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由于距上次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已有20年时间,所以此次大会又被称为"里约+20峰会"。2012年第3期《国际事务》杂志以专刊的形式聚焦这次峰会,并以"里约+20与全球环境: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为题刊发了8篇探讨全球  相似文献   

2.
于宏源 《国际展望》2012,(3):134-138
即将于2012年6月20—22日举行的里约20周年峰会,将在总结绿色发展经验和创新可持续制度的基础上,凝聚政治共识,促进治理创新和绿色经济发展。为迎接此次峰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于2012年4月17—18日合作举办了"绿色发展中的治理创新——里约峰会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环境和科学协会、  相似文献   

3.
无论在世界上哪一个角落,能源也同时是一个关乎妇女切身利益的问题。能源问题可以决定妇女是安全还是恐惧,是拥有自由还是被奴役,甚至能决定妇女的生存和死亡。2012年6月举行的联合国"里约+20"地球峰会("Rio+20"EarthSummit)将成为一个对话的舞台,人们会就包容性经济、社会平等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这个对话必将把可持续发展放置到全球日程的第一位。我们已经非常清楚,没有可持续能源,就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事实上,有机会得到能源,就意味着多个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6,(26)
正这是拉美最风光的一年,也是最悲催的一年。巴西举行里约奥运,巴西总统被弹劾下台;哥伦比亚总统获诺贝尔和平奖,载有巴西球队的飞机坠毁于哥伦比亚。拉丁美洲在2016年上演"悲喜双重奏"。巴西举行里约奥运,哥伦比亚总统获诺贝尔和平奖,秘鲁举行APEC峰会,这些都是世界级盛事。而厄瓜多尔遭7.8级强震死亡700多人,载有巴西球队的飞机11月29日坠毁于哥伦比亚,巴西总统罗塞夫被弹劾下台,这些又是让人扼腕的事。了解拉美在2016年的实质变化,  相似文献   

5.
一、俄欧、上合、G20峰会相继召开,关注地区及全球和平与发展 俄欧峰会着眼合作但成果寥寥.6月3-4日,第29届俄罗斯-欧盟峰会在圣彼得堡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出席会议.这是普京5月再次出任总统后首次举行的俄欧峰会,对未来俄欧关系发展具有一定"风向标"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泓翔 《南风窗》2012,(14):76-77
发达国家政府满意于少出钱或少出力,气候变化怀疑论者满意于峰会"空泛的结果",但受气候变化损害的部分小国不满意,公民团体也不满意。20年前,绿色和平组织的"彩虹勇士"号停在了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港口,和远山上的基督像一起守望那次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觉醒;20年后,于6月22日如期闭幕的里约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因中国、欧盟、美国等最终都做出了一定的资金、技术援助承诺,并不是毫无成果的,然而,它距离NGO们希望借互联网技术推平国界的期望又显得非常遥远。  相似文献   

7.
周超 《当代世界》2012,(5):51-53
2012年4月14-15日,第六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以下简称"美洲峰会")在哥伦比亚海滨城市卡塔赫纳举行,峰会主题是"美洲团结:合作繁荣",31个美洲国家的领导人与会,重点讨论了消除贫困、地区一体化、应对气候变化、改善地区安全形势等议题.由于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与美国在古巴与会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三国总统未参加会议.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因在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兰克群岛)问题上与美国总统奥巴马意见不一,愤然提前离会.  相似文献   

8.
过去20年中,国际上关于发展问题的辩论有两大进程: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进程主要关注削减贫困问题,而"里约+20峰会"进程则旨在制定与MDGs相平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2013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决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必须具备真正的普世性,且只能是"单一目标体系"。这样,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的核心挑战便是如何同时虑及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MDGs与SDGs是种"合则互利、分则两伤"的关系。新的2015年后议程可由两部分目标组成,第一部分议程目标指向发展终极目标,而第二部分议程目标指向全球性公共产品的保护和生产。对于第一部分议程目标而言,第二部分议程目标更多是工具性的;所有国家对第一部分议程目标负有直接责任,对第二部分议程目标负有共同责任,部分国家对第一部分议程目标也负有间接责任。这一方法有效结合了人类发展目标和全球公共产品目标,代表了两种极端立场的协议,使2015年后议程的所有目标都具有了不折不扣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8)
正7年前扛起"无核世界"大旗的奥巴马总统,两届任期内开启了自里根总统时期以来最大规模的核武升级计划。普京缺席华盛顿的核安全峰会,令人担心美俄两国滑向新的核对抗。3月31日至4月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毫无悬念,这次峰会如此前3次峰会那样,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再次彰显了美国"领导世界"的能力。这是奥巴马任内最后一届核安全峰会。可以想见,学术界、政策研究圈的各种评价会接踵而至,最终可能成为衡量奥巴马总统历史地位的一项指标。路走得再远,也不应忘记当  相似文献   

