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乙醇中毒下脑组织轻微伤后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的表达,探讨乙醇中毒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TSAH)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灌水组、灌水打击组、灌酒组、灌酒打击组。灌酒组以食用酒连续灌胃4周,打击组予脑震荡打击,各组大鼠脑组织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病理图像系统量化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灌水组脑无异常;灌水打击组全脑神经元轻度水样变性;灌酒组脑表面可见血管纹理,神经纤维排列稍疏松、间隙增大;灌酒打击组脑表面弥漫性淤血,脑干周围多见厚层斑片状TSAH,轴索不规则断裂。灌酒组额叶、海马、小脑、脑干β-APP IOD值高于灌水打击组及灌酒打击组。结论慢性乙醇中毒脑组织的耐受性明显下降,轻微损伤情况下即可引起致死性TSAH和神经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博落回对心肌作用的机制。方法SD大鼠36只分为2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2只;2个实验组分别按1/6LD50、1/3LD50剂量的博落回水煎液灌胃,对照组以蒸馏水灌胃。各组大鼠处死后,每组10只取心肌组织制成匀浆,检测Ca2+.Mg2+-ATPase与SDH(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另2只大鼠心肌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1/6LD50组大鼠心肌内Ca2+.Mg2+-ATPase与SDH活性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1/3 LD50组大鼠心肌内Ca2+.Mg2+-ATPase与SDH活性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呈下降趋势。超微结构观察到实验组大鼠心肌细胞发生凋亡及1/3 LD50组大鼠出现心肌排列紊乱、断裂等征象。结论博落回对大鼠心肌内Ca2+.Mg2+-ATPase与SDH的活性有影响作用,并能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外伤后大脑皮质脑红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大脑脑红蛋白(Ngb)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打击后15min、30min、1h、3h、6h、12h、1d、2d 8组,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局部打击方法复制SD大鼠外伤性局灶性脑挫伤模型,在各组预设时间点断颈处死,并按损伤区、打击周边缘区和非损伤区皮质分别取材,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半定量RT-PCR)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观测脑外伤后Ngb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脑外伤后脑损伤区Ngb mRNA表达在伤后15min开始下降,24h降至最低水平;打击周边损伤区NgbmRNA表达于伤后15min即可见表达增高,12h增高达峰值;非损伤区皮质Ngb mRNA表达强于正常皮质。结论 Ngb在脑损伤的急性阶段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死后不同时间冷冻大鼠尸体主要内脏组织细胞形态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20只,分为尸僵前冷冻组、尸僵期冷冻组、尸僵缓解冷冻组及对照组(各5只),颈椎脱臼处死大鼠,实验组大鼠在室温25℃±5℃、相对湿度80%±5%分别放置0h、6h、24h后-20℃±2℃冰箱冷冻72h,解剖提取脑、心、肺、肝、肾,常规切片HE染色,显微图像体视学测量细胞外间隙的面密度。结果各实验组内脏组织间质疏松增宽,冰晶裂隙沿组织间隙或肝血窦分布、周边细胞固缩,红细胞冻溶、血管周围浆液淤积,以肝组织变化最明显。细胞外间隙的面密度:对照组明显小于实验组(P〈0.01);脑尸僵前组较尸僵组大(P〈0.05);心、肾尸僵前组和尸僵组无显著差异(P〉0.05),均较尸僵缓解组大(P〈0.01);肝各实验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冷冻不同尸僵状态下内脏组织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可作为区别和判断生前和死后组织细胞形态改变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微管相关蛋门-2(MAP-2)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闭合性颅脯挫伤模型,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后0.5h、6h、12h、ld、3d、7d、14d7个损伤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化和蛋h印记Western blot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脑挫伤后各设定时间点挫伤脯组织中MAP-2的变化。结果免疫纽化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可见MAP-2阳性表达;实验组伤后0.5h,挫伤灶及周同MAP-2阳性表达下降,伤后6h阳性表达降至最低,伤后12h,阳性表达逐渐增多,伤后14d,仍保持较高水平;蛋白印记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统计学分析显爪:MAP-2的表达各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2h、3d及14d与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挫伤后14d内,MAP-2存脑组织挫伤灶及其周同呈现先减少后逐渐增多的表达变化,可作为推断脑挫伤经过时间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水通道蛋白4表达变化及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颅脑损伤后不同时间内水通道蛋白4(AQP4)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AQP4在脑损伤经过时间推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液压冲击法制作不同程度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在伤后不同时间(0.5、2、6、12、24、48、72h),应用RT-PCR法检测脑组织AQP4 mRNA表达,同时以非损伤组做对照。