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敌戒》     
振如 《瞭望》1991,(11)
柳宗元的《敌戒》是一篇连标点符号算在内只有175字的短文,但其中却包含了新颖而深刻的思想。这篇1000多年前写的文章至今仍能给人以启迪。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文章一开头的这句话就提出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问题,可恨而又可怕的敌人  相似文献   

2.
开罗专电美国国防部宣布,美、英、法三国的战斗机1月18日轰炸了伊拉克北部和南部的防空设施及导弹基地。在这前一天,即1月17日,美国飞机17日袭击了伊拉克地对空导弹基地,并在伊拉克北部击落了一架伊拉克战斗机。这是继美、英、法1月13日晚,出动112  相似文献   

3.
述弢 《各界》2012,(11)
“我决不拿士兵去换元帅!”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斯大林名言。此处的“士兵”指斯大林长子雅科夫,“元帅”则指被俘的德军保卢斯元帅。1941年7月,雅科夫·斯大林在一次战斗中神秘失踪,究竟是被德军俘虏还是光荣牺牲,多年来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4.
刘顺  黄灵 《瞭望》2001,(30)
今年夏天,中东热点新闻不 断,巴以流血、冲突、真主党 袭击以色列、以色列轰炸黎巴嫩、叙利亚从贝鲁特撤军……最近,以色列又与联合国和黎巴嫩围绕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录制的黎真主党游击队“绑架”以军士兵的一盘录像带问题挑起风波,目前这场风波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场风波是由真主党绑架以色列士兵事件引发的,而“绑架”事件还得从萨巴阿农场说起。以色列于2000年5月从黎巴嫩南部85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撤出,但仍占领着一块名叫萨巴阿农场的土地。这块面  相似文献   

5.
陈漱渝 《各界》2010,(2):31-33
1950年6月18日凌晨,被羁押在台湾台北一处囚所的陈仪被唤醒,一纸死刑的执行命令递到他的手中。执行官是跟他积有夙怨的同乡蒋鼎文。陈仪只说了一声“好吧”,便沐浴更衣,揽镜整容,从容不迫地系好那条他最爱的白底黑点领带。蒋鼎文命行刑士兵捧来美酒佳肴,陈仪拂袖断喝:“用不着,走吧!”两个士兵向前搀扶,陈仪一甩两臂,昂首上了一辆吉普。车抵马场町刑场时,陈仪对执刑的士兵说:“向我头部开枪。”随即高呼:“人死,精神不死!人死,精神不死!”  相似文献   

6.
高峰 《党政论坛》2009,(2):44-44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口粮是维系军队战斗力的最低标准。各国军事后勤部门为让士兵能“迅速而愉快地填饱肚子”,挖空心思推出了各种花样的口粮,让士兵们“吃饱”更要“吃好”。  相似文献   

7.
最近,“巴尔干综合征”搅得欧洲人心惶惶,并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究竟是一种“人为”的谜团还是一种尚未被科学认识的“自然”奥秘,至今似无公论。  谜团之一在于:海湾战争结束已十年了,据说当时大约有10万名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士兵回国后受到“海湾战争综合症”的病痛的困扰。但至今仍未“诊”出个究竟来,难道是发达的美英“医学”对这个问题的知识太“欠缺”了吗?美英曾同别国打过多次仗,现在惟独是从使用过贫铀弹的海湾战场和科索沃战场回国的士兵罹患这种“症”候,这难道不应该要在“铀”的上面想一想吗?想,大概也是想…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8,(44)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曾是邓小平对上海的殷切希望,历经20年改革开放的上海,今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腾空而起的直升飞机很快就将我们置身于“森林”中。从9月8日至13日,在上海市政府和南京军区的支持下,新华社记者对上海共进行两次飞行航拍。我们的拍摄以...  相似文献   

9.
李普 《瞭望》1992,(40)
4、总前委刘、陈、邓 小淮海战役变为大淮海战役,是中央军委11月9日确定的。那是刘伯承建议之后第六天,那天他还在豫西。那天毛泽东在给陈毅、邓小平和华野粟裕等人的电报中说: “徐州敌有总退却模样,你们按照敌要总退却的估计迅速布置截断敌退路以利围歼是正确的。”“现在不是让敌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即现在举行之淮海战役)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即将来要举行的江淮战役)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 淮海战役从此发展成战略大决战。毛泽东在这个电报中称之为“江淮战役”,不过后来再没有这样叫。  相似文献   

10.
一周网谈     
《瞭望》2006,(40)
本周,中共中央对陈良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检查和调整上海市委主要领导的决定,国务院严肃处理郑州市违法批准征收占用土地建设龙子湖高校园区问题,得到了网民的高度支持。本周网民感兴趣的还有建设部副部长关于应给城市小商贩生存空间的言论,而山西河津将“孝”当作提干标准,则引起网民激烈论争。此外,“山西矿老板800万赞助警方买直升飞机”,也引起了网民关注。  相似文献   

