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必军 《世纪风采》2011,(11):45-47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13名来自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及马林、尼科尔斯基两位共产国际代表,总共15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提起何叔衡时,只要略知中共党史的人都会知道此人的,因为他是中共“一大”的十三名代表之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的1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他们代表全国当时57名党员。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有28岁的毛泽东,另外一位便是45岁的何叔衡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没有出席中共一大原因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1年7月23日晚,来自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名代表加上马林、尼科尔斯基两位共产国际代表,总共15人出席了会议。然而,党的两位最重要创始人“南陈北李”却都  相似文献   

4.
《党史博采》2001,(1):1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国内各地和旅日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12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  相似文献   

5.
在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13名代表中。李达与湖北籍的李汉俊代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参会,那年李达31岁。  相似文献   

6.
刘泽君 《红岩春秋》2011,(1):2+81-F0002,F0003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这次代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局成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组织主任:张国焘;宣传主任:李达。  相似文献   

7.
陈俊凤 《广东党史》2010,(10):28-30
<正>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组织,是经过五四运动的推动,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后,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和党的创始人陈独秀的指导和参与之下,经过长期努力而创建起来的。广东党的组织,经历了广东"共产党"、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共广东支部几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1921年7月的下半月,在上海的法租界蒲柏路的女子学校,突然来了九个客人。他们都下榻于学校的楼上。在学校的楼上,除了厨师兼校役以外,谁也没有,因为学生和教员都放了暑假。一个熟识的校役则被请来为大家每日作饭。另外,他的任务是注意不放一个生人进来。假使不是由于认识的人向厨师解释,那他会根本不知这九个客人是谁,因为他不懂他们的土话,他们讲的都不是上海话。有的讲湖南话,有的讲湖北话,而有些则讲北京话。 这批新到来的许多人,是中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他们到上海来的目的,是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在这九人里面有湖南长沙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个青年团组织是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诞生的。发起人有8个:俞秀松、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沈玄庐、袁振英、金家凤、叶天底,前6位都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会议把青年团的名称定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亦即S·Y青年团(英文“社会主义”“青年团”两词的第一个字母)。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书记陈独秀也参加了会议,指派这8个人中最年轻的21岁的俞秀松为“负责人”,参加会议的苏共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提议称为“书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次年,1922年5月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  相似文献   

10.
李健 《党建》2011,(8):46-47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武汉大学在历史上曾经为建党作出过重要贡献。武汉大学的前身武昌高师,是我国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高校之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和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等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武汉大学校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出席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位代表,有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汉俊、周佛海5位武汉大学校友。  相似文献   

11.
1921年7月23日晚,中共"一大"开幕,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齐集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个令人关注的事实是,"一大"13名代表中,竟然有5人为湖北籍,他们是: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他们在时代洪流中涌现,后来却经历了各自迥异的人生历程和归宿。  相似文献   

12.
1921年4月,第三国际派代表马林(荷兰人)来中国,6月初到上海,与他同来的还有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俄国人)。他们和上海党的发起组取得联系,建议早日召开全国党代表会。由上海发起组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各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参加一大。 7月下旬到上海参加大会的13名代表有:湖南,毛泽东、何叔衡;湖北,董必武、陈潭秋;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刘仁静、张国焘;山东,王尽美、邓恩铭;广东,陈公博、包惠僧;东京,周佛海。 包惠僧出席会议,是陈独秀派他参加的。李大钊正在忙于其他工作,陈独秀在广东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均未参加。到会代表除原住上海的人外,多数住在法租界蒲柏路博文女校。  相似文献   

13.
郑瑞峰 《世纪风采》2008,(12):36-38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中国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津贴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乘船到达上海,之后马林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代理书记李达和李汉俊取得了联系,在李达、李汉俊代表陈独秀向马林汇报工作后,  相似文献   

14.
张申府是中共早期党组织的创立元老,为中共早期党组织的建设做出过突出的历史贡献。文章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历史的考证,阐述了张申府在创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旅法共产主义小组、旅德共产主义小组以及中共旅欧总支部期间的政治活动,对张申府为创建中共早期党组织所立下的汗马功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郑华 《湘潮》2015,(3):96-103
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前,各地共有八个共产主义小组,分别在上海、北京、广东、湖北、湖南、山东、日本、法国,其中法国方面的巴黎小组因周恩来而受到推崇。然而参加"一大"的各地代表仅来自七处,唯法国方面未有代表出席,长期以来对此现象少有说明,偶有提及,也是以"路途遥远""信息不畅"之类的推测一带而过。但是作为巴黎小组发起会的"五人会议"上张申府通报过国内正在组建党组织的情况,现在的研究也表明那时国内的陈独秀与法国的张申府  相似文献   

16.
俄国共产主义者与中国革命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接触从1919年3月初共产国际成立就已开始。共产国际、俄共(布)中央委员会远东局和西伯利亚局、外交人民委员部等机构,分别派遣代表去中国从事推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活动,包括进行联络和组织、提供物质援助以及资助出版共产主义倾向的宣传品等。1921初俄共(布)中央和共产国际执委会通过决议,将负责东方工作的机构集中为一个统一的代表机构,即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不久其工作中心移到上海。从各地出现若干共产主义小组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筹备和召开,都有共产国际代表参与其中,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和李大钊因何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陈独秀与李大钊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最大的两位人物,他们一南(上海)一北(北京),在党史上被称为"南陈北李".我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就是陈独秀于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的,陈独秀还草拟了<中国共产党宣言>.上海遂成为当时全国筹备建党的活动中心,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实际上起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组的作用.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奠基人,是第一个全面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相似文献   

18.
郑磊 《党史博采》2009,(7):51-51
<正>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举行,会址设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李汉俊及其哥哥李书城的寓所。出席者包括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  相似文献   

19.
"共产主义小组"是多年来对中共上海发起组的习惯称谓。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习惯称谓遭到质疑,"党的早期组织说"开始出现在各种教材之中。通过对相关史实的梳理、研究、分析,可以得出:中共上海发起组并非共产主义小组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迅速在中国掀起了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浪潮,各地纷纷组建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8月,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至1921年上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