结果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0.5h脑组织AQP4 mRNA表达均开始上调(P〈0.01),6、12h依次增高,24h达到高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2h时仍维持较高水平(P〈0.01);0.5h时轻度、中度、重度脑损伤时AQP4 mRNA的表达差异两两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6、12、24、48、72h轻度、中度、重度脑损伤时AQP4 mRNA的表达差异两两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AQP4 mRNA呈现出时序性变化,其变化规律可望成为法医学推断早期脑损伤时间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Caspase3和iNOS在人挫伤脑组织中的时序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变化,为法医实践中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例因颅脑损伤死亡案例为损伤组,5例非颅脑损伤急死的案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分别于死亡后2h、4~8h、10~14h、1~2d、3~5d及8~11d检测脑组织标本中caspase3和iNOS的变化规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1)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在伤后2h以内组开始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d组表达强度增高,3~5d组仍见高表达(P〈0.05),以后逐渐下降。(2)iNOS阳性细胞表达在2h以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4~8h开始升高(P〈0.05),1~2d组表达强度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伤后8~11d仍有弱表达(P〈0.05)。结论caspase3和iNOS的表达可能成为实际检案中脑损伤时间推断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8.
Xu YQ  Jin YK  Ren JQ  Zuo M  Wang SJ 《法医学杂志》2008,24(2):102-104
目的研究家兔非热低压电击伤后不同时间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羟丁酸脱氢酶(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BDH)活性的变化.为I临床和法医学非热电击伤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击伤后7个时间点的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使用本室已建立的非热低压电击伤方法处理,电击后各实验组动物按照预定时间点麻醉后抽取5mL心室血.测定血清LDH,HBDH酶活性。结果在非热低压电击伤后家兔目标血清酶活性发生了动态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其中LDH活性在电击伤后4、12h和1、2、3d明显升高(4、12h和1d P〈0.01;2和3d P〈0.05);HBDH活性在电击伤后2和3d明显升高(P〈0.05);电击组HBD肌DH比值在2、4和12h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动态监测LDH、HBDH活性,可为非热电击损伤的诊断,损伤时间推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道路交通事故轻度精神伤残者智能损害评定方法和价值。方法通过分析智商测定在轻度精神伤残者评定中的运用,探索智商测定在轻度精神伤残者智能损害评定中的运用价值。结果不同性质颅脑损伤组间不同智能损害程度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量表智商与颅脑损伤性质有关(P〈0.05),除继发全面性与继发局部性损害(P〈0.05)、继发局部性与混合性损害之间(P〈0.01)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颅脑损伤程度组间不同智能损害程度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量表智商与颅脑损伤程度呈负相关(P〈0.01),除中型与重型损伤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智能损害程度、量表智商均与精神伤残等级呈正相关(P〈0.01);量表智商并非评价智能损害的唯一指标,智能损害也并非精神伤残唯一的构成因素。结论智商测定对评价智能损害与精神伤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精神伤残评定需根据颅脑损伤性质与程度、智能损害或精神障碍程度以及生活、社会功能状况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α-纤维蛋白原Thr312Ala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与肺动脉栓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尸检已确诊的肺动脉栓塞病例的甲醛固定心肌组织14例和正常健康人群外周血56例,采用改良酚-氯仿法和Chelex100法分别提取心肌组织和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用PCR-RFLP法检测α-纤维蛋白原基因Thr312Ala多态性,并分析其与肺动脉栓塞的关联性。结果α-纤维蛋白原Thr312Ala基因的各基因型在肺动脉栓塞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等位基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A等位基因与PE呈负相关(RR=0.475,P〈0.05);G等位基因与PE呈正相关(RR=5.818,P〈0.05)。结论α-纤维蛋白原基因Thr312Ala位点G等位基因与肺动脉栓塞有正关联,肺动脉栓塞死亡者中GA、GG基因型分布频率较高,本文数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大鼠软组织挤压伤后肝组织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挤压组、挤压后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处理组、挤压后L-精氨酸(L-arginine,L-Arg)处理组,经实验处理后检测血清中ALT、AST活性和NO浓度,并利用RT-PCR技术观察肝组织中TNF-α、IL-1β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挤压组肝组织中TNF-α、IL-1β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应用L-Arg后TNF-α、IL-1β mRNA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而应用AG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挤压组血清ALT、AST活性以及NO浓度明显增加(P<0.05),应用L-Arg后血清ALT、AST活性以及NO浓度进一步明显增高(P<0.05),应用AG后上述指标则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大鼠软组织挤压伤诱导NO生成增多,内源性NO介导肝组织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即刻刺激对中国树鼩体内DA、cAMP、cGMP水平的影响。