10.
历史性盛会 2006年10月30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在金桂飘香的广西首府南宁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东盟轮值主席国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以及柬埔寨首相洪森、文莱苏丹博尔基亚、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老挝总理布阿索内、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缅甸总理梭温、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泰国总理素拉育、越南总理阮晋勇和东盟秘书长王景荣一起出席了峰会,温家宝总理和阿罗约总统分别代表中国和东盟在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1.
一、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G20峰会,开启大国外交和多边外交新征程. 7月3—8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对俄罗斯、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汉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访俄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举行会谈会见并会见梅德韦杰夫总理,双方商定继续把两国关系作为外交优先方向,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加大相互支持.访德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施泰因迈尔总统、默克尔总理就新形势下深化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做出规划指引.  相似文献   

12.
4月2日,被美国总统奥巴马称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一次拐点"的G20伦敦金融峰会在达成多项共识后落下了帷幕。在这场全球瞩目的盛宴背后,大国博弈的影子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3.
2012年4月,巴西与美国之间两次高级别访问(罗塞芙总统访问美国、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巴西),以及在这两次访问期间举行的第六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使得巴美双边关系成为巴西4月份外交议程的核心内容.美国政府以"大选年"为由不予"国事访问"接待的做法使巴西政府大为不快,而在总统会晤时间上的硬性安排(只能安排在4月9日)更是使罗塞芙总统此前预设的"访美后从美国直飞哥伦比亚参加4月15日开幕的美洲国家首脑峰会"的计划泡汤,这些细节似乎为罗塞芙访美定下了"不愉快"的基调.  相似文献   

14.
朱锋 《当代世界》2011,(11):1-1
2011年11月4日,第六次G20领导人会议在法国戛纳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总统奥巴马、法国总统萨科奇、巴西总统多塞尔等世界最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体的首脑参加了此次峰会。会议召开的时机可以说非常重要,目前正是全球金融局势动荡、各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6,(20)
正东盟的巨大优势在于,目前亚太地区没有可以替代东盟的"召集力量"。但东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沟通平台与"规则孵化器"上,而非主导区域秩序安排。9月6日至9日,东南亚国家老挝首都万象,东盟峰会、东盟10+1峰会、东盟10+3峰会以及东亚峰会等接连召开。这一系列以东盟为"中心"的峰会,是目前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机制化程度最高、涵盖议题最广泛、参与国家最多的多边制度安排。但这些峰会召开期间,在英文雅虎上以"东盟"、"峰会"为关键词搜索,新闻只有寥寥几条。而且仅有的几条,大多还以南海争  相似文献   

16.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19)
正G20杭州峰会第一次围绕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订行动计划,切实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指引方向与路径,确立以联合国为中心、大国协调为机制的全球治理机制,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多个"首次"。G20之"首"首次聚焦全球增长中长期动力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首次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周方冶 《当代世界》2021,(11):28-33
作为1992年地球峰会"里约三公约"之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长期以来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但是,从实际行动和效果来看,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却难以令人满意,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确立的"爱知目标"基本未能实现.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昆明召开,如何通过"转型变革"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步入新阶段,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两山论"实践,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转型变革"提供了难能可贵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8.
庞中英 《当代世界》2021,(12):20-25
从1999年为回应亚洲金融危机而初步创建,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升级为领导人峰会,二十国集团(G20)自2008年至今已举行了16场峰会.2011年以来,每年举办的各种G20会议大概50场左右.形形色色的G20会议加上最后的峰会,形成了复合的"G20进程".2021年10月31日,G20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落下帷幕,峰会上发布的《罗马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2008年华盛顿峰会以来所发布的宣言中最长的一个,是G20各成员之间外交沟通、妥协和合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雷墨 《南风窗》2014,(24):27-29
<正>不同于APEC这种侧重经济合作的区域性组织,G7、金砖国家以及G20都带有某种"集团政治"色彩,具有"大国协调"的功能,三者影响力的消长不可避免会影响未来的全球治理生态。今年11月中旬是亚太的"峰会季",一周之内,北京APEC峰会、缅甸内比都的东亚峰会、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G20峰会接踵而至。不仅APEC峰会,东亚峰会里占绝对多数的亚太国家,以及G20成员里的8个亚太国家,似乎都在暗示世界潮流正进入"亚太季"。如同1940年代的人们,不可能预知1945年雅尔塔峰会对20世纪历史的意义一样,2014年亚太"峰会季"可能存在的标志性意义,或许只能由数十年后的历史学家来总结。  相似文献   

20.
<正>7月7—8日,2017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将在德国汉堡举行。此次峰会的主题为"构建一个相互连通的世界"(Shaping an interconnected world),各国领导人将围绕增强经济稳定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负责任的发展三大议题,共同展望全球经济未来。从杭州峰会"联动式发展"的主张,到汉堡峰会"相互连通的世界"的愿景,我们看到,中国倡导的"互联互通"(interconnection)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同度稳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