11.
士兵日记,当属写在扉页上的诗行。那不仅仅是诗,更是士兵心灵的坦露和独白。为此,笔者恰逢下连蹲点之机,在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闯入曾被人们视为不可涉足的“秘密领地”,即士兵的日记,试图透过这个窗口窥视其整个心灵世界。 细细看来,除了赠言之外,有的是当今流传的“顺口溜”,有的好似广为所用的“座右铭”,有的属于四不像的“朦陇诗”,有的相似于乡间民谣,也有的是名言名句……既有自豪,也有感慨;既有牢骚,也有悲伤;既有焦躁,也有叹息。喜、怒、哀、乐交织在一起,倾诉了战士之心。通过笔者调查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发挥比较优势,为中国转型破题”,曾“先行一步”的广东,依然不忘自己的使命3月1日,广东省退役士兵迎来一个暖意融融的春天。1.9万多名城乡退役士兵按照本人申报志愿,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在全省93所技工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始接受为期两年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占2006年该省退役士兵总人数的86%。2003年以来,广东大力推进“十项民心工程”,仅省级财政就安排345亿元用于全民安居、扩大就业、济危助残等民生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直升飞机做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意味着高速度与高效率。目前,国外一些富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已经把直升飞机做为方便、快捷、高效旅行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吸烟、酗酒是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就部队为促进青年士兵健康成长,严格部队管理,加强基层建设,在广大青年士兵中开展不吸烟、不酗酒的“两不”活动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十年中失误之一是没有告诉人民和共产党员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为了了解青年士兵消费的现状,掌握动态性指向,我们采取调查问卷、单独走访、集体座谈等形式,对1114名士兵进行消费状况的调查。我们发现一个倾向性问题:青年士兵中不顾国情、军情以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盲目掀起的“消费热”浪未得到根本抑制,畸形消费心态正在扩散蔓延。消费需求膨胀、消费意向茫然、个人超前消费等问题比较突出。这种现象淡漠了艰苦奋斗的观念,与士兵在军营建功立业的要求无益,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话说清贫     
20多年前,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上,第一次读到了方志敏先生的《清贫》。在《清贫》这篇短文中,方志敏记述了一件事情:就在他被俘的那天,两个想发意外之财的国民党士兵,搜他的身,结果,“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士兵不相信,拿出手榴...  相似文献   

17.
“希望湾”里等希望按预定计划,在对埃斯佩兰扎站考察之后,“天堂湾”号将沿南极海峡继续南下,进入威德尔海,到马兰比奥站进行考察访问。然而,一月二十三日清晨,到达埃斯佩兰扎站外海时,巴里奥斯船长接到马兰比奥站站长的电报说,站区周围的威德尔海中布满了浮冰。这天早晨,风平浪静,但雾气腾腾,水平能见度还不到十海里。在这种情况下,船上的直升飞机  相似文献   

18.
士兵非正式群体是军队基层单位中的“微型社会磁场”,是一种对军事组织的整个水平有重要影响的小群体现象。本文以进入现役一至五年的男性青年为基本对象,通过多次实地调查(复合样本规模N=2180),就士兵非正式群体中核心角色的实际发育状态、士兵对这种重要互动对象的基本角色期待以及现实中的角色特征等问题,对这类小群体的核心成分进行了多层面的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宋代,战乱频仍。广大士兵不堪征战之苦,时有伺机逃匿者。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兵士在入伍时都要在脸上刺字,叫做“文面”或“黥面”。于是“文面”便成为军队中出身低下的标志。北宋名将狄青,出身行伍,脸上也刺了字。由于他英勇善战,多谋善断,屡立战功,擢升为军官,并且职位不断上升。当时,许多人升官后,便用整容术把脸上的刺字去掉(又叫去“文面”),这样既美了容,又掩饰了卑微的出身  相似文献   

20.
武警北京总队六支队认真贯彻落实江主席关于全心全意依靠基层广大官兵建设基层的重要指示精神,自1996年下半年起,结合部队所处环境、担负任务和基层建设连续几年在中游徘徊的实际,在部队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互学、互帮、互教”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士兵的主人翁责任感,促进了士兵的共同进步,推动了基层各项工作的落实。坚持把“三互”活动作为依靠士兵加强部队教育管理的有效载体。支队担负着多处警卫目标和执勤任务,责任重大;所属部队身居闹市,许多驻地与地方人员同在一个院,同住一栋楼,有的岗楼挨着酒楼,窗户对着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