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制日报》上有一篇报道说,有一桩案子,由于某市“个别领导人”一再下达旨意,使得该市的两级法院左右为难,明明是人为制造的错案,也只能任由它一拖就是三年多,既不审也不判,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将原本无罪的涉案人一直不明不白地关押着。这个例子也充分说明了我们有些领导执政不公,甚至以权谋私,询私枉法;而我们的执法者也为了顾及某个领导的“僧面、佛面”而忘记了公道,更忘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精神实质。有些同志素来看重“面子”。为人处世时,对“面子”显赫者躬腰仰视,只要是他们说的话,都要当作“圣旨”般不惜一切代价来完成,取得他们的欢心,哪管什么规矩?更有些人  相似文献   

2.
郭庆晨 《党课》2014,(23):82-84
有些人,在个人成长和职场进步的过程中,不是凭借能力拼搏奋斗,而总想抄近路、走捷径;有些人,为了给子女和亲属找个好差事、谋个好职位,不是鼓励他们通过正常途径去竞争,而是走门子、找熟人……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走后门”“拉关系”,比较文一点的说法叫“请托”,亦即托人办事。当然了,这里的“请托”不是一般的家常琐事,而是涉及人事安排等大事、要事;所请托的人也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而是有一定权势的官商要人。千百年来,“请托”之事络绎不绝,“请托”之人层出不穷。由“请托”而收贿受贿、徇私弄权、违法违纪,便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相声是一种独特的讽刺艺术,讲究“寓教于乐”,“寓庄于谐”,“婉而多讽”,就是说,要让听众在笑声中得到教益,受到精神上的陶冶。引人发笑,乃是相声的艺术特色。引不起笑声的相声决非上乘;而低级、庸俗的相声,即便使人发笑,也只能归于下品。粉碎“四人帮”之初,曾出现《假大空》、《帽子工厂》等一批优秀相声;它们迅速而尖锐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以其鲜明、深刻的思想性和生动、幽默的语言而脍炙人口,引人发出痛快的笑声。然而,这几年相声创作却走了下坡路。为了逗人发笑,有些演员可谓不择手段: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寻开心,互相在辈份上找便宜,以至于  相似文献   

4.
大兴学习之风,提高干部素质,改善知识结构,这本是件好事。但对近年来已出现并升温的干部在职“读研热”现象,如果冷静地思考和分析,这个“热”却让人高兴不起来。从有关调查和了解的情况看,加入在职“读研热”的一些同志,不是为着学知识、长才干去的,而是另有它图,说穿了就是为了文凭而文凭。我们看到,在这股读研“热”中有不少人往往是通过各种关系先跨进高等学府的“门”,再想办法把文凭弄到手,真正是为了长知识、长才干而去学习的恐怕是寥寥。事实上有不少同志,课没上过几天,作业没做过几回,甚至连考试也让他人代劳,就能…  相似文献   

5.
如今,我们确实有相当多的领导干部很忙、很累。其中当然不乏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尽心竭力者。但是,有的人却是在忙于出“政绩”,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形象工程”;有的想方设法挖“门子”、找“靠山”、编织“关系网”;有的为升迁而忙于跑官,甚至撕破脸皮要官;有的千方百计结交各色人物,傍“大款”、通“黑道”;有的忙于为自己或亲属朋友捞好处、谋私利。  相似文献   

6.
说美德是一种智慧.很可能有一些人不同意。他们或许会认为.有美德的人是可爱的,甚至是令人敬佩的.但不一定是智慧的。“智慧”是什么?在有些人看来,智慧要靠这样的结果来检验;能否赚钱赚到大款,做官做到大官.做学问做到名家。  相似文献   

7.
"找找人"     
李根龙 《唯实》2004,(11):96
“找找人”是时下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 ,许多人无论碰到什么问题 ,遇到什么麻烦 ,或要办件什么要紧点儿的事情 ,也无论合法的还是非法的、有理的还是无理的、复杂的还是简单的 ,都需要去“找找人”。在自己方面 ,遇有难事总会首先想到要去“找找人” ,和别人商量 ,得到的最后忠告往往也是“找找人”。需要去“找找人”的事不计其数、五花八门 ,颇难一言以蔽之。为自己为自家的事要找人 ,为公家为集体一样需要“找找人” :企业考评要找人 ,想升级要找人 ,评先进文明要找人 ,买集控商品要找人 ,厂房搬迁要找人 ,输了官司要找人 ,赢了也要找人…  相似文献   

