼池旁。还没等张中解反映过来,车里的伍科长就已经搭上腔:“哎呀,好难找,我的张大主任。”“你老兄来了,欢迎啊!”张中解不动声色地甩了甩手中的泥水,客气地招呼着:“走走,到村里休息去。”走进村委会,只见楼梯转角处的黑板上赫然刷着一条标语:“指…  相似文献   

4.
6月2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两股绳为何拧不到一起”的报道,讲述了新疆库尔勒市恰尔巴格乡一个市郊村建制的农场.因村“两委”(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不和.造成谁也无法管,谁也不管的“空壳村”。“两委”不和苦了村集体。2005年,该村集体收入只有1.8万元,还不如一个家庭的年收入多,连村里正常办公开支都不够。  相似文献   

5.
方圆 《公民与法治》2012,(21):48-48
一些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吃住在城乡结合部环境恶劣的“垃圾区”,为了村里的“声誉”,村委会主任带着保安正要将他们强行“迁走”。  相似文献   

6.
他是父母眼中“从不顶嘴”的好孩子,他是村里的“救火小英雄”,可是他却因5次抢劫被抓,只为反抗母亲的“专治”。  相似文献   

7.
在邯郸县户村镇牛叫河村,提起党支部书记谢海文,老百姓个个都竖起大拇指:“海文是我们的好当家”,“以前我们村什么样,现在我们村什么样,这可都是海文带领大家一点一点地干起来的”……享受到小康生活的牛叫河人,对村里的领头雁谢海文心存感激。村民们都说,我们有这样的好干部、好代表、当家人,真是好福气啊!  相似文献   

8.
他曾经是沙场主,村里最早的一批“万元户”,首批骑上嘉陵摩托、看上彩电的人。  相似文献   

9.
村支书带领村民办企业, 因集体决策失误, 导致村里负债18 万多元。 他自愿一人承担办厂失误的“责任”, 一家人历时10 年, 连本带息替村里还债30 余万元。  相似文献   

10.
阿计 《江淮法治》2009,(18):1-1
报载,经合法选举当选为连云港市赣榆县沙河镇新合村村主任的尹世忠,不仅是一个“被架空”的村官,而且成了替人受过的倒霉蛋。原因是尹上任后,镇政府“代管”了村里的公章和财务,并另行指派“村负责人”主持村里事务。而镇政府每年向新合村下达的18万元“任务款”,导致村委会负债近百万元,为完成任务而集资垫付的多名村干部则将村委会告上法庭。因无法还债,身为村委会法定代表人的尹世忠被法院拘留40天,被释后,尹远赴外地打工,躲债“逃官”。  相似文献   

11.
村务公开     
“村务公开,说得容易,那些请上级领导到歌舞厅美容院潇洒走一回的费用,怎么公开呀?”王二村长心里直犯嘀咕。可上级对这事抓得很紧,要求不折不扣执行。王二村长窝在村里半天没动弹,直到太阳下山了才对文书说:“公开就公开吧。他娘的,卵大的事也要公开,这村长做得真不是时候。”几天后,村里在村委会楼前搞了个公开栏,里面用几张大红纸把村委会财务收支情况列出来,比如书报费呀,电话费呀,等等。公开栏引起了村民极大兴趣,有些村民还拿笔拿纸来抄抄算算。很快村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既然村务公开,怎么还有“其它”一项?而且数…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村民自治工作中,一些地方村委会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尚未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村账乡管”的做法,对有效整治农村财务账目混乱状况、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乡镇搞“村账乡管”,把村里的钱和账一起揽下来,村里用钱要经乡里审批,村里失去经济自主权,有的还平调或挤占村里的钱,侵害了村集体的经济利益,村干部、群众对此极为不满。二是一些乡镇搞“村账乡管”,只是负责给村里理财做账,不去审核、监督村里的收支,只要票据正规…  相似文献   

13.
徐宏敏 《江淮法治》2014,(23):37-37
“今天特别开心。又可以回到自己原来的学校上课了,再也不用每天赶赴20公里去上学了。”9月1日。对何升乐、黎雨欣等家住霍山县大化坪镇铁岭村的学生来讲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村里的铁炉山小学恢复开班了,他们再也不用到远在20多公里外的白莲岩中心学校上学了。  相似文献   

14.
已是花甲之年,却仍一心扑在村里的大事小情上,不计个人得失,他就是李吉宽,平山县人大代表、东回舍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一位普通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头人”。  相似文献   

15.
汪伦 《江淮法治》2008,(8):19-19
据《新京报》报道.1月17日,因涉嫌合谋杀死丈夫(儿子)商昌林。34岁的付艳玲和年过六旬的公公高连友、婆婆刘瑞莲.一同在北京市二中院受审。据说,高昌林生前喝酒闹事,与村里人、家里人的关系都不好。公诉人转引该村民的话说:“他死了,村里省心,家里也省心。这样的人死了也没人可怜。”  相似文献   

16.
一季度,魏县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明显下降,大量的民事纠纷在诉前予以化解,受到了社会各界及群众的好评。魏县仕望集乡崔阁村党支部书记崔玉新深有体会地说:“村里有了法官联络室。群众发生纠纷不出门就可以解决,改变了以往由于村里干部人手紧、村务忙,在村民矛盾纠纷处理上‘群众等着办、调解干部拖着办、办不了就将矛盾上交’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刘萍 《经济与法》2001,(1):33-33
李禄在沙田村担任村支书一职已十多年,渐渐成了村里说一不二的人物。十多年来,村里的工作未见起色,他自己倒是率先富了起来,原因还在于那个“权”字。1999年底,村里所有的一片自留山对外发包,村里村外都有人对此流露了浓厚的兴趣,而村支书李禄在心里拨拉开了小算盘。在邻村黄三夜里频频拜访他之后不久,李禄就召开了村支部会,提出将这片自留山发包给黄三,其他支部委员迫于李禄的权势,  相似文献   

18.
为从根本上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遏制农村干部铺张浪费、假公济私等行为,目前,一些地方采取把村里所有的资金及账目交到乡镇经管站管理,村里要花钱,需事先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拿出预算报乡镇经管站审核、批准的“村账乡管”的方法。这种尝试对加强村级财务监督管理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其弊端也不容忽视。首先,“村账乡管”背离了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宗旨。“村账乡管”使本来应该以村民自我管理为主的自治行为变成了以乡镇管理为主的政府行为,使乡镇政府及主管部门本来应支持、帮助、监督村级财务工作,变成了村级财务的具体办理…  相似文献   

19.
“我活了大半辈子,以前只是在电视里看过法院开庭,觉得法院特别神秘,真没想到今天法官还能大老远到我们村里开庭,法官的服务真贴心啊。以后真要是上法庭、找法官,心早就不会有顾虑了。”这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人民法院老黑山法庭开展流动法庭进村屯后,年近70的大肚川镇村民刘大娘在旁听了一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后发出的感叹。  相似文献   

20.
“石头梁,石头坡,村上欠账十万多,群众穿的烂索索”。8年前,流传在山阳县高坝店镇石头梁村的这段顺口溜。形象的描述了村里当时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