方法给予中国树鼩电刺激后,即刻采取血液和组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多巴胺(DA)、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平。结果电刺激组中国树鼩大脑前额叶皮层(PFC)、海马(Hipp)、纹状体(striatum)、伏隔核(Nac)组织中DA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52.33%、38.98%、25.25%、45.06%(P〈0.01);电刺激组中国树鼩血液中c AMP、c GMP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0.99%、14.94%(P〈0.05,P〈0.01);c AMP/c GMP比值比对照组增加了18.73%(P〈0.01);电刺激组中国树鼩中脑腹侧背盖区(VTA)、大脑前额叶皮层(PFC)、海马(Hipp)、睾丸(Testicle)组织中c AMP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21.84%、24.55%、21.07%、44.87%(P〈0.01),c GMP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17.95%、25.57%、35.33%、22.87%(P〈0.05,P〈0.01)。结论即刻刺激能促进中国树鼩体内DA、c AMP、c GMP的合成和释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即早基因c-ju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弥漫性脑损伤(DBI)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Marmarou方法制作大鼠DBI模型,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DBI组及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大鼠DBI后15min、30min、1h、3h、6h、12h、24h、2d、3d、4d、6d脑组织内c-jun和GFAP表达规律,所得数据经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未见c-jun阳性表达,可见少量GFAP表达。DBI15min即可在脑组织内观察到c-jun表达,而GFAP蛋白的表达则在DBI后6h增加。随着损伤经过时问的延长,c-jun与GFAP阳性细胞数及阳性表达范围逐渐扩大,c-jun表达在DBI后6h达高峰(P〈0.01),其后逐渐下降,伤后2d减退;GFAP阳性产物则在伤后4d左右达高峰(P〈0.01),其后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jun与GFAP可作为诊断DBI的参考指标,二者在不同时段内表达所呈现出的时序性规律对损伤时间的推测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介素(IMD)对大鼠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方法用大鼠H9c2心肌细胞株制作实验模型,样本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1h、复氧30min)、IMD组(缺氧-复氧前30min加入10-7mol/L IMD)。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和IMD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而IMD处理组明显升高细胞存活率(P〈0.01);在形态学上,IMD预处理可明显减轻缺氧-复氧对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缺氧-复氧组细胞[Ca2+]i荧光强度和细胞凋亡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IMD预处理可明显降低上述升高的比率(P〈0.01)。结论 IMD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减轻心肌细胞钙超载和抑制凋亡是其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TMS-MEP评价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SD雌性大鼠100只,分为3个损伤组、1个假手术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损伤组采用Allen’s打击装置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各组均于实验前、损伤后1d、1周、2周、4周,根据大鼠脊髓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并在70%刺激强度下记录腓肠肌的TMS-MEP;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损伤组随打击能量的增加,脊髓损伤程度加重,双下肢运动功能缺失明显,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前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损伤组MEP潜伏期和波幅较正常对照组均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TMS-MEP回归方程Y=0.465 1X+4.602 4(R2=1,P〈0.001),回归得出的结果与观察评分之间存在高度吻合。结论采用本文方法可为肌力的评定提供客观依据,有望在法医鉴定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ntermedin(IMD)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1h再灌30min);IMD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前30min静脉注射10^-7mol/LIMD)。检测血清中LDH、心肌中MDA和SOD活性;半定量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心肌降钙素受体样受体(ealcitonin receptor like receptor,CRLR)、受体活性修饰蛋白(receptor activity modiying protein,RAMP)1/2/3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心肌cAMP含量,SABC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及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LDH、MDA分别升高87%和189%,SOD活性下降84%,IMD预处理组LDH、MDA均降低41%,SOD活性升高38%(均P〈0.01);实验组心肌CRLR、RAMPl/2/3的mRNA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或P〈0.01),与对照组心肌cAMP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和IMD预处理组分别升高1.36、2.90倍(P〈0.05)。