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石蓉蓉 《理论学刊》2015,(3):112-117
王韬的近代外交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具有特殊的启蒙和开拓意义,而其外交思想中最能体现近代性和启蒙性的内容,较集中地见于他在《循环日报》上所发表的多篇政论文章中。王韬近代外交思想的精华,主要体现在他对传统华夷观的突破,以及以此为基础所提出的外交"以自强为本"、以"和"与"法"为原则、以"势"与"力"为核心等的观点与论述之中。对这些内容加以梳理和探讨,是全面而准确地认识和评价王韬近代外交思想之价值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
对"一边倒"外交方针的研究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过去十年,伴随着国内外一些关键史料的发掘披露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推出,特别是中国的稳步崛起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这一研究更加受到关注,并由此形成了一批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关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成因,学术界主要观点是,"一边倒"是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现实考虑和意识形态的历史渊源、中立政策不可行的战略权衡、以及中共对国际形势特别是中美苏三国内外政治交互作用综合评估的结果等多种因素。关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基本内涵,学术界较为集中地从"结盟"和"独立自主"两个视角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关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评价,学术界主要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性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周恩来总理的外交策略中,有人把"烤鸭外交"和"乒乓外交"、"茅台外交"一起称为他的"三大外交策略"。他的"烤鸭外交"的经典之作就是当年他曾专门用烤鸭宴请秘密访华的基辛格一行。  相似文献   

4.
牧仁 《理论研究》2013,(3):45-51
随着国际化与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包括文化与外交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外交活动是实现与国际社会沟通、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最直接的手段,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运用软实力外交传播中国的声音,加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亲和力,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服务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是当前我国外交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和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外交哲学的理论,通过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梳理,从邓小平坚持的外交原则、提出的外交战略以及在外交实践中的具体策略,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从而进一步阐述了邓小平外交思想中蕴含的主和精神.既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和为贵"的思想,又指导当今我国"和谐世界"的外交思维.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对国际问题的认识主要是围绕中国革命与美苏矛盾的关系展开的.从"中立美国"到"中间地带"论,再向苏联"一边倒",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演变过程.这一时间,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已臻于成熟,意识形态对确定外交战略的作用已明显弱化,并善于运用平衡制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民富国强民族复兴的理想蓝图,也是中国人民走向世界融入国际的精神支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外交战略的一部分。把中国梦描绘成世界梦,体现了习近平外交战略的格局与智慧。"中国梦外交"的战略格局主要体现为稳固传统盟友、改善中美关系、夯实周边友谊;发展智慧主要体现为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生存智慧主要体现为利他利己、和谐共生,举重若轻、化繁为简,底线思维、坚守原则。  相似文献   

8.
"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是开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尼赫鲁为印度制订的外交方针,意思是要走"均衡路线",与主要的大国都发展友好关系,同时处理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无论冷战期间还是冷战后,这种外交策略给印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近几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印度借助"均衡外交"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成为各大国争相拉拢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它既是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国际秩序演进规律的实践探索,也是推动中国外交理论建设的一次重大飞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两个构建"为发力基点、目标索引和路径导航,必将会在国际关系和全球事务中呈现新气象、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赢取新成就。  相似文献   

10.
经济外交是战后日本外交工作中最主要的内容和最擅长的领域,在日本重返国际社会、开拓国际市场、实现"经济安保"与"综合安保",以及争当"政治大国"等方面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后危机时代,尤其是菅直人内阁执政以来,为了应对国内经济新挑战与国际形势新变化,日本经济外交进行了又一次战略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比较重视经济外交工作,但侧重于"以经济促外交".面对后危机时代的新形势,我国政府需要对经济外交政策的侧重点进行适度调整,在继续巩固"以经济促外交"的同时,大力实施"以外交促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1.
许以民  王艳华 《世纪桥》2013,(10):73-74
中日复交前,两国政治关系总体处于冰冷状态,其成因主要在于:两国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美国对战后日本对华外交的制约;战后长期执掌日本政权的右翼保守政客的破坏;中国"文革"时期的"左"倾思想对我国对日外交工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颖 《前线》2014,(5):32-34
<正>今年"两会"期间,外交部部长王毅在记者会上谈到中国外交特点时指出,2014年中国外交的一大特点是"主场外交"。今年5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以下简称"亚信会议")峰会将在上海举行;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北京举办。两大重头戏一个聚焦安全,一个聚焦经济。作为东道主,如何发挥主场优势,提出中国主张,汇聚亚太智慧、展示中国魅力,将是对中国外交的一次重要考验。从"主场优势"到"主场外交""主场外交",顾名思义,即在本国进行的外交活  相似文献   

13.
丁咚 《学习月刊》2013,(9):44-45
在精心筹划的第一次对外访问行程中,作为中国现行外交战略的主要决策者,习近平总书记含蓄而强烈地表明了其对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3月22日起,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启程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布)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这与2003年胡锦涛就任国家主席后第一次访问选择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如出一辙,都有为一、中国外交呈现出微妙转型的明显迹象  相似文献   

14.
正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三条基本外交方针,并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这个"三位一体"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清醒判断和现实考虑。历史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人,全面有序地推进这些方针,中国所寻求的主要外交目标基本上都得以实现。以此为基础的新中国的以和平为基调的外交事业在曲折中与时俱进,从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与中国外交纠“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外交"左"倾错误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文化大革命"形成一股狂热的极左思潮,其结果是造成中国外交系统的动乱和对外关系的失控,使中国外交陷入深重危机.作为中国外交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周恩来在大动乱中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在外交领域力挽狂澜,积极纠"左",终于遏制了外交系统的动乱,抛弃了"左"倾的外交战略,迎来中国外交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对日外交的主线是在"以史为鉴"的基础上,通过中日两国的和平友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实现两国的"合作共赢".新中国对日外交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从民间外交走向官方外交的开拓阶段、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拓展阶段、"和谐世界"理念中的合作与竞争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对日外交从理论到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7.
沙祖康,江苏宜兴人,多边外交谈判高手,著名外交、军控专家。"沙铁嘴"、"沙将军"、"外交斗士"、"硬骨头"、"工作狂"、"外交三宝"之一……所有这些,都是现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中国外交官沙祖康前些年的别称。在1993年震惊世界的"银河号"事件中,他与美国调查组斗智斗勇,让美国政府掉入自己挖掘的一个又一个尴尬的陷阱,伸张了正义,揭露了美国践踏国际法的霸权嘴脸。  相似文献   

18.
《前线》2014,(11)
<正>"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高举"改革"的旗帜,谋求国内发展的可持续、国际环境的可塑造,外交行为的"有所作为"战略开始显现。十八大报告对中国外交布局框架予以接纳并进行了充实完善,内涵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十八大以后,中国外交呈现新气象。这些外交实践可以总结为:"周边是支撑,大国是重点,多边是路径,发展中国家是后盾,公共外交是补充。"更加重视周边外交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中央召开周边外交工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着眼于建立平等的新型外交关系,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总结近代中外关系,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边倒"外交战略,并积极付诸实践。"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确保了新生政权的安全与巩固,开创了中国外交新格局。毛泽东个人对于"一边倒"外交战略是基本肯定的。实践和历史也证明,"一边倒"外交战略确实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符合新中国国家利益的一项外交选择。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是其外交思想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具有明显的共生性特点。其共生性主要体现在中国的国家利益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统一,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统一,以"一国两制"、"南北对话"、"共同开发"为主的策略方法等方面。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在实践中更好地发展了邓小平的国家利益共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