8.
最近,本刊编辑部收到了一封读者来信。信中提到,现在有些地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不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尽快打开工作局面,而是热衷于研究“人际关系学”,频繁出入于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家里,大找其靠山。有些干部甚至以自己有靠山为荣,炫耀自己是“某某领导的人”,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信中还说,年轻干部把过多的精力用于编织关系网,精力分散了,用于工作和学习上的时间少了,这种现象诱发了干部的投机心理,助长了人身依附的封建意识,严重损害了党内团结,破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围绕看年轻干部要不要找“靠山”这个话题,编前会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对我们来说,洗脸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在有些国家,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要缴税。为了增加税收,同时也为了让居民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土耳其总统批准了税法修改条例。根据该条例,土耳其人在打开水龙头洗脸的时候要同时缴三种税。第一种税是“环境清洁税”,它在土耳其老百姓中一直被叫作“垃圾税”;第二种税叫“污水费”,由政府按自来水费50%的标准收取;第三种税是“增值税”,不论是家庭还是写字楼都要支付这个费用,按水费的18%收取。  相似文献   

10.
不知怎么了,前一阵子影视里鬼戏多了起来。大凡鬼戏都少不了画“符”,那“符”仅仅是符而已,只是张贴在那里,并不起多大作用。若起作用,也就没有“戏”了,由此笔者想到了某些单位的“制度”。 “符”与“制度”,本来风马牛而不相及也。符是为了“镇”住鬼或为了“捉”鬼;而制度是为了管好人、管好物,办事时能有章可循。然而有不少符仅仅是为了吓一吓鬼,而有些单位的有些制度,也不过是为了吓一吓人罢了,并没有认真去执行或并不打算认真去执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舆论监督,圈子里的人大多有些不情愿。不是不情愿批评错误的东西,而是不情愿得罪人。这“人”,自然包括被批评者及其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人,甚至还包括主宰你发稿权的领导。为了主持正义,得罪人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但问题是有时你还真不敢得罪,因为有个冠冕堂皇的说法管着你:“舆论监督要与人为善!”应该说,“舆论监督要与人为善”这提法并没有什么不妥。善者,友好也。舆论监督说到底是新闻媒体通过合法程序对一些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人或事的披露,最终达到批评人、教育人、帮助人,及至治病救人、推动问题解决的目的。从其  相似文献   

12.
逢好朋友婚嫁而略备薄礼相庆,倒也在情理之中。倘若为享有官绶之人的升迁而举杯换盏,这种“弹冠相庆”倒让进不了圈子之内的人害怕了。 时下“官本位”的封建残余思想还存在。有些人当了小组长也自我感觉是个“官”了,于是也要由公家出钱给自己印制小组长名片;有些主持全面工作的副职,也不乏有人在头衔的后面打上括号而特别注明“无正职”者;也有一些人虽自己没有一官半职,但当其“哥们”已“成仙”时,于是自己也就随之而“升天”了……其实,从古至今凡摆“官架子”者,无不遭人白眼;凡趋炎附势者,也无不遭人唾弃。今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编辑,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稿件,每天也会枪毙一些稿件,这些被枪毙的稿件有些确无新闻价值,“死”得其所,可有些稿件如果加以改动,不但可以“起死回生”,还会为版面增光添彩。而我们的记者每天奔波在第一线,风里来雨里去,为了一篇稿件要跑几个部门,甚至遭受别人的白眼,考虑到这些因素,编辑要有珍惜记者劳动的意识,把稿件打入地狱之前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造“死”稿子。  相似文献   

14.
要刹住办事“找官风”当前,社会生活中除“送礼风”外,又兴起一股办事“找官风”。本来有些公事,自有一整套现成的法规或制度,无需找上一级领导,而现实工作中,一些急需要办事的群众,在一次次不见行动之后,不得不想方设法请出对其升迁有影响的大干部来说话。这样一...  相似文献   