Bcl-2/Bax表达比值,缺血再灌注组较对照组降低,IMD预处理组亦低于对照组但高于缺血再灌注组2.225倍。结论IMD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一定保护作用,减少缺血再灌所致的氧化应激,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tat1是否参与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应用自由落体撞击模型复制大鼠DAI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打击后不同时间组(6、12、24、48、72h,5d和10d)。采用HE染色和镀银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用流式细胞检测脑组织中脑细胞的凋亡率,RT-PCR法测定脑组织中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组织中不同脑区727位丝氨酸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Phospho-Ser727 Stat1)的表达情况。结果DAI后HE染色未见脑挫裂伤,镀银染色可见神经轴索扭曲肿胀,个别断端膨大形成轴缩球;损伤组脑细胞的凋亡率和脑组织中bax和bcl-2 cDNA扩增产物的比值24h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不同脑区Phospho-Ser727 Stat1表达升高,24h达峰后下降,至10d较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阳性细胞主要是神经元,在不同脑区也有一定量的神经胶质细胞阳性表达。脑组织中Phospho-Ser727 Stat1表达变化与bax和bcl-2的cDNA扩增产物比值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21。结论大鼠DAI后Stat1的激活和损伤后脑细胞的凋亡有关,应与损伤后二次打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乙醇中毒引起小鼠脑神经细胞Ⅰ型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1)表达的变化。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90d、180d组,各组再分为正常对照组、10%、20%、30%乙醇组,每组5只,乙醇组给予相应浓度乙醇饮用至相应时间;取各组小鼠脑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皮质神经细胞IP3R1表达的变化;SPSS 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正常IP3R1免疫组化染色物分布于神经细胞胞浆内。90d组随乙醇浓度的增加,IP3R1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率逐步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180d组中10%、20%乙醇组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率逐步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30%乙醇组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率反而减少,且低于90d组的相同浓度组(P〈0.05)。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慢性乙醇中毒可引起小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IP3R1表达增加,而高浓度(30%)、长时间(180d)乙醇使IP3R1表达降低,可能与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数目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咖啡因对乳鼠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方法取出生后2-3d的乳鼠脑皮质神经元,在37℃、5%CO2、100%相对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7d后,分别加入终浓度为300μmol/L和1 000μmol/L的盐酸咖啡因培养液,继续培养6-36h后,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率,酶标仪测定Caspase-9的活性,电镜和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300μmol/L和1 000μmol/L盐酸咖啡因组在给药后6h的钙离子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5),由正常值43.13±2.02分别增加到45.28±1.16和46.92±1.99;在给药后8h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最明显(P〈0.05),由正常值443.58±11.77分别下降到289.53±16.47和165.14±14.72;在给药后10h的Caspase-9活性最高(P〈0.05),由正常值1.00±0.000分别增加到5.33±1.02和8.33±0.92;在给药后36h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由正常值4.94±1.74分别增加到15.98±2.03和18.70±2.09;在给药后24h荧光显微镜下见典型凋亡小体。结论咖啡因对乳鼠脑皮质神经元凋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间隔多次微量取样玻璃体液是否可用于死亡时间推断。方法99只家兔分为2大组(I)大组45只,再分为A、B、C、D、E五个小组(每组9只),右眼(实验眼)于死后间隔12h多次取样直至24h(A组)、48h(B组)、72h(C组)、96h(D组)和120h(E组);各小组左眼(对照眼)仅分别于死后24h、48h、72h、96h和120h取样一次。检测Ca2+、Cl-、K+、Na+和P含量,同一取样时间的双眼做配对t检验。(II)大组54只,再分为2小组F组9只,每隔12h双眼交替多次取样直至120h;G组45只,每隔12h一次取样10眼(动物左右眼均编号后随机抽取每次10眼),直至120h;检测Ca2+、K+和Na+,两组差值做t检验及PMI回归方程比较。结果E组K+有差异(P<0.05),其余A~E组双眼物质含量配对t检验均无差异(P>0.05)。F与G组物质含量差值t检验无差异(P>0.05);K+、Na+的PMI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截距无差异(P>0.05),Ca2+与PMI无相关性。结论控制间隔时间和取样次数,多次微量取样对死后玻璃体液元素含量的规律性变化无显著影响,可以替代传统方法进行死亡时间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