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改革总体中,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部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地位,是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和强有力的推进器。要冲破体制性障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的边界,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加快体制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加强依法行政,转变传统的治理模式;建立一系列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抓紧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是今年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必须抓紧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结合部。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管理,是行政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市场...  相似文献   

3.
腐败现象与公共权力不无关联,所以,自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以来,公共权力便成为某些学者强烈声讨的对象。有的学者受西方寻租理论的影响,说腐败“来自行政力量对市场的管制”,“根源在于旧的行政权力垄断”,政府权力“寻租必然导致某些官员腐败”,要根除腐败,“...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警察体制指的是一个国家由警察权力划分、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及其相应的制度规范而构成的警察组织体系。警察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警察体制应把国家政治体制和治理结构的主要类型——单一制(unitary system)和联邦制(federalism)——作为基本依据和出发点。一、单一制国家的警察体制  相似文献   

5.
行政主导体制是基本法对特区政治制度的高度概括,特区政治制度实际由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两个层面构成,而每一层面又可再划分为不同方面。行政主导体制在这些不同方面具有不同作用与功能。在“一国两制”的宪政体制框架下,行政主导体制存在传导、主导与领导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6.
所谓行政?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国内外学者各有不同的看法。在外国,对行政一词的解释,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从三权分立的角度来解释。认为国家除了立法权,司法权以外,还有一种权力叫行政权,这三种权力是平衡和互相制约的。  相似文献   

7.
《人民政坛》2010,(7):33-33
陈谦在《求索》2010年第2期上载文《地方政府部门利益化问题成因与治理》认为,地方政府部门利益化问题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受特定社会政治和地域经济影响,是政治体制矛盾运动的结果。行政体制不完善,如组织体制不合理、人事制度不正规等为地方政府部门利益化提供空间;财税体制不科学,如财政管理体制不先进、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向吴志华我国在90年代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传统人事制度面临着历史性变革。与计划经济相依存的人事制度将在经济体制的转换中实现自身新旧体制的变换,逐步形成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人事管理体制。第一,人事职位体系由...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坛》2009,(4):40-40
高新民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权力需要制约。是防错纠错和反腐败的根本之道,这已是国内外公认的观念,也是被古今中外的历史所证实了的真理。但就权力制约的途径来看。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这本质上是权力配置问题。也就是政治体制内部结构问题。至于以什么形式来体现权力的结构分配。如何体现权力之问的相互制衡,则应当根据不同的国情来加以选择,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二是以权利制约权力,即由来自于社会的力量来制约权力,这体现了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财政制度不仅是经济制度,也是政治制度,财政体制中的问题还是要从政治体制中找原因。在对行政权力缺乏“硬约束”的情况下实施预算改革,无异于要政府及其官员“自己革自己的命”,那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11.
张艳 《淮海论坛》2009,(4):38-3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12.
预算法是财政领域的基本法律,有人称之为"经济宪法",主要规定国家机关之间财政权力的配置,重点规范中央与地方、人大与政府、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预算制度不仅涉及经济体制,也涉及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并重...  相似文献   

13.
关于行政犯中前置性规范的界定,将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排除在外,是对《刑法》第96条“违反国家规定”的孤立、片面理解。相较之“立法委任说”,“构成要件解释说”深刻揭示了行政犯中援引规范的本质,因此应将具备解释功能的全部行政规范作为要素纳入行政犯中前置性法源系统。在该系统内部,因诸要素的功能、作用与地位不同,根据前置性规范是否可以直接援引以及解释力度的强弱标准,需要对其进行结构性、层次性构建。法律、行政法规因效力较高,可以直接援引,可归入第一阶层的“补充规范”;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是对“补充规范”的进一步具体化,对刑法规范也有间接解释作用,但效力位阶偏低,可将其作为第二阶层的“次补充规范”。在前置性规范的援引中,应当坚持“补充规范——次补充规范”的适用逻辑。  相似文献   

14.
政府信用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梳理与条陈政府信用内涵的基础上,对政府信用的构成要素进行了二级分解和阐释。政府信用的一级构成要素是制度信用、程序信用、权力信用、效率信用,各个一级构成要素又细分为多个二级要素。制度性质的正义性、制定的及时性和贯彻的实效性是制度信用的分解因;程序信用包括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政务信息的公开化、行政责任监督的民主化;权力信用分解为政府权限的“正位”、权力约束的法制化、权力威力的内化;服务和法治的行政管理理念、机构设置的合理化、办事规程的简化、承诺服务的细化是效率信用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诚 《岭南学刊》2010,(4):46-51
我国现行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存在着行政与市场不分,行政权纵、横向权力界限不明以及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等问题。传统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有限权、授权和分权三种模式。当代中国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应选择"分权—集权—分权"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城市治理体制的变迁集中展示了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发展演变的规律。通过对单位体制、街道体制和社区体制的梳理,发现影响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变迁的延续要素包括政治教化的观念制度、柔性渗透的权力体系以及快速高效的动员机制,断裂要素包括单向强制的社会沟通、国家控制的资源调配以及情感纽带的空间格局。在两种要素的相互作用下,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变迁呈现出“国家吸纳社会”的特征,具体包括与国家总体制度要求相适应的价值与规范,与国家总体的运行机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国家参与下的城市基层社会民主协商,国家引导下的城市基层社会力量培育。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经济体制的改革,以求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对加强行政机构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行政机构的行政行为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和谐性、互促性已经不可避免地、极为迫切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本从行政积累与提高行政效率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行政能力积累的含义及内容,回答了为什么和怎样进行行政能力积累的问题。认为行政能力积累是行政组织素质要素的聚集,是实现高效行政的内在要求,是促进行政机构建设的必然抉择。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某一个重大举措就可一蹴而就的。因此,必须要把行政能力积累作为行政组织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毫不动摇地、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8.
行政主导体制是基本法对特区政治制度的高度概括,特区政治制度实际由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两个层面构成,而每一层面又可再划分为不同方面。行政主导体制在这些不同方面具有不同作用与功能。在"一国两制"的宪政体制框架下,行政主导体制存在传导、主导与领导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新时期人事人才工作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大报告为新时期人事制度改革提出的任务,就要积极推进人事行政体制创新。人事行政体制创新,就是根据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人事行政体系及其运作机制重新进行制度安排,使之适应其他体制创新尤其是经济体制创新的需要。它要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和政策部门之间的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从人事管理服务理念、工作的对象、范围、手段方式上都要产生深…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构和行政机构。政协的领导者,是否因此就可以“淡化权力观念”?一些人对此持肯定的态度。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宜简单化,应做具体分析。一研究这个问题,应明确以下三个关系。首先,要明确权力机构与权力观念的关系。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一个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