15.
日前,全国政协一位领导在勉励民生银行一批出国深造的管理人员时,特别要求他们要“看小”自己,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学生。他解释说,这些人在国内“进出有车,兜里装卡,屁股后面还跟着一群人,是名副其实‘管人的人’”,不小看自己,就放不下架子,摆不正位置,取不到“真经”,达不到出国深造的目的。毋庸讳言,时下有些人做人做事,总找不到恰当的坐标,找不到适当的位置,而大多数人又往往“看大”自己,比如某些有职有权部门的职员,本应懂得社会分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但他们却自以为高人三分,言谈举止与众不同,其它部门的同志去办事,必须对他们低…  相似文献   

16.
毋为名所累     
名人皆有之。然而,知名度较高的名就不是人人都有的了。美美众生,有些人的名仅与生命同在,人一旦死去,便“尔曹身与名俱灭”;而有些人却名重千秋,流芳百世,“不废江河万古流*。纵观古今,名这东西,既能催人奋进,又能使人陶醉,甚至还能让人丢了身家性命。千百年来,名为无数人所追求,总想把它弄到手。为了名,不惜千金买名者有之,投机取巧沽名者有之,创尖脑袋非法攫名者有之,自吹自擂、互相吹捧扬名者亦有之。扬名并不是坏事,想出名、爱扬名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出名要走正道。靠拼搏奉献而得的名,大家佩服,传得久远。而那些…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眼下人格最低的要算是“跑官”的,这些人不学无术,抱着“不跑白不跑,跑了不白跑”,“只要敢伸手,乌纱保证有”的决心成天打听某书记、某部长和谁是亲戚,和谁最要好,和谁是老上下级关系,有什么嗜好,然后挖空心思打通“关系”,摧眉折腰、厚颜无耻地进行“感情投资”,跑官不止,谋得一官半职。提到这些人,很容易让人想起和王申那副面孔。事实上跑官要官之所以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形成风气,关键是“跑”了之后有人给官。如果跑官要官的人要不到它,甚至本来可以提升的也因为伸手要官而不予提升,那谁还会再去跑官要官呢?…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剧《军歌嘹亮》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部队为了减轻某领导处理日常务的负担,给他配备了一名秘书,而秘书上任后却无事可干。因为这位领导宁可自己不厌其烦地接电话,也不让秘书代劳。在现实工作中这不是个例。有些基层领导感觉工作压力大,原因之一是对部下什么都不放心,每一件事都要亲自过问或把关,这固然有其谨慎的一面,但结果是在工作角色上不像个领导,也很难发挥领导的作用。我认为一个会当领导的人,其基本功是善谋断、会授权,关键时刻还会当教练。一个领导,不可能也不应该事必躬亲。因为,一个单位的领  相似文献   

19.
仲祖文 《党建》2011,(3):42-42
拉票是一种顽症。近年来,惩治拉票行为取得了很大成效。面对不断“拧紧”的高压态势,一些干部开始改变策略:自己不能拉票就找人帮助拉,直接拉不行就曲线拉,通过同乡、同学、战友或老同事、老领导为其拉票;有的干部自愿当“帮手”,利用自身的地位和影响,游说联络,甚至组成“班子”,帮助所谓的“潜力股”拉票,以期得到回报。打击拉票行为,既要严惩找“帮手”者,也要严肃教育当“帮手”者。  相似文献   

20.
善待个性     
干部工作中,常听到有人说某个干部“个性比较强”。乍听上去,似乎没什么,但仔细品味,便觉得话中有某些贬义。在有些人看来,干部的个性似乎是与党性、组织纪律性对立的,是不能容忍的,因而,有些干部因“个性比较强”虽多有才华却长期得不到“用武之地”,而个别平庸者却因“完美无瑕”而被重用。一些单位不出人才,少有政绩,恐怕也与其领导容忍不了有个性的人有些关系。个性是一种独立的品格。物有棱角而露锋芒,人有个性而显风骨。按理说,对有个性的干部应该亲之、近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